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润如玉 智慧无限

2016-01-16章筱

中国收藏 2016年1期
关键词:胡人笔筒春水

章筱

玉文化及其收藏通贯中国文明史,随着儒学思想的演进更将玉的美丽与人的美好品德相联系,从而形成从社会上层到民众普遍认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观。

『智慧无限Ⅱ——古代玉器展览』近日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启幕。展览共遴选出唐至清120余件(套)各时期代表作品。本次展览的唐宋元玉器,表现出较强的民俗化倾向,作品表现出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花鸟纹大量出现,动物纹饰也更加生动、真实。明清及其后的玉器,器皿中大量出现茶具、餐具、文具、文玩作品,并出现了大量的玉陈设品。

清乾隆/嘉庆 青白玉雕凤凰摆件

凤凰立于枯石之上,核眼尖喙,头戴翎冠,身形飘逸,翎尾飒飒,收于体后,足下山石嶙峋,更衬出玉凤之绰约风姿。《说文》记载: 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麐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后人常将“凤鸣岐山,麒麟现世”视为祥瑞的象征,预示圣主降临,或天下大安。故清宫旧藏之中多有与本品相似之凤凰立于山石的造型,以为凤鸣岐山之象。

宋/五代 白玉沁色小熊

熊于古代被视为祥瑞威武之兽,历代匠者皆喜塑熊,以示祥瑞,其中以汉代最为显著。汉代所出土玉雕、铜器、石刻等各类器物之中多有熊之造型。其形象多表现为蹲坐之姿,肥壮饱满,拙笨憨厚。台北故宫所藏之铜飞熊形座即为其中典型,其形象著录于《西清古鉴》之中,后乾隆时期仿其形作仿古玉雕,皆为传世名品。安徽博物院收藏一对汉代鎏金熊形席镇亦为汉熊形象代表之作。本品玉熊之外形气韵与上述诸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应为宋玉仿汉之作。其单足踞坐,拄膝搔首,憨态可掬,与人形无二。

元 白玉春水插屏

元代白玉春水插屏是金元时期的代表之作,后世对春水玉作颇为推重,获得后多作嵌饰,如插屏、挂屏、三镶如意等,清宫旧藏之中多有此类。金元时期帝王贵族盛行于春天在湖泽水边狩猎天鹅,时称“春水”。

据《金史》记载, 金代将有鹘攫天鹅图案的服饰称为“春水之饰”,故此类玉器统称为“春水玉”。其题材虽然大体一致,但每件的内容形式却绝无重复,充满了淳朴的山林野趣和浓郁的北国情调,是极具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玉器作品。

明 黄玉御制雕螭龙角杯

玉角杯最早可见于西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之夔龙纹玉角杯与台北故宫所藏玉角杯均代表了汉代玉雕的最高水平。汉朝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对之后历代王朝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明一朝,理学熏熏,上层统治者与文人士大夫均号召师承两汉,仿效秦汉风骨。于宫廷制器之上,朝廷更是力求复古。作为汉代玉器代表作的玉角杯,在明代宫廷自然被大力仿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青白玉螭龙角杯,与本品极为相似。《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玉器编》中亦收录两件,青玉、青白玉者各一。与上述诸品相较,此件色如蒸栗的黄玉螭龙角杯更为其中瑰宝。

唐 白玉胡人献宝

唐朝与西域的交流相当频繁,当时中原习惯把西域诸国人统称“胡人”。胡人形象也普遍出现在唐朝的各式艺术工艺之上。而在唐代玉器上,胡人形象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除此次展览的胡人献宝外,还有胡人伎乐、胡人宴饮、胡人戏狮等多种题材的玉作,故宫多有收藏。然与现知唐代胡人风格玉器相比,此胡人献宝摆件为其中尺寸最大者。其卷发螺须、凹目高鼻、手捧宝塔之形象为唐代胡人之典型,其宝塔外形与唐代法门寺所出土宝珠顶单檐四门金塔如出一辙,亦可为此品年代之佐证。此件胡人献宝摆件无疑与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相吻合。

清乾隆 碧玉海晏河清烛台一对

海晏河清式烛台是清代宫廷中标准制式,以大雁脚踏玄武立于汹涌海涛之上,故有海晏河清之表意。黄河水清,浪静风平;海晏河清,时和岁丰。此类烛台为典型宫廷用器,除却玉质者外,还有铜质及珐琅质等,紫禁城各宫殿室堂内多有陈设。以储秀宫西梢间例,清宫档案中就有如下记载:“前炕上设紫檀嵌螺甸石面炕桌上设白玉盖壶翠玉盖碗,海宴河清式烛台、里漆彩绘花鸟长方盘等。”其中,《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一书著录有一件同碧玉质的海晏河清烛台,与本品应为同一时期之作。

18世纪 碧玉婴戏图笔筒

清代玉制笔筒颇多,这与当时书画艺术的成熟以及文人以崇尚和追求美玉来抒发闲情逸致的风气有关。笔筒外表适宜雕琢图案,特别是按照文人绘画底稿雕琢的玉图画题材的流行,使笔筒成为表现玉雕工艺的重要载体。清代皇家玉制笔筒则代表了当时玉笔筒制作的最高水平,其装饰题材多为文人雅事、仙侣人物等。两岸故宫藏品中即有雕琢“西园雅集”、“竹溪六逸”、“竹林七贤”、“石室藏书”、“枫林停车”等图案的碧玉笔筒,与此件婴戏笔筒相比较,虽纹饰内容不同,但于用料、做工、风格等方面皆无二致。

18至19世纪 青白玉一帆风顺船

此玉船以浮雕、圆雕、透雕技法雕琢,仿生造型,船上各式人物,或摇橹划桨,或谈笑风生,下部滚滚江涛,翻卷奔腾,正喻合“动若不休,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之意。整器人物栩栩如生,舟揖如画,船上鱼篓、篾纹、缆绳等于方寸之间清晰可见,可谓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此类玉制船形陈设于清代较为盛行,不仅有顺水行舟,一帆风顺之意,且能表现百姓充盈富足之生活面貌。将其陈设案头,恍若畅游江上,融入闲适安逸的渔家生活之中,令人神往。

清乾隆 碧玉葫芦瓶

此件碧玉葫芦瓶形体饱满周身满饰夔龙纹,所施工艺具有乾隆时期宫廷制玉之典型特征。葫芦形象盛行于五代同堂的乾隆时期宫廷艺术品中。因其造型与“吉”字相似,故又名“大吉”。葫芦里籽实众多,象征着福禄绵长、大吉大利。这对于祈求子孙万代的清代宫廷是再好不过的祝福,故而葫芦造型成为清宫常用的图案或形制。《清宫造办处活计档案》即有“乾隆十年,首领萨木哈为年节做大吉葫芦六十二件”的记载。乾隆皇帝也曾做诗咏叹过多件葫芦造型的器皿,其中《咏壶卢器》一诗曰:“回也资瓢饮,陶人岂借凭。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纳约传贵制,随圆泯锐棱。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 ”

清乾隆 青白玉灵芝福寿如意

如意以灵芝为主题,并辅以螭龙蝙蝠于其上,寓意长生不老,洪福齐天。柄身共雕琢大小灵芝八株,与如意头合而为九,取其“九如” 之意。“九如”语出《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天保》,其曰:“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为福寿连绵不绝之意。灵芝历来被视为仙草,是古人心目中的长生之药。清宫之中以灵芝之形作玉如意者颇多,现今两岸故宫之内皆有与此如意类似之藏品。

猜你喜欢

胡人笔筒春水
推荐书目《繁星·春水》
破山剑
小荷
塞翁失马
“鼠来宝”笔筒
春水悠悠
略论胡人在南方丝绸之路民间艺术交流中的价值
《全宋词》中的胡人文学形象分析
春水,我愿随你同去
无敌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