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装风电后来居上

2016-01-18徐沛宇

能源 2015年12期
关键词:风电风机

徐沛宇

如果你选用陆上交通工具进入山城重庆,便随处可见陡峭的山坡和曲折的山路;因山多风少,常年多雾,重庆还有雾都的称号。一般人都很难想象,在重庆的崇山峻岭之间,竟会有着一家鲜为人知的风电企业,而且还以海上风电为杀手锏。

中船重工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装风电)就是这样一家实力不俗的风电企业。

走在重庆市北部新区经开园金渝大道上,远远地就可以看到白色的巨大厂房和三层的暗红色办公小楼,这就是海装风电总部的主要建筑。“海纳百川、装备天下”的厂训正对着公司的大门,显示了其对海上风电装备志在必得之志。

海装风电成立于2004年。从成立起到2014年,海装风电的定位是“稳做局”,发展不温不火;2014年以后,海装风电开始进入“快崛起”阶段,规划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国内风电市场份额的15%-20%。他们力争从国内风电装备企业前十强的后半段上升至前十强的前半段,从而跻身于第一。

凭借深厚的重工业技术积淀和完整的工程设备产业链,海装风电的第二个十年,其制定了“南北布局、陆海并举、国内外市场并进”战略,但是,海上风电这片蓝海无疑将是其战略发展中最关键的重头戏。超导风机、全球最大的10兆瓦海上风机等,都将是海装风电未来掘金海上风电产业的垫脚石。

十年蛰伏

11月4日,海装风电与与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壳牌)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当壳牌大陆及香港地区润滑油业务总经理沈坚到达海装风电总部时,首先看到的就是“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个海装风电的金字招牌。海装风电和壳牌的合作始于2007年之初,从850KW的小风机到目前主流的2.0MW风机,海装风电风机都在使用壳牌的润滑油产品。

刚从中船重工七三一所所长转任海装风电总经理两个多月的孙建中,与沈坚代表双方企业签署了未来为期两年的商务合作合同。“我们知道海装风电过去的发展非常稳步,技术储备和背景都非常好,所以非常愿意与他们继续合作。相信海装风电今后几年一定可以成为中国风电领域领军的企业。”沈坚说。

具有军工背景的海装风电以雄厚的技术实力著称,但在其刚成立的十年里,市场成绩并不是那么骄人。进入2015年后,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今年海装风电承接订单和新开工项目呈现爆发式增长,其所属的各总装基地生产负荷饱满。上半年,海装风电装机量同比增长400%以上。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海装风电对今后发展的高期盼值。“十二五”期间,海装风电建成并网风电项目共232MW;“十三五”期间,其规划目标是新开发1000MW容量的新能源项目,是“十二五”的四倍多。

在海装风电的新增市场中,陆上风电仍将是中坚力量,而海上风电经过过去十年的蛰伏期后,也将是该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

国家科技部在2010年授予了唯一一个国家海上风电工程研究中心,海装风电则是该中心的平台建设单位。同时,海装风电在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还集合、凝聚了整个中船重工的力量。比如,中船重工拥有的船舶电力国防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可以为海装风电的海上风电发展所用。

中船重工副总经理钱建平近日也对媒体表示,中船重工将加大力度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特别要依靠以海装风电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来带动集团公司全产业链的发展;同时,中船重工将充分利用海工优势,助推海装风电发展海上风电。

拥有如此良好基础的海装风电,在2012年研制出了5MW的海上风电机组。当时是目前世界上风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也是国内第一个获得海上风电机组认证的。海装风电生产的两台5MW海上风电样机于2012年底在江苏如东海域实现发电。

机电产品一般要使用三年以后才会暴露问题,从设计到使用的可靠性暴露呈现正态分布。孙建中对《能源》记者说,海装风电在如东的的海上风机样机马上就达到三年的使用时间了,这三年里出现过一些小的问题,但大的结构上是成功的。“我们在这三年里将暴露出的问题逐渐完善,逐步提高其可靠性水平,未来我们马上就会生产更多的海上风机。”

更大的海上风机

现在,没有人会质疑海上风电的巨大潜力。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2014-2020年间,海上风电装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9%,累计装机容量在2040年到达41GW。今年,欧洲和亚洲会分别以45%和65%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在2020年分别达到30GW和11GW的累积容量。

对风机制造企业来说,在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中制胜的法宝一定是技术水平。海装风电此前研制的5MW海上风机机组采用整体式铸造机架、大轴承+齿轮箱增速,高速永磁发电机+全功率变流器,机舱全密封结构+内部空空冷循环系统,有着目前同类机型中 “三个之最”:风轮直径最大、机头重量最轻,发电量最高。该机组风轮直径为154米,较大的扫风面积有效提高了发电量,比同类机型同条件的发电量高出约9%。

除了继续生产研制5MW的海上风机,海装风电在海上风电方面未来更大的宝则是押在了10MW的海上风机上。

在风电领域,往往是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拥有最顶尖的技术;而海上风电领域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初期阶段。海装风电期望通过对10MW海上风机的研发,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孙建中说:“海装风电未来还要研发更长的叶片,提高风机的发电能力。同时,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海上风力发电资源,我们正在研发10MW的、超导的海上风力发电技术。我们对此有信心。”

孙建中言语中的自信来自于海装风电的技术积累,以及其背后中船重工整个系统的实力。孙建中表示,无论是从海装风电的整体技术,还是从中船重工集团的产业链角度来讲,海装风电都具有研制10MW海上风机的能力。“明年或者后年,我们海上10MW的风机局部样机就会出来了。”

而令孙建中最为担忧的则是更大海上风机的成本问题。对于任何一家风电企业来讲,除了环境,资源等因素影响其发展的步伐外,自身成本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尽管现在海装风电主要精力还是在技术进步方面的研究,但未来如何降低成本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endprint

超导电机技术的突破则对海上风机成本的降低、运行的可靠性都有较大的好处。超导电机也被认为是未来海上风机发展的方向,不少国际企业都在做相关的研究。海装风电也正在超导电机方面下功夫研究,一旦技术有所突破,就将运用到其未来的10兆瓦海上风机上。

布局与挑战

根据国家能源局2014年12月印发的《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2014-2016)方案》,未来全国规划建设44个海上风电项目,总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截至目前,全国海上风险装机总量仅80万千瓦,还有庞大的待建规模。各大风机制造商都在摩拳擦掌地准备抢占更多的市场。

海装风电重庆总部深居西部内陆,风机机组如果要运出重庆并不是桩划算、有效的买卖。因此,海装风电在过去几年里在新疆、内蒙、甘肃、江苏等地分别建设了制造、维护以及总装基地,均靠近风机使用的地域。

但这些基地大多都是在陆上风机场附近,计划在海上风电方面大展拳脚的海装风电要则必然需要再建设一批海上风机机组的设备工厂。

据孙建中介绍,海装风电正准备在大连庄河建一个海上风机的总装基地,以及总装的后续维护基地,当地的土地手续也已经招标完成,预计很快即可启动建设。选择这一基地的原因自然是其便利的海上运输的条件,是可达性比较好的地区。

目前,江苏省南通市是国内海上风电的主战场。在南通如东县环港外侧离岸3至15公里的海面上矗立着155台巨大的白色风机,其中就有海装风电研发的2台5MW风机。在如东县城里,分布着各个风机厂商的维修保养基地,都紧盯着如东的海上风电市场。

海装风电自然也不会忽略如东,其现已在如东建了年产设计50万MW的总装基地,陆海并用。未来,在江苏如东,以及河北乐亭等地,海装风电都在考虑新建更多的海上风电基地,为将来抢占当地海上风机市场做准备。海装风电10MW的海上风机研制出来后,仍将布局在江苏如东。

利用中船重工集团的系统优势,海装风电现在还准备打造一个海上风机安装公司,并生产安装船。这里面商机巨大,一个30万兆瓦的风电站就至少需要三条维护船。“在风机制造、安装方面我们都需要探索。”孙建中说。

在全球来说,海上风电都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和产业。英国、丹麦等欧洲国家目前是海上风电研发、运营最好的国家,但他们至今也只能在近海开发海上风电,即“双十”(10米水深,离岸10公里)标准的风机。

中国的海上风电则起步更晚,还处在一个比较前期的阶段,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但是,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能源企业,都在趋之若鹜地开发海上风电。

许多前期建设的项目如今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工程拖期、施工难度大、运行设备的腐蚀等。截至2014年底,我国海上风电2014年底累计装机容量只有44万千瓦,进展缓慢。2010年完成招标的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到2013年才核准。

据必维工业与设施事业部大中华区通用工业总监李文江对《能源》记者介绍,中国海上风电产业面临三大风险:技术、财务和法律法规。不少中国海上风电项目技术并不成熟,包括风机技术、安装技术,以及营运维护技术等都不成熟。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在海上风电方面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现有海洋工程的法规主要还是针对海上油气开发的。

海装风电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孙建中坦言,首先在财务上,海上风电成本压力较大,不仅是海上风机本身制造成本高,海洋工程的施工、海床的保护、海底电缆的铺设等都需要较高成本。此外,还有一些核心部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或者说即使国内厂商能制造相关产品了,但其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此外,孙建中也意识到,中国的海上风电是一种稀缺资源,新建更多海上风机并非易事。孙建中说,中国的边疆三分之二是陆地线,三分之一是海岸线,海上风电资源是稀缺的。同时,我们国家三分之二的人口聚集在东部,海洋承载的东西太多,渔业,养殖等等。因此,可商业开发的海上风电资源更加稀缺。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电风机
风电新景
某热电厂风机电机节能技术改造
节能技术EPU在AV71风机上的应用
重齿风电
TS3000系统防喘振控制在 AV80-14风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