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战后70年:轨迹与走向》

2016-01-14杨伯江

世界知识 2016年1期
关键词:轨迹日本

杨伯江

《日本战后70年:轨迹与走向》

日本战后70年编委会/编

2015年12月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46年“铁幕演说”到1991年苏联解体,持续40多年的冷战终告结束,但并没有带给人们最初期盼的宁静与祥和,由两极变为“单极”的世界继而陷入“无极”、失序之中。

战败投降70周年之际的日本较之当初更是判若云泥。从奉“吉田路线”为圭臬,集中精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超越联邦德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到上世纪70年代开始跻身七国集团参与国际事务,再到80年代提出“国际国家”、“政治大国”发展目标,日本在自我认知上完成了从战败国家向“西方经济优等生”、国际体系重要参与者的蜕变,同时与战后秩序、周边国家的关系远未理顺。冷战结束之初,日本对未来世界以及日本在其中位置的预测颇为乐观,在日美同盟陷入“漂流”造成压力、国际政治权力诱惑的双重驱动下,日本开始将对冷战时期既已萌生的“正常国家”化目标的追求付诸实施。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主客观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迫使日本不得不面对现实,重归借壳日美同盟谋求自我发展的轨道。1992年,中国经济恢复高速增长,同期日本股市、楼市双双暴跌,经济增长由此进入下滑通道。与此同时,日本社会政治进入转型重构期,呈现“年年选首相、岁岁出新人”的政坛奇观。日本对“正常国家”化的追求受到国内因素的羁绊,但步伐没有就此停歇,而追求目标的路径选择有所调整。除借壳日美同盟外,还在战后传统的“经济外交”之外寻求出路,这也成为此后一直延续且日渐显性化的总体趋向。从21世纪初小泉纯一郎内阁借助美反恐通过“有事法制”,到2015年安倍晋三内阁强推“新安保法”,日本亟欲通过政策松绑释放政治能量,导致安全防务政策出现本质性蜕变。

中国与日本地缘相近,历史渊源悠久,惟其如此,彼此关系厚密而复杂。在今天的东亚乃至亚太,中国崛起、日本转型、美国“转移”频密互动,成为影响地区形势走向的主要自变量。中日关系步入博弈与合作并行发展、同步深化的“新常态”,同时面对战略磨合、利益调整、心理调适等几方面的任务与压力。

作为研究战后日本的专职责任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在李薇所长的精心设计与倾力推动下,从规划2015年度科研工作阶段开始,即把《日本战后70年:轨迹与走向》的撰写与出版列为创新工程重点项目。进入2015年,日本研究所举办了七场专题系列学术研讨会。其中六场按学科领域设计,邀请20至30位中国、日本知名专家,与本所研究人员一道,分别从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安全及日美同盟各个角度集中深入探讨。8月16日,作为前六场会议的集大成,日本研究所成功举办了有中日两国80余名知名专家出席的《战后日本70年:轨迹与走向》国际研讨会。进而,从与会中国专家的几十篇学术论文中严格遴选,构成《日本战后70年:轨迹与走向》的主干部分。

经过严格遴选而进入本书的30余篇论文依序从日本的国家战略、自我认知、经济社会、外交安全、对华关系等展开论述,不仅从历史纵坐标、“70周年”这一深阔视域系统梳理了日本战后发展轨迹,而且从时代横坐标、对当前日本政治外交及中日关系进行了横切面式的全景透析。作者队伍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日本研究重镇,代表了当今中国日本学界的高端水平,特别是集中了60后、70后及80后相对年轻的优秀人才,其构思、观点、行文多有破旧创新之处。

《日本战后70年:轨迹与走向》的编撰与出版,既是为厘清战后70年来日本发展变化的脉络,从中发掘出决定、影响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与要素,更是为分析当前、预测未来提供史实与理论的依据。洞察当今、预判未来,仅凭历史的经验无疑是不够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内外环境条件下,传统的规律、要素往往会出现变异、变形。但是,对这些规律、要素的把握无疑又是最基本必需的。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更愿意将这本《日本战后70年:轨迹与走向》看作是未来不断深化中国学术界日本研究的一个新起点。 (本文有删节)

猜你喜欢

轨迹日本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日本元旦是新年
轨迹
轨迹
《黄金时代》日本版
轨迹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安踏的轨迹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