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新式的拔针法对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拔针的效果探析

2016-01-16李艳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针法瘀血皮下

李艳华

(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而拔针是静脉输液的最后一个步骤,如果此项操作不当,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皮肤出血、皮下瘀血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1]。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在拔针后出现不良反应多是由于拔针的方式及按压的方法不当所导致的。因此,临床上为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拔针方法十分重要。为了探讨用新式的拔针法对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拔针的效果,我们对近年来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这些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排除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存在肝脏功能、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及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为63~83岁,平均年龄为(71.02±4.43)岁。其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20例,患有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有3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有7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龄为65~81岁,平均年龄为(72.84±4.69)岁。其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12例,患有心脏瓣膜疾病的患者有8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有4例,患有心肌病的患者有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对观察组进行输液的患者使用新式的拔针法拔针,具体的方法是:在患者输液完毕后先不关闭滴速调节器。轻缓地撕开固定针头的一次性敷贴,并向要拔针的反方向轻推患者埋针部位周围的皮肤,然后将左手的拇指轻轻放在患者的埋针部位,右手拇指与食指 拿稳针柄(注意要避免针头在患者的血管内转动),将针柄抬高15°~30°,轻缓地拔出针头并快速将输液管反折[2]。使用无菌敷贴沿着患者的血管方向对其进行止血,并叮嘱患者按压针眼5~10分钟,按压的力度要适中,不可太过用力。最后叮嘱患者在拔针后一小时内不要做大幅度的甩手动作,以免闭合的针眼被血液冲开。我院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法拔针,具体的方法是:输液完毕后先关闭滴速调节器,然后撕开敷贴,快速地将针头拔出,并用无菌敷贴对患者进行止血,叮嘱患者按压针眼5~10分钟[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拔针后其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疼痛、皮下瘀血及皮肤出血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4]

我院采用SPSS15.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拔针法拔针后,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为70%,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皮下瘀血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拔针法拔针后,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皮下瘀血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注射部位皮下瘀血的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皮下瘀血发生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拔针法拔针后,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出血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出血的发生率为56.7%,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患者在拔针时产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针尖对其血管壁及真皮层造成的创伤刺激其痛觉神经。常规的拔针方法常由于按压的力度过大及快速拔针时针尖割伤患者的血管壁而导致其出现机械性损伤[5]。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使用新式的拔针法拔针,可有效地减轻其拔针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拔针法拔针后,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皮下瘀血的发生率以及皮肤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用新式的拔针法对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拔针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少其在拔针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董和平,胡郭荣.反向绷紧皮肤拔针临床观察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19(18):1799-1800.

[2] 吕云霞,韩英惠.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5,21(21):9-10

[3] 马雨慧,周瑞红,邵志伟.静脉输液后缓慢拔针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6):55256.

[4] 谢秀凤,易育萍.静脉输液完毕采用不同拔针法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25.

[5] 谢月明,陈爱莲,周翠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时间及护理效果的研究[J].河北医学,2008,15(6).

猜你喜欢

针法瘀血皮下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