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让我们美美地睡觉
2016-01-16舒可
舒可
宝宝睡前总是要抱要哄?睡觉老是翻来翻去?睡到一半会哭醒?一定要喝着奶才能睡觉?一到晚上就很兴奋不睡觉?每天都睡得很少白天不肯睡觉?就是不肯分床睡……不同的宝宝总有着不同的睡眠问题,这背后则是不同家庭的带养环境、方式不同所带来的。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宝宝,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让宝宝每个夜晚都睡得香甜。
◎成长有阶段性,睡眠也是如此
每个阶段宝宝的睡眠次数、持续时间有规律可循,又都不一样。当宝宝处于0~1岁左右,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表现为深睡眠和浅睡眠交替频繁,常常会出现睡一会儿就醒过来的样子;在心理上,他们会对主要照顾人的安全信任感需求非常强烈,睡觉前换人,或者需求没有被第一时间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为不易入睡,闹腾较久。处于1.5~3岁时,行走探索所带来的动作能力增长,会使宝宝表现为精力没有足够发挥而难以入睡,到该睡觉时变得过度兴奋;又或者精力过度发挥,会让宝宝在睡觉时翻来翻去,偶尔夜惊;而对黑暗,也会造成宝宝不愿入睡。当然,还有可能是缺少某些维生素或者肠胃疾病等带来的问题,请及时就医。
宝宝获得良好睡眠的办法
睡眠不仅是一种行为,一种生理需求,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宝宝的睡眠实际上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我们需要去关注到每个细节,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应该有阶段性稳定的入睡时间,但也可以有被打破的行为。稳定的入睡时间让宝宝生活有规律,偶尔发生的变化则让宝宝学会适应,符合宝宝当天的身心需求。因此,宝宝睡眠既要有稳定性也要有适应变动性,这样才符合宝宝不断成长变化的过程。
1.培养习惯
对有些宝宝来说睡觉是件很容易的事,因为他们通常有三个特点:一是每天都有一定量的大运动;二是有个稳定的睡前程序;三是情绪稳定,有良好的安全感。
稳定的睡前程序。比如,对有些宝宝来说,洗澡后妈妈会给我做个按摩,然后我就可以上床睡觉了;对有些宝宝来说,妈妈讲故事后会唱歌给我听,然后我就可以睡觉了等等。那些睡觉良好的宝宝已经建立了稳定程序,安全的心理暗示,什么事情后面跟着什么事情,这是他们可以预测到的,所以他们感觉很安全,就能够自然的进入睡眠中。
保障活动量。一般来说,每天有1~2个小时大运动的宝宝,通常会有个好睡眠(疾病类的原因除外),因为运动会让身体能量流动起来,体力的消耗通常会需要睡眠来弥补,而脑力的消耗则需要运动来弥补,因此宝宝成长过程中,动静结合才能保障宝宝身心发展。
合适的入睡条件。宝宝在睡前哭闹是他努力让自己睡觉而产生的情绪,他们正在努力经历从浅睡眠到深睡眠的过渡期。若成人直接用夜奶、抱、哄、摇等方式干预替代这种行为,对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是无益的,对培养宝宝自主入睡能力是不恰当的,当这些成人的误解和不当支持慢慢变成宝宝的入睡条件,你会发现你的辛苦却帮了宝宝倒忙!
2.关注细节
捕捉宝宝的入睡信号。当宝宝出现打哈欠、吮吸手指、眼皮耷拉、发出困顿的抽泣声时,那可能就是他要入睡的信号了。我们可以调动宝宝的五官帮助他进入睡眠。妈妈把宝宝轻柔地抱到床上,用他睡眠时常用的被子或者毛毯环绕在他身上,让宝宝闻着熟悉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和被子的香味;皮肤感受到温暖柔软的触手可及的衣物;轻哼熟悉而舒缓的儿歌,让他听到熟悉的节奏和声音。宝宝会渐渐放松,不再抗拒进入梦乡。
吃好,才能睡好。没吃饱或者吃得过饱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有时候,我们总觉宝宝没吃饱,即便宝宝表达不吃了也非得要塞上最后一口,这样的行为使得宝宝变得吵闹情绪不好,时间长了就会使宝宝肠胃发生积食,直接导致宝宝一个夜晚醒来7、8次!因此晚饭不要硬塞,2岁以上的宝宝应该有机会为自己的晚饭做主。有时候,我们觉得宝宝吃饱啦,可太易消化的食物可能会让宝宝在半夜饿醒,因此我们需要让晚饭含有较大能量的食物,比如红肉、豆类等,而非粥面等容易消化的食物。
父母容易产生的误区
吓唬=乖乖睡觉?NO!
小睿的爸妈常常回到家还要工作,为了让小睿早点睡觉,父母用尽各种办法,甚至会用吓唬等消极的办法,比如,用各种压迫手段,如不睡觉爸爸妈妈就不喜欢小睿;不睡觉妖怪会来抓他等等。因此夜晚不仅对父母来说焦虑,也让小睿充满心理压力。不仅影响宝宝身心发展,也无益于更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解决方式:让坏情绪走开,满足宝宝的陪伴需求,父母应做到早入睡休息,早起床工作。
安全感=有光源?NO!
2岁后的宝宝常常会害怕入睡后和父母分离,面临黑暗的环境……有些父母就会用开着灯让宝宝入睡的方式,表面看上去解决了宝宝心里的害怕,却影响了宝宝视力发育,眼球和睫状肌不能充分休息;光压带来更深层次的睡眠时间和深度问题,会降低宝宝的免疫能力。
解决方式:睡前给宝宝爱的拥抱,亲昵的拥抱和温柔言语可直达宝宝的身心,帮助宝宝有勇气面对黑暗和暂时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