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用可吸收缝合线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效果
2016-01-16时建荣
时建荣
(济源市中医院妇产科 河南 济源 454650)
临床调查发现,使用普通的缝合线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手术切口缝合时,手术医生若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产妇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用可吸收缝合线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手术切口缝合可有效地降低其手术切口的裂开率、硬结率、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手术切口的愈合,缩短其住院的时间[2]。为了进一步证实此切口缝合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90例产妇。这90例产妇的家属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我们将这9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产妇。研究组45例产妇的年龄在20岁至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8±2.1)岁。她们中有初产妇23例,有经产妇22例。对照组45例产妇的年龄在23岁至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0±1.9)岁。她们中有初产妇21例,有经产妇2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和分娩经验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缝合方法
1.2.1 为研究组产妇使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具体方法是:(1)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对产妇子宫的切口进行连续性褥式锁扣缝合。(2)对产妇的浆膜和腹膜进行反折缝合,并对其筋膜层进行连续缝合。(3)使用型号为4-0的可吸收缝合线对产妇的皮下脂肪层进行连续缝合,并对其腹部切口处的皮内组织进行连续性褥式锁扣缝合。(4)在手术结束后的第4天和第6天为产妇更换敷料。
1.2.2 为对照组产妇使用普通的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进行缝合的方法和所用缝合线的型号与研究组产妇相同。
1.3 观察指标[3]
手术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手术切口的愈合率、手术切口的裂开率、手术切口的硬结率、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住院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4]
我们使用SPSS20.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手术结束后,研究组产妇手术切口的愈合率为95.5%(43例),其手术切口的裂开率为0.0%(0例),其手术切口的硬结率为0.0%(0例),其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2.2%(1例)。对照组产妇手术切口的愈合率为64.4%(29例),其手术切口的裂开率为15.6%(8例),其手术切口的硬结率为4.4%(2例),其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11.1%(5例)。研究组产妇手术切口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产妇手术切口的裂开率、手术切口的硬结率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n(%)]
2.2 两组产妇住院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产妇住院的时间为(2.7±1.3)d,对照组产妇住院的时间为(5.6±4.2)d。研究组产妇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手术结束后,对照组产妇中有2例产妇出现了发热的症状,有1例产妇发生了疱疹,有2例产妇发生了手术切口触痛,对照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11%(5例)。研究组产妇中有1例产妇发生了手术切口触痛,研究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1例)。研究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结论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研究组产妇其手术切口的愈合率明显高于使用普通缝合线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对照组产妇,其手术切口的裂开率、硬结率、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其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这与叶丽萍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5]。
综上所述,用可吸收缝合线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进行手术切口缝合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降低其手术切口的裂开率、硬结率、感染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手术切口的愈合,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此切口缝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陈银凤,罗荷香,谢尤兰.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516-3517.
[2] 邵仙吉.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当代医学,2013,11(5):49-50.
[3] 柯玲琳.对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4,27(6):668.
[4] 雷淑霞.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会阴切口的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9):97.
[5] 叶丽萍,程桂平,张晋.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30):6417-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