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习作教学
2016-01-16惠晓婷
惠晓婷
习作课堂,经常可见教师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述各种写作方法,布置习作要求时,教师往往还会兴致勃勃地说道:“同学们,用上刚才我们学到的那些方法,去写吧。”然而实际的写作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大都是绞尽脑汁,生硬地完成任务罢了。只有基于儿童立场的写作教学,才能走出写作教学的怪循环。下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际为例,初探在习作教学中,基于儿童立场的教学策略。
一、 在阅读中基于儿童立场,创生写作契机
要写好习作,离不开阅读。教师要善于捕捉儿童的阅读体验,基于儿童立场,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文字中徜徉,激发灵感,说出心中所想,给习作教学创造更多的生机。
以执教《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为例,在讲到“儿童急走追黄蝶”这句时,有学生产生了疑问:“走”在古时是跑的意思;“急走”,那说明儿童跑得很快了;后面又跟了个“追”字,看来他们已经跑了很长的一段路了吧?这似乎是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如果遵循着原来的教学计划讲解诗意,预定的教学目标虽然可以完成,然而学生思考的火花,也就此被熄灭了。这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新的角度与突破口。于是,笔者便改动了接下去的教学安排,让同学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有学生认为,诗中的儿童已经追了蝴蝶一路,越追越急,脚步便也越来越快,定要将这黄蝶捉到才罢休;也有学生认为,儿童其实是贪恋春光,路上只顾着看美景,所以一路嬉闹,这黄蝶跑进了菜花里,怕是追不到喽;还有学生认为,儿童也许是带了捕蝶的工具,一路兴冲冲追来,谁知道蝴蝶居然飞进了菜花中,难以寻找了……一幅幅生趣盎然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这可比诗句中的描述生动了许多。笔者感到了惊喜,更不想错失这写作的良机——于是,围绕着“追蝶”二字,学生拿起笔来,将自己想象的画面呈现在了纸上。
袁欣怡:小男孩望着手中的蝴蝶,迫不及待地要向小伙伴们炫耀,谁知一不留神,黄蝴蝶从手中飞走了。这下小男孩可着急死了,他赶忙追去。可黄蝶却似乎和他玩起了游戏,只见它飞得忽高忽低,时快时慢,把小男孩累得气喘吁吁。过了一会儿,黄蝶好像也飞累了,一下飞入了菜花田中。小男孩傻了眼,他跑进菜花田中,却再也找不到黄蝶了。
王艳菲:他们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蝴蝶。一个孩子伸手去抓,可蝴蝶好像预感到有危险似的,在那一刻突然振翅飞走了。倔强的孩子们没有放弃,继续奔跑在田野间,总想捉住那只可爱的蝴蝶。一串串笑声传到了人们的耳中,他们灿烂的笑脸像花儿一样绽放,成了田间的一道风景线。春天,一片春光,一片“花田”。
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都是独特的,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阅读文本,无疑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文本可以“补白”,可以激发想象,也可以让儿童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萌芽。在阅读中信仰儿童那绚丽的心灵,才能让文学之花在他们心间绽放。
二、 在生活中基于儿童立场,写出真情实感
儿童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动态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童眼看世界,又怎会无话可写呢?学生每天经历与体验的实际生活,才是教与学的中心。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写作,是空洞无力的。
有一次自习课,笔者离开了教室去拿东西,回来的路上,听到了吵闹声,笔者一走进门,教室又恢复了沉寂。有几个平日比较调皮的学生互相交换眼神,好像在庆幸没有被老师发现。其实,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那毫无拘束的一刻记录下来,文字必然是充满生机的。于是,笔者便布置学生以《没有老师的自习课》为题,写写刚才老师不在的时候,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为了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写,笔者还特别承诺,即使某某同学因为调皮被写进了习作里,也绝对不会被“秋后算账”。于是,一篇篇妙趣横生的习作诞生了。
谢宇轩:“老师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下位的人就像老鼠看见了猫似的,迅速地“逃”回了座位。大家手中抓着笔,眼睛盯着书,装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连大气都不敢出。突然,张梦龙得意洋洋地大笑起来,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这时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张梦龙在骗人啊!“好哇,张梦龙,你逗人好玩啊!”大家一起向他抱怨。
刘世茹:惠老师前脚刚刚踏出门,教室里就不安静了。同学们都伸长脖子盯着门口,想知道老师走远了没有。只见王明明走下座位,他的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好像在打什么鬼主意。他一边悠闲地走着,一边嘴里还哼着小曲,等他走到教室门口一看——老师真的走了。他便喜笑颜开,还向我们比起了“剪刀手”。教室里的“聪明人”立刻领悟了他的意思,接着,班上就像是有一颗地雷爆炸了,“轰”一下闹开了。
原本在教师眼中,可能是“无序的吵闹”,而在儿童的眼中,却是难得的解放,意外的快乐。而开启这扇心灵大门钥匙的关键,就是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探索,去感悟,创作灵感自然源源不断。尊重儿童的精神世界,需要教师耐心地观察,平等地对待,深入地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他们真实生活中的点滴精彩,都转化到文字中。
三、 在活动中基于儿童立场,解放儿童心灵
创造从何而来?创造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对儿童个性与心灵的解放。教师应利用好教学资源,把握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时间、空间以及学习的内容。笔者一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切合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走进无锡市首批“行知大学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一天的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活动,参观了江阴农业科技园、江阴嘉茂国际花鸟园、“中共江阴一大”会址纪念馆,不仅增长了农耕知识,饱览花鸟风光,更穿越历史的长廊,了解了革命英雄的历史。这些见闻打动了儿童的心灵,他们下起笔来也格外顺畅。
丁司童: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了“中共江阴一大”会址纪念馆。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一幅油画,上面画着共产党的几位领导人正在挑灯夜谈的画面。看他们眉头紧皱,正慷慨激昂地制定着战斗计划。那栩栩如生的场景,让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呼吸声。我走近那幅画,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看着看着,我不由想到:如今的幸福生活,不正是由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吗?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探索,细心观察,不但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热情,更能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主动积极的状态,真正体会到实践活动的乐趣与意义。正是带领学生走入了实践活动的广阔天地,习作才收获了启迪心灵的文字。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历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基于儿童立场,尊重儿童需要,源自儿童心灵的文字才是有生命力的。从儿童立场出发,习作教学方能激发儿童精神世界的写作需要,触及儿童言语的深处,挖掘出儿童创作的无穷潜力。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南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