材料作文“繁体字能否回归课堂”导写
2016-01-18王红心
王红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亲要相见,‘爱要有心,学汉字就给孩子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在2015年两会的小组会上说,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我希望学校教育能教孩子们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字。“能不能选择50至200个最有含义的繁体字,回到课本里来,这样也不会给孩子增加负担,也能让孩子感觉到中华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别失传了!”冯小刚说。
你如何看待“繁体字能否重回课堂”这件事?请发表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这则现实评论类作文要求发表看法,首先要亮明观点,重点在于分析支持或者反对的原因。
观点一:支持,部分繁体字可以重回课堂。繁体字回归,能培养美好品德;繁体字回归,能培养少年兴趣;繁体字回归,可加强个人修养;繁体字回归,能提高文化素养;繁体字回归,能传承优秀文化。这样构思,可以由繁体字的含义来解读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东西。
观点二:不支持,这是种倒退。繁体字回归,是加重负担的做法。文字只是一种符号,不必搞得太复杂;繁体字回归,是追求形式的体现;繁体字回归,是文化发展的倒退。
例文
繁体字,归来兮
□王晗
从仓颉造字时起,古老的繁体字里就包蕴着智慧与内涵,体现出美好与教化。一个字,甚至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段历史。古老的繁体字,更能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灵魂。所以,“部分繁体字重回课堂”,于我也是心有戚戚焉,我很赞同。
繁体字的回归,是内涵的再现。何为“亲(親)”? “亲要相见”方为亲。何为“爱(愛)”?“爱要有心”方为爱。何为“应(應)”?用心许诺方为“应”。 何为耻(恥)?心中有羞方知“耻”。何为导(導)?以道教导方为“导”。何为笔(筆)?秉笔直书用对笔……中国汉字不仅以形象优美著称,这些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更让我们难忘终生。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试想,如果从幼时就给那些可爱的孩童播下这些真善美的种子,那么终有一天它会长成葳蕤繁茂的大树。
繁体字的回归,是心灵的回家。人性中最美好的莫过于初心,而很多现代人一味亟亟奔走,甚至迷失了回家的路。“亲”不见,一年难见父母面;“爱”无心,试问几人是真心;品质(質)坏,弄的人人都受害;“应”无心,口头许诺难成真;笔不直,虚假炒作文不实。试想,如果每天见到这些让人警醒的繁体字,我们是不是常想回家看看日益苍老的双亲?我们是不是常忆“山无棱江水为竭,乃敢与君绝”的忠贞爱情?我们是不是常思“心口相应”“一诺千金”的诚信美德?我们是不是常写“秉笔直书”“激浊扬清”的正直文字?繁体字的回归,也是心灵的回归,回归到美好的情愫,回归到做人的一点素心,回归到晶莹澄澈的初心。
繁体字的回归,是文化的回归。当联合国大会发出“人类若想发展,回到五千年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的倡议时,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研究《老子》《易经》《孙子兵法》时,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我们漠视的文化申报为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们是不是该领悟到些什么呢?认识到自己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恰如这繁体字,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在其中,我们为什么让它渐行渐远呢?为什么让它日渐式微呢?繁体字,归来兮!
贾平凹曾说过:“人生得也罢,失也罢,悲也罢,喜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重拾部分繁体字,再次传承其中美好的情愫,让心灵的月辉更加明澈呢?
评点
文章选取了思路清晰的并列式结构构思成文,从“内涵”“心灵”“文化”“三个方面做文章,逐层深入,有理有据,材料新颖,很有说服力。语言上非常有节奏感,善用排比和对偶等整句,长短句、整散句结合,非常灵动有文采;引用诗文名句使得文章底蕴丰厚,疑问句和反问句的运用体现语言功力。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