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筹资现状分析
2016-01-15宋晓英
宋晓英
[摘 要]本文以河南省西平县家庭农场的初期实践为例,以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以保障农户与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为核心目标,借鉴发展完善的“松江模式”,结合西平县的发展现状、筹资困境和政府支持等相关情况,探究西平县家庭农场筹资模式改进与创新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主体提出了改善家庭农场发展环境,完善直补政策等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筹资困境;改进方向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4. 194
1 西平县农业基本现状
1. 1 西平县农业生产优势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北接漯河市源汇区,南望驻马店市,东临上蔡县,西部与平顶山市舞钢市毗邻。南距武汉300千米,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30千米,位于郑州及武汉两大都市“一日经济圈”内,地处京广铁路沿线,地理位置优越。该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我国小麦出口基地,绿色农业生态县,农业大县。可以看出,明显的区位优势为西平县农产品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
1. 2 西平县农业概况
西平县总人口87万,农村人口约76万;总面积1089. 7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8万亩,人均1. 4亩左右,是小麦、玉米、白菜、芝麻叶等粮食主产区。据了解,2014年全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6716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137861公顷,粮食总产923335吨。西平县以优质粮食生产为突破,实现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为12. 13万公顷,其中优质小麦面积4. 67万公顷。2014年小麦产量为569公斤/亩,达到最高。2008年河南省对西平县的指标计划为全县规划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粮田88万亩,建设万亩方43个,面积53. 93万亩;千亩方94个,面积29. 16万亩;百亩方95个,面积4. 91万亩,达到年产量90万吨,而2014年,年产量已达92万吨,提前完成指标计划。
2 西平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2. 1 基本情况
西平县家庭农场主要通过工商申报确立,没有明确的土地、资金门槛,另一种农业合作形式合作社只要求5户以上即可以成立。截至2015年3月底,西平县共有合作社1900多家,种植型合作社700多家,家庭农场共有300多家,以粮食型家庭农场为主。据不完全统计,西平县面积3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有一百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人和乡的仁和志发家庭农场,该农场统一供种、管理、销售,开展“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该县共有农机合作社88户,每户有3~5台机器,农机合作社犁地报酬为8元/亩。
2. 2 筹资现状
西平县家庭农场普遍规模较小,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据了解,经营100亩土地,每年的租金在6万~10万元,再加上基建成本、生产成本,没有几百万元的启动资金投入,后期运营会很困难。而根据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获得10万元以上的贷款必须持有集体土地出让使用证、个人房产证明等,然后再视生产经营规模大小进行评估,放款额度控制较严,对于想扩大规模、拉长产业链的家庭农场而言显然是杯水车薪。
2. 3 典型农场范例
西平县家庭农场的面积多在300亩以下。仅有少数家庭农场主流转周边土地,统一进行生产种植,仁和志发家庭农场就是发展成功的农场之一。仁和志发家庭农场于2003年起步,2005年成立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目前拥有土地7000多亩,加上流转的土地共1万多亩,农场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季节性雇用工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小麦,大豆等)。
仁和志发家庭农场初期发展主要依靠信用贷款。在政府牵头下,贷款额度从最初的几十万到如今的几百万以至几千万。目前农发行给仁和志发的贷款额度可高达两千万。仁和志发家庭农场在农发行的贷款最初依靠担保公司担保,之后粮食部门成立了监管公司(第三方监管机构),对粮食收购到出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管。另外,农业局专家股通过质保站给农场化验土地质量,出台种植方案,甚至农药的喷洒及天气状况的检测都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仁和志发家庭农场采用统一供种、管理、收购、销售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将种植任务分配到户再进行统一管理,作物通过订单方式输送到安徽、江苏、湖北等地。
2. 4 政府相关扶持政策
根据2014年直补政策(直补分为农民综合补贴和种粮补贴),河南省财政厅共下放30多亿资金,其中拨给西平县1. 5亿元,农业粮食直补支出9824万元,农业综合直补资金支出1754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支出2016万元,农机购置补贴支出2030万元;农业保险小麦保费补贴支出664万元,专项补助投入共2000万元。[ZW(]数据来源于《西发2014年3号》文件。[ZW)]农作物每亩补贴110元,小麦、玉米每亩额外补贴20元。另有1. 3亿元的资金用来设立担保基金,贴息贷款,购置农机具,种子服务等。例如:人和丁志发统一收购、销售(统一农户种植种类、同品质小麦品种,修建粮仓)补助80万,农机专用合作社补助约20万~30万(凭发票补助),修建基础建设—大型粮库/仓库补助约300万~400万元。
据了解,2014年度西平县财政总支出270127万元,农业补贴约占财政支出的5. 36%。目前,每亩小麦的保险价格为27元,中央补贴40%,省财政补贴20%,地方补贴20%,农户出20%。
3 西平县家庭农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3. 1 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中原地区属于人口密集地区且人均土地面积较少,难以大规模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方面,土地流转期限短,一般为2~3年,导致农场主不敢扩大规模。且流转价格越来越高,土地流转开始出现回流现象;另一方面,农村粮食托管能力差、仓库难建、粮食储存难、晒场等问题存在也导致了土地流转困难。
3. 2 粮食安全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粮食产量与质量无法兼顾
为保证粮食产量,国家仅对粮食作物进行补贴,并设置“粮食提升区”,仅允许农户种粮食。由于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收益小,经济作物收益高,土地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将三分之一土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即果蔬)来保证收入,因此仅能受到部分粮食补助并影响到粮食安全问题。农户为保证粮食产量而使用农药,影响粮食质量问题。
3. 3 直补政策不完善
土地流转后补贴由原有户主享受(补贴直接打至原有户主卡上),而承包人即种植户无法享受。且尚有耕地未享受补贴,西平县耕地面积118. 4万亩,1998年上报100万亩,申报纳税可享受补贴,剩余18. 4万亩(原为荒地)未申报,无法享受国家农业补贴。
3. 4 政策性保险政策地方落实力度不够
国家共投入100亿用于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形式单一,仅赔偿种植成本,粮食绝收损失部分不负责赔偿。遇到不可控因素导致粮食绝收的农户无法获得经济效益。例如:西平县地区种植小麦成本为430元/亩,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导致绝收,农业保险只赔偿农户430元/亩,农户投入的其他成本无法得到赔偿。
3. 5 家庭农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
由于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差导致家庭农场无法应对自然灾害。旱涝灾害等不可抗力对农村收成影响大。例如:2014年河南省干旱,地区雨量不足,导致6万亩玉米绝收。
3. 6 农户资金周转困难
农户种地需要先付地租,且贷款方面没有出台相应良好政策,银行贷款方式单一。现有抵押和担保政策存在障碍,考虑到农户自身实际情况,信用担保这一方式并不普遍,并且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银行不接受按地抵押提供贷款。其次,农业保险缺位导致农户贷款更没有保障;财税政策不配套,农发行等待政策支持;农发行尚没有明确的信贷支持政策,无法为中小规模家庭农场提供必要的贷款额度;金融服务手段不完善,贷后监管存在一定的困难。
4 对策建议
4. 1 高度集约化的生产与经营
家庭农场规模小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主要问题。根据西平县人和乡仁和志发家庭农场成功的经验来看,政府可依据当地具体情况,加强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的资金投入,鼓励大型家庭农场引领周边农场发展,以实现农机共享,推进规模化种植,提高生产效率。
4. 2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重视
家庭农场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要把家庭农场的发展放到全县经济的发展平台上。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可以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适合西平县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办法:如增加流转期限、规范家庭农场申报程序等。二是营造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环境,如:充足稳定的原料供给环境、充足的资金支持、落实相关保险政策等。三是完善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如:直补政策。另外,政府应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政资金对信贷资金流向的引导作用,对支持家庭农场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实施税收减免、财政奖补等政策,激发金融机构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积极性。
4. 3 完善发展模式
为解决家庭农场的筹资问题,西平县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发展模式,将家庭农场与政府、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健全融资平台体系,建立农业融资平台,将家庭农场扶持政策与金融、担保、保险等相关政策有机结合,实现政府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的有机结合,为家庭农场融资提供便利。政府加强落实保险政策、抵押贷款政策,以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实现家庭农场和金融机构双赢的目标。构想模型如下图所示。
4. 4 加强人才的引进
一是管理人才的引进。政府应培养或引进具有现代企业家素质的管理人才,为家庭农场提供管理经验,促进家庭农场的高度集约化经营。二是金融人才的引进。政府可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设计适合家庭农场发展的信贷问题,有效弥补家庭农场的资金缺口。
4. 5 促进农村拆股量化改革
据了解,西平县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困境是筹资问题。据了解,西平县的集体资产基本都掌握在“村干部手里”。为了解决抵押贷款方式单一的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拆股量化改革,把村集体的各种资金都拆股量化,赋予农户对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权和担保权等多个方面。
4. 6 金融机构完善农业贷款体系
农发行应当立足农村土地流转实际,积极取得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支持;根据农业的发展特点及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适度扩大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有针对地设计信贷产品,有效满足农村经营的金融需求;完善农村信贷抵押担保体系,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价值认定和抵押登记制度。
5 结 论
一个城市的农业的发展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特别在中部平原地区,由于城市发展较慢,筹资问题成为阻碍农业形势发展的一大障碍。要想改善其贫困现状,需要解决的是多方面的问题。完善农业发展方式可以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增长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的是政府和各参与主体齐心协力并通过长久有效的努力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文. 衡阳市家庭农场金融创新案例分析与启示[J].农机化研究,2014(3).
[2]李雅莉. 农业家庭农场优势的相关理论探讨[J].农业发展,2001(7).
[3]黄延廷. 家庭农场优势与农地规模化的路径选择[J].重庆社会科学,2010(5).
[4]刘维佳. 家庭农场农机规模经营影响因素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9(6).
[5]李志远. 美国家庭农场制给予的启示与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06(9).
[6]朱博文.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新疆农垦经济,2005(2).
[7]任亚军,施勇. 家庭农场发展与金融支持——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金融纵横,2013(6).
[8]李俏,李辉. 社会化小农框架下家庭农场发展机制构建研究[J].农村经济,2014(1).
[9]金为华,吴竞择. 海南省家庭农场金融服务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海南金融,2013(7).
[10]贡伟宏. 青海省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探讨[J].青海金融,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