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伊川县新区中心广场设计

2016-01-17闫一冰田朝阳

关键词:都市广场公园

闫一冰 ,田朝阳

(1.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2.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一、引 言

早在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真正实质性意义的广场、以及“广场”这一名词就已经出现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城区建设尤其是城市中心广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心广场公共空间的设置反映了城市建设尊重自然与人性的态度,传播了城市的文化与气质,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2],被称为“城市客厅”。而景观都市主义利用景观替代建筑做为城市功能载体这一理念在西方的城市规划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与好评,与中国具体的城市节点设计尚未形成大量有机的结合。因此,用它来指导伊川县新区城市中心广场的规划设计,是一种科学创新的景观设计方法。

二、广场形态与现状

1.城市广场原始形态与要素

城市广场起源兴盛于西欧国家,有其典型的几乎贯穿始终的固定形态及要素。如最早的古希腊阿索斯广场,其形态布局平面呈梯形,两边为柱廊,一侧是庙宇,广场全部为石材铺装,没有种植植物[3]。而这一形态贯穿了后来整个西方历史中的城市广场,我们可以从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西方著名广场中总结出这几个固定要素:整齐的几何平面、围绕广场可提供荫蔽的柱廊、广场依附于建筑以及大面积的硬质铺装。

2.我国广场现状问题

我国近 20年来进入大规模的广场建设,由于相关理论知识发展滞后与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很多设计只能片面且盲目的模仿西方广场。西方广场依附于建筑,周围的柱廊可以给市民提供遮荫休憩的场所,而我国大部分广场的四周都是道路,很多广场由于尺度过大、无围合感以及无处遮荫而导致人气不足,利用率低下,最终造成土地和资源的浪费[4](图 1、图 2)。

三、广场设计理念

1.城市中心开放空间

具有现代意义的 Urban Open Space 概念出现于1877年英国伦敦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管理。C·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中对开放空间的定义为:“任何使人感到舒适、具有自然的凭靠,并可以看往更广阔空间的地方,均可以称之为开放空间。”[5]综合来看,城市中心开放空间是以景观为背景,以建筑为主要围合手段的城市中心外部空间,它由场所、路径、领域等空间要素整合聚集而成,是城市或地段的中心场所,是城市空间中“具有个性的区域”和“明确难忘的场所”的交点,更加强调公众的归属性。城市中心公共开放空间与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无论从目标还是建设策略上都有很强的联系和一致性。

图1 西方广场模式

图2 中国广场模式

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的城市中心开放空间不再是单个的、孤立存在的空间,它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的文化历史构成了相互联系、有机融合的动态生长的整体。它给市民提供相互联系的活动场所、能够承载文化与市政活动、创造了多样的空间类型[6]。

2.景观都市主义

1990年景观设计学者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最先提出由景观代替建筑这一新型的城市设计理论,即景观都市主义。它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其内涵包括三方面内容:景观作为绿色基础设施、自然过程作为设计的形式以及工业废弃地的修复。景观都市主义思想对实际项目的运用,最早是由屈米和库哈斯的拉维莱特公园设计所展现,后来在欧洲和北美越来越多的项目上获得了成功。如多伦多水滨改造项目、鹿特丹剧场广场、美国亚纳滨河公园设计等[7]。

鹿特丹剧场广场是荷兰West8事务所的作品,是景观都市主义的一个重要实例。它具有交互性的公共空间,这一精彩设计形成人与景观之间多样的互动。用景观代替建筑成为城市扩张的催化剂,通过自然植被的延伸在城市建设中创造密度。从本质上看,景观都市主义不是一种单一的意象或风格,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潮,一种态度,一种思考和行动的方式[8]。

3.“绿荫广场”与“公园广场(park plaza)”理论

刘秀晨认为,“绿荫”是改良目前国内广场设计弊端的重要方面,应首先加以注重和强调。中轴对称的大尺度城市广场本身并无可厚非,问题是如何淡化这种空旷呆板的广场感觉。他曾提出“绿荫广场”的概念,将广场设计成尺度可人的绿化景致,如采用植物围合分割空间的办法,多种大树,呈现公园面貌的绿化广场[9-10]。

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蒙·保罗·弗理德伯格提出了“公园广场(park plaza)”这一新的理念,在广场空间中大量引入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植物、水体等要素,营造“硬质”与“软质”共生共融的环境氛围[11]。这一理念的主要手法是在广场中间设下沉水池;在台阶上种植草坪和乔木;外围增加绿量并局部营造地形。这一新的设计概念与处理方式在他的设计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华盛顿的珀欣广场等(图3、图4)。

图3 华盛顿珀欣广场

刘秀晨的“绿荫广场”与弗理德伯格的“公园广场(park plaza)”理念一脉相连,都是将多个功能及形态相异的空间通过有机的手法融合在一起,将公园中的自然式设计引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来的设计手法,是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延伸和细化,可以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中的种种问题做出整合与应对。

图4 “公园广场”模式

四、伊川新区中心广场设计

1.场地背景

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洛阳城区,南接嵩县,东临登封,西望宜阳。项目场地位于伊川县城新区中心区域,东邻伊河,呈南北向长方形。在预建设的新区规划中,项目场地以四条城市主干道形成周边界限,一条东西向快速路居中把场地分为两块,北临政府大楼,南面为大型商业区。东西两侧北段为两幢行政大楼,南段为两个商业区。总设计范围约7.06万平方米。

2.功能定位

站在现代社会生态集约型规划设计的角度,对于一个小城市来说,城市中心面积约7万平方米的开放空间,不能单纯用某一个功能为主题来统领全局,必须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空间的环境特色及市民的生活需求来寻找更为贴切和全面的多功能设计主题。因此,笔者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基础,引入蒙·保罗·弗理德伯格(M·Paul·Friedberg)的“公园广场(park plaza)”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将城市的广场设计与景观基础设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建造城市新区市政广场的目标,并满足市民活动的需求,力图塑造出一个视觉景观强烈,空间体验丰富且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风景标志。

3.设计构思

在具体设计中,把场地由北至南依次划分为市政广场、文化公园、市民公园三部分(图5、图6),但这种划分并不是简单的给某块区域确定性质,而是遵循景观都市主义和“公园广场(park plaza)”理念,广场中有公园,公园里有广场,两者相互糅合渗透,共为一体。

本方案将场地主要划分为三个部分。

市政广场:展示城市形象,满足大型集会活动的空间。

文化公园:展示和传承地域文化、给市民提供文化活动的空间。

市民公园:满足市民休闲、游憩与娱乐等活动的综合性开放空间。

图5 伊川新区广场平面图

图6 伊川新区广场效果图

(1)功能空间的塑造

市政广场。场地北段约2.06万平方米的空间设置为市政广场。在平面构图中使用简洁大气的长方形与凝聚力强的圆形构图,在立面上用台阶塑造微地形,强化中心雕塑,增加广场的向心性。为反映伊川县的地域特点和场地历史,在圆形台阶两侧设置历史浮雕景墙吸引市民参观。运用“公园广场(park plaza)”理论,在台阶上设置种植坛,弱化台阶铺装的“硬质”感,使广场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改善城市的公共环境面貌,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

文化公园。场地中段、商都路两侧总面积约2.68万平方米的空间设置为文化公园。文化公园秉承弘扬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原则,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及崇文重道的精神为目标,精心塑造生动和谐又不失庄重的文化广场。在硬质铺装空间中大量引入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植物、水体等要素,安排亲切宜人的市民驻留活动场所,强化城市的文化氛围,以满足现代城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更高需求。

市民公园。场地南段约2.32万平方米的空间设置为市民公园。自然资源属于城市公共资源,绿地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城市的绿地应该成为城市市民及外来者共同的资源,是对所有人平等开放的公共空间。因此,在市民公园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植物作为构建空间的主要要素,乔灌草均衡布置,营造出各种中小尺度的林下空间及草地,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满足人们对城市公共绿色空间的各种活动要求。

(2)轴线空间的引导

本方案划分为三块区域的空间设计并非只是粗暴的把空间划分为互不相关的三个部分,而是通过整体视线的通透、景观节点的呼应、视觉效果的统一把三块区域捏合起来,形成视觉景观与生态环境秩序,让人们意识到这不是截然断裂的三个空间,而是一个有不同主题、但主题间过渡自然的一体化活动休憩空间。

本方案将场地作为有机统一的综合地块来考虑,设置了景观轴与生态轴两重空间轴线。景观轴以视觉导向为主,以丰富的景观元素形成整个空间的显性秩序。用植物、水等软质空间拆分、溶解硬质空间,以乔灌木所占的实体空间来围合、引导虚空间,结合竖向空间中微地形的高差变化,形成整个伊川县城市中心开放空间的起(五彩门)、承(喷泉水景)、延(诗书雕塑)、转(下沉水面)、合(市政广场雕塑)景观秩序,给城市空间增添了节奏与活力[12]。

生态轴以环境调节为主,以丰富的植物配置构建联通整个场地南北端的绿色廊道,形成整个空间的隐性秩序。植物在城市中所创造的生态价值无需多言,而本方案定位为“公园广场(park plaza)”,正是想利用景观都市主义中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让大面积的开放空间发挥城市“绿心”、“绿岛”的作用,改善市民在容积率较高的新城区的公共生活体验。

(3)宜人空间的营造

作为伊川县新区的中心开放空间,要求适合整个城市尺度并设置开展市政活动的县级大型广场,大尺度空间必不可少。而在具体设计中,城市开放空间应该以人为本,结合市民的各种活动营造不同尺度的空间以凝聚人气,避免铺装面积过大而造成空旷、单调之感。本方案中结合植物配置与空间结构设置了众多中小尺度空间,如林下小广场、中型绿荫广场、花架空间、树池休憩区等,均衡分布在整个场地,与大型空间穿插交融,共同形成了多种空间形式组合嵌套的综合公共空间,满足了不同年龄和层次居民的多样化活动需求[13]。

五、结 语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和蒙·保罗·弗理德伯格“公园广场(park plaza)”的设计理念,在伊川县城市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本方案既考虑了市政文化、广场集会等活动对大尺度空间的要求,也兼顾了市民休憩、健身、游玩等活动对小尺度空间的需要,将各种软质与硬质空间融合起来,展示现代城市景观效果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构建与保护,把“公园广场(park plaza)”的设计手法分解整合后结合场地实际环境应用到了中国小型城市广场的具体实践中。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能起到提高城市形象的作用,更能增加人们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幸福感和宜居感。可以预测,在景观都市主义的指导下,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将会有新的改观。本次设计正是想通过对新理念与新手法的运用,为市民创造更好的公共空间游憩体验,也为城市中心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方法,在城市空间营造与活力提升方面做出一些探索[14]。

[1]付飞营,刘传文.济南市彩虹湖生态公园规划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6):575-591.

[2]鲁敏,王菲,康文凤.鸢飞鱼跃、百福骈臻——临朐民俗风情园景观规划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26(4):322-326.

[3]明文卉.宜人化市民城市广场规划设计[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4]黄维拥.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广场建设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95-8498.

[5]邵琳,黄嘉玮.城市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以新一轮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的开放空间规划为例[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5):33-37.

[6]杨锐.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园林,2009,25(10):60-63.

[7]申亚.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城市开敞空间体系建构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12.

[8]华晓宁,吴琅.当代景观都市主义理念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9(12):85-89.

[9]刘秀晨.城市绿化广场建设之我见[J].前线,2002(3):38-39.

[10]刘秀晨.公园景观与城市景观融合的一次尝试——北京玉泉公园创作札记[J].中国园林,2003,19(4):26-29.

[11]王功,魏雷,高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先驱——浅析美国风景园林大师蒙·保罗·弗理德伯格[J].广东园林,2009,31(5):18-22.

[12]李颖怡,何昉.自然与人文共演城市“绿心”——以深圳光明中央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0,26(10):13-17.

[13]张斌,杜雁,高翅.城市“绿厅”的营造——以项城市新城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9,25(6):31-35.

[14]罗卿平,于海涛.从城市广场到城市核心空间——瑞安中心广场城市设计的理念和表达[J].建筑学报,2003(4):21-23.

猜你喜欢

都市广场公园
布鲁塞尔大广场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在广场上玩
在公园里玩
广场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