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综述
2016-01-18杨益孜
杨益孜
摘 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对我党完成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依靠群众路线这个科学的领导方法,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今天,我们还必须坚持这条路线,再取得更大的胜利。当前,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哲学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都对人民群众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重要论述,提出了鲜明的群众观点。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列宁指出“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从革命导师的论述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群众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 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种观点, 列宁把创造自己历史的人们进一步解释为人民群众, 从而提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命题,指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历史的英雄,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等科学论断。而唯心主义史学家却认为,社会历史应当先是帝王首相以及英雄人物的历史,认为人民群众是愚昧的,是一群浑浑噩噩的盲从者,一部人类史,决不是个别英雄人物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因此,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历史,是这些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人民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主体论思想向我们揭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相信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社会变革中的根本作用,必须要顺应社会历史发展大趋势和人民群众心意所向来确定自己的行动,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 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作用,主要集中体现在人们的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但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中,还体现在人民群众精神财富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中所存在着的文字艺术原料的矿藏,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可见,如果没有劳动人民的生产和实践,根本谈不上什么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这些斗争,构成了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这些斗争中,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以及他们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和翻天覆地的决心和本领,使一切专制制度为之土崩瓦解,显示了人民群众在开辟新世界中生气勃勃的创造力。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它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首先,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一切认识的真正来源。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把群众的实践转化为领导者的认识,把群众的智慧和经验上升为领导者的决策,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正确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其次,以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为依据的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几十年来的实际斗争经验,给这一路线以更深刻、更广阔的内容。归纳起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有以下两点: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若说群众路线的目的是一切为了群众,那么,一切依靠群众就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做到对人民群众负责,做到多为人民服务。根据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观点,毛泽东还向广大党员和干部提出了:“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要求。他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为了向人民负责,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和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向人民负责和向党负责是一致。一切依靠群众,就应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应该善于在调查过程中从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一切依靠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组织、发动群众。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法。
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工作方法,这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一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从认识论来说,就是完成调查研究的过程。首先要在人民群众中开展调查工作,要做到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群众来,这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必须将这些在群众中搜集到的意见再返回到群众中,让群众意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的。号召人民群众自觉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成为人们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当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符合群众路线要求的现象。群众路线所要求的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根本对立的。因此,违背了群众路线的要求,就会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疏远。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很多腐败现象,大大影响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威信。在当代中国,要贯彻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所有人民群众共同享有。就是要把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各方面胜利果实,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所有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和本质要求。这也就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
因此,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群众路线的都是我们党立党之本,立国之本,也是我们党能和人民保持血肉关系的根本所在,都群众路线必须长期的贯彻下去。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不仅巩固了执政基础,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冯金武、李明金主编,改革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2]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