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的情感体验教育
2016-01-16孙维芳
孙维芳
(天津市东丽区宝元小学 天津 东丽区 300300)
小学德育中的情感体验教育
孙维芳
(天津市东丽区宝元小学 天津 东丽区 300300)
小学德育工作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其次分析了情感体验教育的内涵,最后提出了几点情感体验教育在小学德育中具体应用的策略。
小学;德育;情感体验教育;学生
小学生还处于少年阶段,其自身的人格并未完善,心智还不成熟,这一特点加大了小学德育工作的难度。而情感体验教育应用于教学德育中,会起到良好的成效。
1 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德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各小学学校也纷纷加强了德育队伍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水平越来越高。但就目前来看,虽然小学德育水平越来越高,但仍然满足不了教育界和社会对其的要求。很多小学德育中存在误区,这些误区导致德育未能有效发挥其应用的功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很多小学领导未能转变传统观念,在应试教育现状下,小学领导主抓文化课程,不断提高文化课程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德育方面的进步。同时,仍然以文化课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品德高低。那些学生差但本身品德并不差的学生,就会被老师定义为“坏学生”,长期下来,必然会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2)很多小学认为德育只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而现代德育的要求并非如此,课堂教学方式下的德育过于狭隘,不能有效达到德育目标。(3)小学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未能和学生家长开展有效的联系,学生家长认为德育知识小学单方面的工作,而忽视了自身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4)未能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未能和学生建立友好的感情,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同时,过分的惩罚方法会使学生产生阴影,不利于学生成长。总之,现阶段小学德育还并不完善,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小学是通过规则来限制学生行为,通过要求来命令学生活动,没有和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沟通、交流,不仅造成了德育效果极低的现状,甚至还会危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1]。
2 情感体验教育的内涵
小学德育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建立完整的人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而现阶段小学德育现状,是把所有道德、行为规范镶嵌在一条条制度上,如“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什么事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等”,这种硬性的要求式教育,很难真正实现德育目标。在传统德育中,老师一味的向学生灌输道德思想,学生被动去的接受这些思想。同时,在一些奖惩制度下,学生不得不按照教师的思维意识来从事各类行为,或被动的去接受奖惩,而通过研究发现,人类的道德行为最初是由情感引发的,即由情感来组织起各类行为活动。而以制度、规范和奖惩来实现的行为制约,都不能满足德育的目标[2]。
情感是人的思想和外物碰撞所产生的感受,而道德情感则是人基于道德标准下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产生的感受,是人道德品质组成的基石。体验是一种实践,通过实践来对一种行为或某种事物产生认知。而情感体验教育,包含了情感教育和体验教育的两种内涵。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突出体验,还需要融入情感。老师引导学生走入到具体的道德行为实践中,并通过情感的交流,来帮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本质,并对道德行为产生情感,以此来成为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精神动力[3]。
3 情感体验教育在小学德育中应用的策略
3.1 自尊情感体验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需要外界情感的刺激,同时还需要内在情感的滋润。自尊是人类的重要情感之一,自尊源于人自身对自身的认可,同时也源自于他人对自身的认可。它在人类成长中,起着巨大作用。而小学生涯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的人格基本是在这一时期初具其形。小学生往往会应该家长、老师或其他同学的一句认可、鼓励的话,而激发出强大的前进动力。所以,自尊情感体验可以应用于小学德育中,并会起到优异的效果。
自尊情感体验可通过主题活动来实现。主题活动的创设一方面需要结合学校特色,另一方面需要结合自尊情感体验的内涵。如可开展自尊、自强主题板报活动,板报的内容可以选择学生对于自身的看法及期望、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的引导和鼓励等。还可开展师生书信活动,通过书信来建立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再如,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就自尊进行相关讨论,每个学生可以说出自身的优点,同时也可以说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老师帮助学是建立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改善自身不足。总之,主题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无论选择哪种主题活动,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认清自己,挖掘学生潜在优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足,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4]。
3.2 同情情感体验
同情是人类的基础情感之一,它是人类自身对他人产生的一种关心和想要帮助他人的情愫。这种情感下,人会因为他人悲惨的遭遇而感到难过,会想要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帮助他人,同时也会为了他人的快乐而感到欣慰。在这种情感下,人们会善于换位思想,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同时养成细致、体贴等美好品质。
同情情感体验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度贯彻情感体验教学的内涵,积极发挥课堂和学生情感交流的优势。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法:(1)教师可收集并整理关于同情情感体验方面的文章,如描述偏远地区儿童生活、学习的艰苦,让学生意识到这个世界还存在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艰辛、无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2)教师可创设情境,通过情景来实现学生与他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并引导学生进入同情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去帮助他人,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总之,只有当学生从他人视角出发,并体会到他人感情时,才能使学生关心、关爱他人[5]。
3.3 社会责任感体验
社会责任感也是人类的基础情感之一。它是基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对社会负责的感情,想要去通过自身力量来促进美好社会的建设,并通过社会责任感来主动进行某些道德行为,从而获得内心的快乐和满足。
社会责任感的体验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来实现。在集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会意识自己是一个整体、集体的组成部分,而并非是单独的个体,在开展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会激发学生责任感的出现。学生会想方设法的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帮助整个集体来完成某一目标。而集体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老师可结合实际情况来作出合理的选择。如以班级为集体开展全校的班级卫生比赛。班级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会不断的克制自己不卫生的行为,同时也会监督他人,他们会把讲卫生看作是一种责任,同时也会尽全力的维护好班级卫生。再如,可开展环保活动,可先要求学生观察身边不环保的事,其次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在活动中养成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融入到学校、社会这个集体中,并树立起责任意识[6]。
4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中应用情感体验教育可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掌握有效的方法,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心理,并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从而最大化发挥情感体验教育的作用。
[1]朱树忠.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教育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宋晓霞.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策略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6,(2):51-51.
[3]钟诗俭.小学德育中的情感体验教育[J].文教资料,2014,(17):105-106.
[4]楼汉葳.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浅议[J].文教资料,2014,(22):92-93.
[5]郑英.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6]周利亚.在生活中绽放德育之花[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79-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