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军事战略思维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01-18袁文先

中国扶贫 2016年2期
关键词:军令状冲锋号贫困人口

袁文先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握全球大势,注重顶层设计,创新扶贫举措,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我作为一名军人出身的领导干部,在学习中感悟到习近平同志在指挥打赢脱贫攻坚这场重大战役中展现出一种特殊的军事化战略思维,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择其要点,细心领会,很有意义。

立下“军令状”,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

“军令状”起源于军队的行军打仗。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胜利。立军令状,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三国演义中写到:当年蜀国将领马谡为守街亭立下军令状,后街亭失守,蜀国丞相孔明不得不以军法处置,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一定要有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决心,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战争年代,将士们与阵地共存亡的精神是一场战役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和平年代,向贫困宣战,实现全民脱贫依然成为今后五年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一场重要“战争”。

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中西部相对贫困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这是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就扶贫开发逐级立下军令状。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全国22个省与党中央签订脱贫责任书。这一举措,进一步彰显了党扶贫助困、为民造福、“一个都不能少”的决心。责任书就是军令状,脱贫攻坚干不好,不仅要以“军法”处置,而且贫困县党政主要领导在“脱帽”前原则上不调动。党中央之所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立下军令状、层层抓落实,因为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在基层、落实任务也在基层。作为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抓出成效,必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以赴一抓到底,把“脱贫军令状”立在心中、抓在手上。

立下军令状意味着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要把扶贫工作当作锤炼各级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当作检验各种人才资源的比武场,激励各级干部到扶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扶贫开发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立下军令状也意味着严格的监督问责。会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要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

吹响“冲锋号”,凝神聚气直插贫困“主阵地”

冲锋是作战部队向近距离的目标敌人作迅猛进攻的战斗行动。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全线开始进攻太原城,当冲锋号响起时,各部队冒着炮火,采取勇猛穿插、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迅速突破守军防线,相继占领城北新村、太子头,城西南北汾河桥、大王村、小王村,城南狄村、老军营,城东郝家沟、剪子弯等地,对太原形成包围之势。4月24日凌晨对太原发起了总攻。随着一阵阵冲锋号响,战士们前赴后继的冲入城内,与国民党守军展开巷战,至10时,太原守军被全部歼灭,取得了太原战役的胜利,这是解放战争中历时最长、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战争年代,战士们“闻令而动”,听到冲锋号响,奋不顾身、一往无前的冲向地阵。当下,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仍然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12.8万个贫困村、7017万贫困人口。向贫困宣战,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成为当前“战斗”的重要目标。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5年11月28日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社会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发起了决胜全面小康的总动员,作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总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绝不能空喊口号、好大喜功、盲目蛮干,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国务院各部门第一时间研究制定扶贫政策,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金融扶持、税收调节等措施。全国各省市区第一时间调研掌握真实情况,研究精准扶贫措施,召开脱贫工作会议,统一思想,制定措施,部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总体领导部署,各省市区合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冲锋,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村全部出列并基本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攻城拔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拔寨亦作“拔砦”。拔起营寨,全军出发。《宋史·杨存中传》:“麟在顺昌,孔彦舟方围光州,闻之皆拔砦遁去,北方大恐。”《三国演义》第九八回:“且说魏延受了密计,当夜二更拔寨,急回汉中。”《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次日,拔寨都起,行了数日,直到乌蛮界上。”《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六回:“遂不听颜聚之谏,传令拔寨俱起。王翦觇探明白,预伏兵大谷。”

攻城拔寨,字面意思是指攻破对方城池和攻下敌兵营寨,“拔”的意思就是攻下,取下。该词语常常出现在战争游戏以及足球比赛中,用以形容千军所指、势如破竹的大胜之势。

攻坚战是一种战斗的形式,指攻克敌方设有坚固防御的要地,如城池、关隘、要塞或据点的作战。这些要地往往都是战略基点或重要的战役战术支撑点,事前设有较为完备的防御工事,配属若干防御部队,设定有防御预案,形成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而攻击方往往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兵器,通过围困,切断敌补给或援兵通道,形成局部兵力优势,然后寻找敌防御弱点,集中兵力实施攻击,获得突破口,并投入预备队冲入突破口,分割敌防御体系,最终使敌防御体系完全瓦解,同时获得该要地的绝对控制权。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上策伐谋,中策伐交,下策伐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提及的伐城就是古代的攻坚战。我国古代著名的攻坚战战例有:南北朝时期的白璧之战;安史之乱期间的张巡守睢阳之战;南宋的钓鱼城之战;国外有君士坦丁堡战役。近现代的战例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列日要塞攻坚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布列斯特要塞之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攻坚战。

打开中国贫困人口分布图,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赫然在目。它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深度贫困群体,又都是位置偏僻、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一般经济增长无法有效带动其发展,常规扶贫手段难奏效。贫困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弱、病、残的失能群体,帮扶难度更大。经过30多年的扶贫开发,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那些最穷的地方,也正是底子最薄弱、条件最恶劣、脱贫任务也最艰巨之地。这一个个的贫困人群和地区形成一个个的贫困“堡垒”,需要我们像打仗一样攻克堡垒,必须打赢。

完成超常的任务,需要用超常的思维大胆破旧立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于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改变“大水漫灌”的套路,实行精准化、针对化、差异化扶贫,做到一户一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以往,一些地方习惯于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甚至采取“用手榴弹炸跳蚤”的办法,结果事倍功半。只有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坚持分类施策,才能真正告别贫困。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精准到户,责任到人,确保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实行“一村一法、一户一策”。要精准发力、靶向扶贫,决不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要拔除穷根,需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参与。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济发达的地区,也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援力度,在对口帮扶、脱贫经验上贡献力量。在外部发展投入上要加强扶贫资金投入、整合和管理力度;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体制机制作用,培育有利于脱贫的市场环境,也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让每一个关注贫困、热心脱贫攻坚的人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猜你喜欢

军令状冲锋号贫困人口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小青蛙
吹响老庄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浙江吹响媒体深度融合“冲锋号”
一份扶贫军令状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既立军令状就该“违者斩”
“军令状”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