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学生服标准 企业准备好了吗
2016-01-15吕卫民
吕卫民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和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前者为强制性标准,于2016年6月1日起实施。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于2015年6月30日实施,该标准引用了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的内容。
6月28日,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四部委又联合发文要求,“校服安全与质量应符合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和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等国家标准”。
执行新版学生服标准,企业准备好了吗?为掌握我市学生服装质量与新版《中小学生校服》标准的符合性,为学生服的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持,8月份,宁波市纤维检验所组织了一次标准比对,通过标准比对,推进质量提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学生服质量管理工作,让广大学生穿得放心,学得安心。
总体情况分析
学生服是指学生在学校日常统一穿着的服装。本次学生服标准比对以夏装和春秋装为主,重点检查标识、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异味、燃烧性能、纤维含量等指标。检测项目按照GB/T 22854《针织学生服》、GB/T 23328《机织学生服》和GB/T31888《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全项目检验,样品全部是学生服企业今年新生产的产品。
本次共采购学生服样品28批次,其中针织类产品12批次,机织类16批次。采购的样品都是从同一批次产品中抽取,样品数量能满足检验的合理需要,样品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
产品质量情况分析
本次比对样品经检验:针织类产品按照GB/T 22854《针织学生服》标准检验实物质量全部合格(12批次),合格率100%;机织类产品按照GB/T 23328《机织学生服》标准检验实物质量合格11批次(16批次),合格率为68.75%;按新版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标准考核实物质量合格22批次(28批次),合格率为78.6%。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使用说明不规范。
使用说明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使用者传达如何正确、安全使用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产品功能、基本性能、特性的信息。它通常以使用说明书、标签等形式表达,纤维制品的使用说明由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和耐久性标签(水洗唛)组成,耐久性标签要永久附着在产品上,并能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保持清晰易读,且位置要适宜。本次标准比对发现有10批次产品使用说明不符合GB/T 22854《针织学生服》和GB/T 23328《机织学生服》国家标准要求,只有宁海县金典制衣有限公司产品的使用说明符合新版GB/T《中小学生校服》要求。
⑴号型、规格缝在衣领处。新版《中小学生校服》标准要求,不允许在衣领处缝制任何标签。长期以来耐久标签都是按经验或习惯缝制在大众认可的位置,所以在我国纺织服装的号型或规格等标签一般都缝在后衣领居中处,根据国外同类标准的经验及国内行业的认可,这些位置有其合理性,但对于贴身穿着的衣服,标签缝制在衣领居中处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等,影响穿着的舒适性。
⑵维护标签符号、文字说明不规范。如手洗,最高洗涤温度40℃,写成手洗,最高洗涤温度30℃;“常规干洗”文字说明写成“常规洗涤”,有的将“常规干洗”符号配上“缓和干洗”的文字,检查中还发现一家企业将熨烫符号的实心圆点换成空心圆点。
⑶维护符号排序错误,正确应按水洗、漂白、干燥、熨烫和专业维护的顺序排列。
⑷纤维含量名称文字错误。如将“聚酯纤维”写成“聚脂纤维”。
⑸号型规格选用不正确。服装上必须按标准规定标明号型,即人体身高、胸围或腰围及体型代号,儿童服装号型标志不带体型分类代号。号:指人体的身高,是设计和选购服装长短的依据,身高,成人以5cm分档构成“号”系列,儿童身高为130cm以上时以5cm分档;为80cm~130cm时以10cm分档。型:指人体的净体胸围或腰围,是设计和选购服装肥瘦的依据,胸围,成人与儿童均以4分档。腰围,成人以4cm或2cm分档,儿童和婴儿以3cm分档。依据人体的胸围与腰围的差数,将体型分为四类,体型分类代号Y、A、B、C。表示方法是号与型之间用斜线分开,后接体型分类代号。例:165/84A、170/88B等。儿童服装号型标志不带体型分类代号。
根据浙江省监督抽查评价规则的要求,允许标识存在两项不规范。因而两项及以下不规范现象是合格的,而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标准对标识的要求是不允许有不准确存在,所以本次比对中出现了较多的标识不合格现象。
2.纤维含量标注不准确
纤维含量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是指导消费者购买的重要信息,消费者可以根据使用说明标注的原料种类和含量了解购买服装的材料和性能及价值。本次比对4批次不合格项目全部集中在纤维含量上。纤维含量不合格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符合新版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标准要求,新标准要求直接接触皮肤部分,其棉纤维含量标称值应不低于35%,有两款学生秋裤的纤维含量为聚酯纤维100%。二是纤维含量标注不准确。有两家企业生产的学生衬衫和T恤,标称棉含量为55%和60%,而实测结果是棉含量分别是64.4%和75.4%,标注不准确,说明企业在生产前未对面料进行有效的检验,而是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进行了标注,或者同款服装面料之间存在批次差异问题,棉含量多,直观感觉对消费者有利,但从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上讲,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质量管理要求数据准确合理,符合标准要求。含量多了、少了都不符合标准要求,是不合格品。
3.安全类别分类不符合新版《中小学生校服》标准要求。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将产品按最终用途分为婴幼儿纺织产品;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产品。新版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标准规定学生服装安全指标全部参照B类指标考核。近几年,常有家生投诉,学校发的学生运动服等标着C类,但裤子是贴身穿的,C类产品贴身穿着是否安全?根据标准制定的原则,C类产品贴身穿安全也是可控的,纺织产品安全分类是用于引导消费,关注特殊人群。我们认为纺织产品安全分类应本着从重从严的精神,成套产品在B类、C类并存的情况下,应以B类标注和考核。
质量改进措施及建议
1.相关企业要加强对标准的学习。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将于2016年6月1日起实施,过渡期两年。该标准中规定儿童服装头部和颈部都不应有任何绳带,儿童纺织品所用附件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等,在中小学生校服设计、生产中应回避强制性标准的有关要求,如果在监督抽查中该指标不合格,将属于违反强制性标准,以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处罚。
2.学生服面料继续实行定点采购。实践证明,学生服质量不合格基本上都是面料的问题,面料不合格成品质量肯定有问题,但成品不合格不一定是面料的问题。学生服的生产工艺算不上复杂,现有企业一般都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生产工艺通过改进也可以不断提高,但生产工艺的改进是不会改变纺织面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纺织服装只有把好原料进货关,才能保证学生服装的质量。
3.有计划推进新版《中小学生校服》标准的执行。新版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标准为学生服的质量提升指明了方向,但学生服质量的提高要和纺织产业质量发展同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服的质量水平。本次标准比对相符率虽然达到78.61%,但我们认为不能证明校服质量已经达到新版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标准水平。新标准要求直接接触皮肤部分,其棉纤维含量应不低于35%,而宁波学生用衬衫、T恤等产品纤维含量超过35%,是前几年,市教育管理中心和市纤维检验所在校服质量管理上,明确规定衬衫、T恤,棉含量≥40%,学生床上用品以全棉为主。新版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标准整合了现有标准的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覆盖所有的校服产品,并将校服产品的项目指标要求提高,如果要求全部校服产品质量符合该标准要求有一定难度。如毛针织类的起球统一按3~4级要求考核,对于部分粗梳产品而言,虽然要求提高了半级,但是要全部合格还是有难度的;另如毛呢服装产品的起球,国家标准对机织毛呢服装产品按粗梳毛织物50转测试,而新标准对毛呢服装统一按照机织类校服的起球测试方法600转测试,这样差别太大,毛呢产品比较难达到标准的要求,因而在这几类学生服标准的选择上还是要慎重。检测项目之间的区别如表2所示。
4.企业要理性参加招投标。学生服采购招投标已成常态,招标文件附有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企业要明确目前学生服的质量定位,明确招标产品标准要求,选用标准的差异将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最终价格,我们反对高标准中标、提供低标准产品的欺诈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作者单位:宁波市纤维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