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的领导,就照顾你家一辈子
2016-01-16陈洁瑾
陈洁瑾
精神病院门口,张红英看到了满脸笑容的小妹从里面走出来。“小妹,我带你去看病,你还那么开心。”张红英也笑了。这个叫小妹的人其实是个50多岁的人了,她说:“能出来我就高兴。”张红英听到这话, 心里一阵发酸,小妹一旦发病谁也制不了她,她只能住在精神病院里。其实,张红英自己也已经75岁了,是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了,她和小妹并没有血缘关系,可是她还坚持着照顾小妹,因为这是小妹母亲临终的嘱托,小妹是她家里仅剩的一个人了……
好心的工会主席,把邻居当家人
张红英和小妹的妈妈乔阿姨原本是同事。张红英是厂里的厂医后来又兼任了工会主席,乔阿姨是一般的工人。两人原本并不相识,直到张红英接任了工会主席的职务,第一次听说乔阿姨家的事情,她的眼眶都泛红了。
那时是上世纪80年代初,乔阿姨当时已经年近50岁了,她只比张红英大5岁,看上去却苍老许多。如果知道了她的境遇,就不难理解了。乔阿姨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儿子比女儿年长3岁,原本应该是很让人羡慕的。她的老公当初跟她结婚时是在外滩的银行工作的,除了家里住房小点,乔阿姨真的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而且,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是挤在六七个平方米大的房子里结婚的,所以也算不得什么委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生的境遇是难以预料的。谁也想不到的是,儿女相继出生后,乔阿姨的老公没有任何缘由就发起了精神病,不去上班,在路上闲逛,被人送回了家,就时常自言自语的。这对乔阿姨而言,就像是天塌了,而她是家里唯一的支柱,看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她知道她不能倒。不得已,她把丈夫送进了精神病院,她也搞不清楚丈夫究竟是得了什么病,只知道是精神病。她一个人又要上班,又要照顾两个孩子,真是身心俱疲。尤其是忙碌了一天,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时,她的心里空落落的,她生命里唯一的盼头就是两个孩子长大成人,那她也就欣慰了。张红英知道了乔阿姨家的事,对她格外关心,见乔阿姨的两个子女都已经成人,张红英也替她高兴,盼着她苦尽甘来。
1982年,厂里给住房困难的职工分房,张红英和乔阿姨各分到一套公房,刚好是在相邻的两栋楼里。就这样,她们从同事又变成了邻居,接触也就更多了。
那时,乔阿姨的儿子技校毕业在饮食行业工作,女儿也在上海近郊的农场里找到了工作。住房宽敞了,乔阿姨就把老公接回了家。经过多年治疗,乔阿姨的老公病情已经稳定了,只是平日里呆呆傻傻的,不跟人沟通,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道乔阿姨这些年受的苦。乔阿姨并不介意,她觉得这样的日子比过去的十几年已经好太多了。
张红英是个心地善良又乐于助人的人,每次看到乔阿姨忙进忙出的样子,就觉得心疼,她们既是同事又是邻居,张红英想着法子帮她。平日里,张红英时常会帮乔阿姨买菜、代缴水电费之类,烧了好吃的也会分点端去乔阿姨家。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乔阿姨从心里感激张红英,人处在困境,总是希望有人能伸把手帮帮自己,哪怕只是帮了很小的忙,对她来说也是给予了她很大的心理支持,让她觉得不那么孤单绝望。乔阿姨唯一的姐姐在扬州,姐姐有自己的家庭,虽然姐姐也关心她,但是爱莫能助。她老公的兄弟虽然在上海,但离得远,偶尔会来探望,在平日的生活里给不了她太多的帮助,她完全能理解。所以,在乔阿姨的心里,张红英渐渐成了她最亲近的人。
张红英也为乔阿姨祈祷着,希望她的日子能越来越好,她的儿女都能找到心仪的另一半,然后结婚生子,那样乔阿姨年轻时所受的苦也算值得了。
邻居连受打击,及时伸出援手
厄运并没有就此离乔阿姨而去。搬进新房没两年,乔阿姨的老公突心血管疾病。那天,是张红英陪着手足无措的乔阿姨把她老公送进了医院。没想到,不过几天后,乔阿姨的老公就过世了。虽然老公有精神病,但是对乔阿姨来说,老公活着,她至少还有个伴,有个可以说话的人,即使老公很少给她回应,也算有个活生生的人在她身边啊。医院病房门口,乔阿姨扑在张红英身上,哭得浑身发颤。张红英拍着她的背,安抚着她,却不知如何安慰。作为女人,张红英能明白乔阿姨这么多年所受的苦,她哭,不仅仅是因为丈夫的离世,她也是为自己而哭。“你还有儿子女儿陪着你,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张红英只能用儿女来宽慰一个母亲的心。的确,除了丈夫,儿女是乔阿姨的全部,也是这些年支撑着她的支柱。有儿女,她就还有希望。
张红英帮着乔阿姨料理完了她丈夫的后事,她期冀着乔阿姨的生活能步上新的轨道,虽然她的丈夫走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她也少了一份负担。儿女都工作了,她自己也有稳定的工作,可以开始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然而,老天爷似乎在跟乔阿姨开着一个残酷的玩笑。丈夫走后没几个月,乔阿姨儿子出现了跟他爸爸当年一样的症状,不去上班,整日闲逛、自言自语。看到儿子那副呆呆的样子,乔阿姨几乎崩溃了,这一幕不就跟当年丈夫发病时一样吗?难道精神病会遗传?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原本健康的儿子怎么也会变成精神病呢?乔阿姨开始失眠,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人变得恍恍惚惚。她请张红英帮忙给她开点安眠药,这才能有些短暂的睡眠。
张红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乔阿姨的遭遇落到任何一个女人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张红英在家时常跟自己老公念叨着乔阿姨家的事:“家里又没有亲戚在身边,只有我们做邻居的多帮衬帮衬了,能帮一点是一点。”她说着眼眶就泛红了。
张红英自己的生活负担也不小,她有一儿一女,当时女儿还在上学,儿子刚刚参加工作。张红英夫妇都在工作,家里还有一个老人需要照顾。说起这位老人,既不是张红英的父母也不是她的公婆,而是张红英的姑妈。姑妈独身,年轻时生活在南京。张红英年幼时,因为家里姊妹多,姑妈就把她接到自己身边照顾,直到她读书。对于小时候这段养育之情,张红英一直放在心上,所以自己成家后就跟老公商量,把姑妈接到了自己家,让她安度晚年。
张红英的工作很忙,作为工会主席,对于有困难的同事她总是倾力相助,因而时常要加班。张红英的老公是个忠厚老实的男人。每次张红英加班,他都会去车站接她,不放心老婆一个人走夜路。有一次,张红英加班忘了打电话回家,那时只有传呼电话,晚上7点以后就没有电话可打了。张红英的老公就一直等在车站,不知道等了多久,他只知道等到的第46部公交车,张红英终于下车了,他这才放心。张红英说他傻,他说:“你还不是跟我一样吗?只顾着人家。”就是这样一个妻子才会全心地帮助遭遇困境的邻居,也正是这样一个丈夫,才会全力支持妻子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小家以外的地方。
张红英帮着乔阿姨一起照顾她的精神病儿子,好在乔阿姨的儿子是人们常说的“文疯子”,人痴痴傻傻的,却不会伤害别人。给他准备好吃的,别让他到处乱跑就好了。白天,张红英夫妇和乔阿姨都去上班了,张红英的姑妈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乔阿姨儿子的重担。姑妈了解自己的侄女,心善,为了别人的事也会愁眉不展,她想帮帮自己的侄女,也想帮帮可怜的邻居。
日子不管多难,也终于慢慢理顺了,张红英以为老天爷总会饶了乔阿姨这个苦命的人,但是乔阿姨家的厄运还没有结束。不到一年时间,乔阿姨的女儿,也就是小妹也发起了精神病,而且她发病时跟她哥哥、爸爸都不一样,她会打人。农场同事把她送回了家。乔阿姨弄不明白也无力去弄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
张红英每天上班前、下班后都会到乔阿姨家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这天,她下班回来,看到乔阿姨瘫坐在地上,小妹双手被布条绑着睡着了,小妹的哥哥坐着发呆……张红英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这样的人家,没有见到也罢,亲眼见到了谁都会不忍心的。张红英想,无论如何不能让乔阿姨也倒下,不然这个家就完了。她扶起乔阿姨,把她搂进自己怀里,这个比自己年长的老大姐,此刻却像一个无助的孩子。如果自己再不帮她,就没人帮她了,张红英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帮着乔阿姨把日子过下去。
张红英连忙帮着联系了家附近的精神病医院,因为小妹的样子像是“武疯子”,留在家里太危险了,而且这个家也实在腾不出人手来照顾她了。张红英又陪着乔阿姨去了小妹工作的农场,办了医保、病退等一些列手续。回来的长途汽车上,乔阿姨拉着张红英的手又流下了眼泪:“如果不是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我一个人真是撑不住。你这份恩情我怕只有来生还了。”张红英拍拍她的手,让她宽慰些,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能遇到,也是缘分,没有什么谁欠谁的,说不定是前世你帮了我呢?谁知道呢。”
帮着送走邻居一家四口中的三个
时间踏入2003年,当乔阿姨一家人的生活在张红英的帮助下慢慢步入了正轨时,年近70岁的乔阿姨却不幸患上癌症。这一家人的命运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张红英和乔阿姨都已经退休了,但是乔阿姨为了多赚些钱,更好地照顾两个儿女,她一直在外做清洁工。“她是太苦太累了,积压了这么多年,身体终于还是承受不住了,唉……”张红英对着老公重重地一声叹息。
就在前一周,张红英硬拉着乔阿姨去医院做了检查。乔阿姨经常感冒发烧,人一天比一天瘦,可是她拖着不愿意去医院,如果不是张红英陪着她去了医院,这病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发现。
在病情确诊的那天晚上,张红英和乔阿姨长谈了一次。这次谈心解除了乔阿姨住院治疗的后顾之忧。“放心,有我替你看着家,看着你的儿子,我也会定期去医院看小妹的,给她带好吃的。”张红英的话,让乔阿姨终于能安心配合治疗了。
乔阿姨住院期间,张红英信守承诺承担起照顾两兄妹的责任。一日三餐,洗衣打扫,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为了给做化疗的乔阿姨补充营养,张红英还每天炖煮有营养的汤送去医院。每每喝着热汤,乔阿姨感动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张红英为乔阿姨所做的一切,恐怕亲姐妹也不过如此了。
2007年,乔阿姨的病情恶化,带着对一双儿女的无限眷恋撒手人寰。临终前,陪在她身边就是张红英。“不知道是不是能跟你说,我看样子活不长了,我走后,小妹和她哥哥我就托付给你了。虽然他们有姨妈,可姨妈远在扬州,来照顾他们也不太现实。我真是没有其他办法了。他们也只有跟你比较亲近些,就当我自私吧……”张红英含泪应允了这份嘱托。
乔阿姨走后,家里就剩下小妹的哥哥一个人了。张红英为他请了个钟点工,隔天去家里打扫。毕竟,张红英也是年近70岁的人了,而且她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时常有些小病小痛的。她负责煮菜烧饭,每天送去隔壁,乔阿姨的儿子自己也会热热饭菜。
乔阿姨的儿子虽然有精神病,但是他也有清醒的时候。他知道妈妈走了,再也看不到妈妈了。他哭着跟张红英说,他想妈妈。张红英搂着他:“以后,张医生就是你妈妈,我会照顾你的。”乔阿姨全家都跟着乔阿姨称呼张红英为张医生。
可是就在不久后的一天上午,张红英正在准备中午的鲫鱼汤,乔阿姨的隔壁邻居来敲她家门了。“出事了,小妹的阿哥煤气中毒了。”邻居慌乱不已。救护车来了,小妹的哥哥已经没了生命体征。谁也不知道,意外是怎么发生的。乔阿姨才刚走不久,儿子就随她去了,张红英内疚不已,她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他。她很长一段时间,晚上睡不好,她觉得对不起死去的乔阿姨。老公劝她:“别太往心里去了,你已经尽力了,意外的事谁也说不准,即便是正常人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意外。”话虽如此,张红英的心里总是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乔阿姨的姐姐一家从扬州赶来,张红英跟他们一起送走了小弟。这一家四口,张红英已经送走了三个。剩下的小妹还不知道哥哥已经去世了,她跟哥哥感情好,她还没有从失去母亲的悲伤中缓过来,如果再知道哥哥的事,怕是会加重病情。
乔阿姨的姐姐恳请张红英继续看顾小妹,让她收好小妹的退休工资卡。张红英有些担心,一方面她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另一方面她毕竟跟乔阿姨家没有血缘关系,她愿意平日里买些吃的、用的给小妹,可是收着她的工资卡怕被人说闲话。她建议把工资卡交到居委会保管。可是小妹的姨妈坚持让她保管:“居委会会换届,来了新领导也不了解小妹的情况。这么多年了,您跟我妹妹就像是一家人,我们信得过您,也只信得过您,真是辛苦您了,我们作为家人真是惭愧……”张红英接过了小妹的工资卡,也接过了这份重担。以后,每次去缴纳精神病院的费用,她都做好记录。小妹的退休工资不高,张红英平日里给她送吃的,带她去看病垫付的钱并不会一一记录下来,在她心里,小妹就是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
有一次,乔阿姨去医院看望小妹。一进门,就看见小妹边哭边念叨着:“妈妈,妈妈……”张红英一下子流下了眼泪,她知道小妹是在想念自己的妈妈。她把小妹搂进怀里:“妈妈在,妈妈一直记挂着小妹。”两人哭作一团。
不论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张红英都坚持每月两次前往精神病院探望小妹,除了带去可口的饭菜、新鲜的水果和营养品外,更以慈母般的胸怀温暖着小妹孤寂的心灵,使小妹的生活重现一缕阳光。过了几年,等小妹情绪好的时候,张红英才告诉她,她的哥哥不在了,只是没说是怎么过世的。小妹哭了,但是很平静:“我猜到了,他一直有肾病,他傻呀,不吃药……”张红英哭笑不得,只得应承着她。
2015年初,张红英查出患上了肝总管结石,疼得日夜睡不着,医生建议她动手术,但是对于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风险。最终,家里人一致觉得还是采取保守治疗。张红英在家躺了三个月,人瘦了十几斤。她生病期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妹,她让儿子每月两次买些小妹喜欢吃的东西给她送去。
几个月后,小妹再见张红英开心得不得了,拉着她说东说西,不肯放手。张红英深深觉得,她已经是小妹的全部,小妹就是她的家人。这个曾经的小女孩如今已经变成了中年人,大半辈子稀里糊涂地过来了,可是她也有她的情感世界。张红英陪伴她走过了30多年,她的心里一定装着张红英。
前不久,小妹突发神经性皮炎,精神病医院治不了,就通知张红英接她去其他医院看病。张红英开好证明,带着小妹走出精神病医院,这才有了文首那一幕。看着小妹蹦蹦跳跳像个开心的孩子,张红英心里感慨万千。
张红英也是一个需要照顾的病人、老人,可是多年来,她用行动践行着对乔阿姨的承诺,她没有辜负乔阿姨临终托孤的那份信任,更无愧于时间对她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