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化作业设计的尝试
2016-01-16施玲
施玲
小学生作业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那么,何为“情智化”作业设计?我个人认为,就是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尽力使作业的题型与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作性,促进他们享受做作业的快乐。
下面,就谈一谈自己在此方面做的一些尝试。
一、 自我预习交流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只要求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勾画字词,借助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等,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较充分预习,可是一些学困生预习的内容却非常有限。为了帮助学困生,我尝试着在课前添加一个交流预习作业的小环节,因为,同龄人之间相互学习的效果有时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的预习交流,不但帮助了学困生,补充了他们各自的预习内容,而且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听课效果。
二、 从单一走向多样
我在设计苏教版小语教材一上《练习2》中“学用字词句”作业时,考虑到本练习是对前面所学课文《人有两个宝》的一个延伸,就改变单纯就题做题的单一形式,从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出发,这样设计作业:
一是“课堂练习作业”
1. 按照老师的样子,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的小手,看谁画得又快又像。
其意图是让学生先学会仔细观察;接着,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到“手”的用途之大、之多,是人身上的宝贝,非常重要;再次激发学生动手画的兴趣。
2. 说说手还能为自己、为别人做哪些事?请按照以下句式练习说话:“我有一双灵巧的手,可以做
,可以做 ,还可以做 。”这项作业是在学生拼读过“拍皮球、拿筷子、打电脑”之后,对学生的口语和思维进行训练,认识到手能做很多事情,不仅为自己,还能帮助别人,在感受到“手”灵巧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靠勤劳的双手能创造一切,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同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喜悦。
二是“课外练习作业”
1. 在彩纸上画出自己漂亮的小手并剪出手形,在“手”上写出带有“手”的词语或有关的儿歌等,第二天张贴在“我的小花园”展示栏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手、脑并用,既增加词汇量,又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张贴学生的作业,是为了鼓励学生多学多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享受成功的喜悦。
2. 动手画一幅画或搜集树叶拼做一幅叶画。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当前的能力,他们识字量不多,设计此项作业的目的就是从他们直观性较强,又喜欢画画的角度考虑,培养动手能力。
以上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几项作业,每题的具体要求都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题与题之间又有一些梯度,其多样性、综合性就是一个情智化的作业设计。
三、 走向人文,贴近生活
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科工具性,还得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文字中内含着的人文性。比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后,结合《练习3》中关于三国故事成语的学习,要求学生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一书,讲一讲三国故事,再让学生出一期关于“三国”的小报,由一个点拓展到一个面,引领学生走进故事,理解成语和小说。
让语文回归生活,是语文教师倡导和追求的目标。当同学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马上就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越发有意义。例如,苏教版小语教材四下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几乎都是描写春天的,教学时又正值初春时节,我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在春风中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还可以合作编写以“春天来了”为主题的手抄报,小报上汇集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还有学生自己拍摄和绘画的反映春景、春趣的图片等,画面中透出生活的气息,文字中洋溢着人文性。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上的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走进社会生活。
四、 凸显趣味性
趣味作业形式多样,比如“演一演”。小学生有好强好动的特点,对教材中故事性较强或感情丰富的课文和片段,可以组织学生即兴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习独幕剧《公仪修拒收礼物》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演一演这个独幕剧,学生分组自制了一些简单的道具,分角色表演人物对话,反映出公仪修为官清正廉明的高尚品质。这种作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擅长朗读的学生担任旁白,喜欢表演的学生扮演角色,手巧的学生制作道具,大家分工合作。学生的个人知识水平和才干发挥到最佳状态,每个学生都能各尽所长,都能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在做作业中找到乐趣,而学生创新思维也将得到发挥,这就是情智化的作业设计。
(作者单位:南京市炼油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