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有的作秀都无关传统文化

2016-01-15朱永通欧阳国胜

新校长 2016年3期
关键词:作秀欧阳小伙伴

文 / 朱永通 欧阳国胜

如今,各种打着“国学”旗号的活动层出不穷,其中不少活动声势浩大、仪式繁复、场面颇为壮观。一些活动在吸引人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与讨论。此刻,让我们静听朱永通与欧阳国胜两位教师的对话,一起厘清“思”维,打开“思”路,认真“思”考。

欧阳国胜(以下简称欧阳):这些年来,各地文化机构和学校纷纷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千人祭祖大典、“孝敬文化节”,让全体学生依次分批向父母行三跪九叩礼,并膝行至父母跟前聆听教诲;还有的学校开办《弟子规》班,倡导读经,并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在操场上举办“爱心少年,孝顺母亲”活动,让千名学生在母亲面前跪拜,并给母亲洗脚。对于这样的传统文化活动热,你是怎么看的?

朱永通(以下简称永通):这是作秀,无关传统文化。所谓“作秀”,天然就具有表演性、娱乐性。所谓“热”,乃一时之需催生的热闹,活动之后,很快就冷下去,不可能转化为日常行为。这些活动活生生折射出今天的教育危机之所在:思想的贫瘠。没有思想烛照其中的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无论这些学校的动机多么好,实际的教育效果却是消极的。

欧阳:这种消极的教育效果表现在何处?

永通:我从两个方面省思。一方面,它扭曲了长与幼的关系,赤裸裸地表现了上对下的绝对权威关系,也就是说,这种活动暗示的是晚辈对长辈无条件地服从。从根本上说,它与儒家的思想背道而驰。对于孝,儒家强调的是,既要恭敬长辈,也要学会据理抗争,不鼓励一味顺从。比如《孔子家语》有这么一个记载,曾参有一回种地时,犯了一个小错误,把瓜的根铲断了,结果他父亲非常生气,用大棍揍他,当场把他打晕。曾参醒后,弹琴唱歌给他父亲听,表示他已经没事了,让父亲放心。孔子听说此事后,气得大骂,交代其他弟子,如果下次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吃了闭门羹后,百思不得其解。待孔子气消,见了曾参,教训道,你这个糊涂蛋,“小杖受,大杖走”,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只会逆来顺受,万一你父亲把你打死了怎么办。你是天子的臣民,打死臣民,这是犯罪。你以为你是尽孝,其实是大不孝!可见,我们现在某些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活动,只是一些摸不着传统文化之门的极端行为。古希腊欧里庇得斯说,“上帝首先要毁灭那些走极端的人”。套用欧氏之语,教育首先要杜绝这些走极端的行为。

欧阳:你谈的这方面的消极效果,让我不由想起另一句话——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您刚才说这是一方面的消极影响,那另一方面呢?

永通:另一方面是,它极有可能成为培育虚伪人格的温床,因为这些活动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强制性。不是出于个人意愿,而是迫于外力做出的行为,往往有虚伪的一面。钱穆先生的《孔子与论语》中提到,中国儒家思想力主“人生应以情为主”,“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中国人历来重视把思想、行为准则诉诸情感,凡事讲究“合乎情理”“合情合理”。不要忘记,自主、真诚是情感表达的坚实基础。这种人为的带有“压迫性”的教育活动,其情感表达的方式有违自主、真诚的前提,做多了,就会积累为无意识的虚伪行为,所谓“从文化中来,到性格中去”。这是我一直以来所担忧的,它让教育变成“伪教育”!

欧阳:有观点认为,孝是一种自然生发的亲情。它植根于血缘关系,生长于父母与子女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尤其是子女“三年不免于父母之怀”的婴幼儿时期。我国传统社会里,孝有时与“父为子纲”紧密相连,因而就出现了你所言的家庭关系中的等级制和权威色彩,即“压迫性”。自“五四”以来,关于国学热等现象,诸多学人进行过激烈的争辩。时至今日,这些问题非但没有厘清,反而与上文所提类似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教育界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何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这些极端的行为”,即不让教育变成伪教育?

永通:伪教育是人为的教育,但却目中无“人”。要改变它,可把“伪”字的左右偏旁调换过来,即为人的教育——目中有“人”。其实,我们只要稍微有点换位思维,不难发现日常生活中诸多不合乎人之常情的教育行为。比如,平日朋友聚会,若有朋友带孩子来,常常就会发生这样尴尬的情景:朋友要求孩子给大人打招呼,这是某某伯伯,这是某某阿姨。要是孩子腼腆一点,声音小了,朋友即呵斥:声音怎么像蚊子!大声点,来,再叫一次。我们为何从不反思,为什么孩子从小到大总是被要求给大人打招呼,而不是从小就学会了这个基本的礼仪,难道这不是教育的缺失吗?还有,家长为何不换位思考一下,若是孩子带了小伙伴们到家里玩,然后把父母带到小伙伴跟前,要求父母向他的小伙伴一一问好:这是某某某,请问好,这是某某,请向他打招呼……我相信,父母一定会觉得很别扭。父母为何从不想一想,自己平常对孩子的一些要求是否合情合理?凡不合人之常情、目中无人的行为,不管是贴上传统文化的标签,还是找来别的什么噱头,都值得警惕。目中无人则无教育,这应成为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它也是从根源上“杜绝这些极端的行为”的基本前提。

猜你喜欢

作秀欧阳小伙伴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我家的健忘老妈
我和我的小伙伴
我的小伙伴
依依送别欧阳鹤先生
“小伙伴”等十七则
作秀过敏症
欧阳丽作品
给“晒家底”的官员多些鼓励
作秀离灾难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