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多媒体技术以及艺术设计之三角关系分析
2016-01-15张小翠杨俊波殷实
张小翠++杨俊波++殷实
[摘 要]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对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专业化,为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高职类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也越来越精细,而专业一般以系部归属划分,相对于历史文化、多媒体技术及艺术设计归属文科、理科、艺术三个不同方向,然而作品的成立以及创新,则需要它们三者有机融合,本文就其三者的关系展开论述。
[关键词]历史文化;多媒体;艺术;作品;创新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4. 104
高职类院校以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为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高校开设的专业也越来越精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成批量地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然而事物总是不断发展,也是矛盾的,顺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能很快地适应当前市场,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环境有变时,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又不得不面临从头开始学习的抉择,无形中加大了个人负担,当涉及面广时则必然会社会发展的步伐。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是要求越来越多。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这不仅是从事教育行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也应该是每一个受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下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三者之间的三角关系来论述它们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1 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艺术设计,提高设计效率,节约创作成本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艺术设计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这门工具,将传统艺术形式转换成符合商业社会要求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艺术效果,缩短设计时间,重复利用,并快速传播与推广。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没有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艺术作品的设计都是依赖手工来完成,其创作速度可想而知,且因为看不见效果图,设计出来的作品还未必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以房屋装修为例,不同的户型,不同的客户对房屋的装修要求是不一样的。若是单凭手绘,其工作效率低不说,还需要顾客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即便实际装修效果如同前期所述,顾客突然间改变主意,说色彩搭配不协调等,诸如此类问题,势必会存在一定的扯皮现象。而一旦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则完全不同,在进行实际装修之前,我们可以借助CAD软件精确定位房间,装饰物的详细尺寸,甚至借助3DMAX技术提前将装修效果图,立体、直观、形象地展现在顾客眼前,直到顾客满意为止,再按图施工,之后的房屋、景观效果基本与之前演示一致,从而减少了返工现象。另外,如此建立的装饰模型还可以高效率地重复使用,之后使用过程中,直接调用即可,也可参照其他装修风格,略作修改即可。
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对书籍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机器复制的时代,对照相与影视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所以也可以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有着强大的推动与推广的作用。
2 艺术作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美不美还得与文化相关
好的作品,光有艺术形式是不够的,必须承载一定的精神内涵,形式可以模仿,而精神却没办法复制。作品的亮点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于继承,如美术一样,先从临摹开始,然后才能写生,最后才能创新。所以要想更深层次地发展,艺术设计离不开历史文学。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沉淀,只能停留在工匠的基础上,很难向大师迈进。而历史文学也是借助艺术作品的创作,可以丰富完美,以及源远流长。
中国美术的辉煌,要说到一千年前的宋朝,那个时候的中国创造了地球上最巅峰的文化之一,宋朝也开创了一个文化审美品位很高的时代。在当时国家有个部门叫画院,专门养一批画家帮皇家画画,这些职业画师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录取的,跟今天考公务员差不多。说到考试自然会有很多应付考试的问题,跟今天的美术高考一样,考石膏,考人头像,然后报个补习班苦画这几些东西一段时间,应付完考试,就金榜题名了,这种人对石膏、人头像以外的知识、审美了解不多。这种情况在宋朝也是,画院考试一般就考画个亭台楼阁啊、孔雀啊,画得像的就录取了。宋徽宗当皇帝后,就改革了这种方式。以诗命题:比如一年的考题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很多人画了一条河,河边上再画了条船就交卷了。其中有一张卷子很得宋徽宗表扬,他在船边上画了一只休憩的鸟。因为鸟怕人,一只鸟停在船上,说明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人了,考题里那种安静的情形,一下就被描述得很生动,很有意境。再比如有一年题目是“山中藏古寺”,很多人画大山树林里露出一座寺庙的屋檐。第一名的卷子并没有画寺庙,而是画了在树林中,走来一个挑水的小和尚。宋徽宗的考试方式叫“诗题取士”,这种改革让画家们深刻领悟到了“没文化真可怕”这个道理。他们不能再死描死背地画画,而要去读书,从中锻炼诗意的想象空间,以更高的层次理解绘画。
宋徽宗的这种“诗题取士”的方式,如今的中央美院研究生入学考试时也在沿用,还有各类大赛也在使用,主办方确定主题,要参赛选手围绕主题,设计作品,这就不仅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更多还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的积累。木心先生,可以说集文学集艺术于一生,当他在美国给学生授课时也强调历史文学的重要性,他说当艺术走不通的时候,文学可以帮助人们打开通往神灵的路。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作品是文化内涵的载体,文学内涵才是作品的灵魂,艺术设计是表现手法,多媒体技术是以科技的革新,带动设计的推广与普及。而文化又是需要大众基础的,当普及的程度广了,大众的审美标准高了,自然会推动文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如此,当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加上娴熟的艺术、技术表现手法,创新能力的提升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 如何将历史文化融入到多媒体技术以及艺术设计教学之中
目前很多院校大概是与我校相似,系部划分以专业为基础,以我校为例,多媒体技术专业隶属软件学院,艺术设计隶属艺术系,人文社科隶属教师教育系。那么是不是就表示其专业之间不可以互通呢?其实未必,虽然不同专业教师归属各不同系部,但都隶属于同一院校,第一,可以利用选修课的方式,在艺术设计和多媒体技术专业中增设文学史课程。第二,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公开课,慕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第三,还可以知识竞赛、作文竞赛的方式,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文学史的兴趣。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学生理清期间关系,引导学生如何慢慢积累。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工具,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而作品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张琳.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中发挥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3(5):67.
[2]丹纳. 艺术哲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