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策略

2016-01-14全利勇

科技资讯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学校体育发展策略

全利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潮流开始不断地冲击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开始不断地革新,学校体育出现了多种思潮并存的趋势。对此,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思想视角出发,结合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对体育课程发展的新要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学校体育课程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学校体育;以人为本;体育课程;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课程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在校每一个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正是基于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全球经济发展及知识转型的背景下而提出和实施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体育研究往往只着眼于体育教学这一层面,而很少很少深入到体育思想、体育观念及体育课程等问题上进行研究,这就使得在很多情况下以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替代了体育课程。同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制约,体育工作者的思想相对禁锢,这就使得许多教育工作者在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执行地位,而不是成为开发课程、创新思维的主体者。可见,这些问题的存在长期阻碍着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其起主导作用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早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全球经济和社会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而新课程改革后,提出了快乐体育、和乐体育、健康体育等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而贯穿这些模式的主要思想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它正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对此,本文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研究视角,结合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具体策略。

1 人本主义课程论内涵

人本主义课程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情意课程或人性中心课程,主要是以“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是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和目标。人本主义课程具有自身的课程特点:第一,学校应尊重学习者的本性和要求;第二,教育要承认不同学习者学习方式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异;第三,学校课程必须同学习者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可见,人本主义课程一切围绕着学生,以学生和人的发展为根本,其价值观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例如,美国的体育课程没有统一的大纲,各州体育课程的纲要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选择课程内容的范围越是广阔。再如,日本早在1978年就对原有的大纲进行改革,规定了体操为必修科目,其余体育项目均作为选择必修科目,可在一定范围内由学生选择学习。这些都说明了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体育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是比较一致的,即人本主义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实现的是人的自有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而在中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体育教育的任务更显艰巨,教育界不得不对以往的体育课程是否还能适应现在时代而进行反思。尽管我国先后进行过几次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运动竞技教育模式,加强了一些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扩大了体育课程的弹性。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教材建设。但是,这种改革仍然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现行的体育课程与现代社会要求的许多东西不相适应,还依然存在。

2 以人为本体育课程理论基础

人的发展是指人的本质的发展,即人的需要的发展。而人自我实现或自我创造则是人的需要的本质与核心。学校教育是一种使受教育者提高认识、获得发展的活动,培养人健全人格的活动。因此,学校教育应紧紧围绕人的发展而进行,而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正是符合这样的指导思想。对此,我们有必要对其理论基础加以分析和研究。首先,课程论基础。这一基础主要包括实践性课程理论与纯粹性课程理论。实践性课程理论追求实践理性,其基本特征是回归实践,倡导学生对具体实践的理解与相互作用,把课程实践过程变成了课程理论的创造过程。而纯粹课程理论的基本特征是直接面对课程事实本身,是一种自然的思想态度。这两种课程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对我们研究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及其相关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其次,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发起者和主要代表是马斯洛,其主题是人的本性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它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体和社会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只有充分发挥潜能的人才能成为自由健康的人,才能在社会上起积极的作用。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构建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学基础。再次,教育学基础。人本化教育思想主要是借教育的力量来涵育人性,使受教育者能够自由和谐地发展。人本化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注重研究人的理智与情感,价值与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教育必须促使人性的形成和人的自我实现,让受教育者通过内在地挖掘出潜能,来确立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因此,人本化教育思想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的功能要注重对学生潜能开发,培养独立性。除此之外,体育课程的本学科理论依据。这些依据主要有人的全面发展论、素质教育理论等。其中,人的全面发展论要求体育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而素质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因此,素质教育本质核心也就是人的本性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3 以人为本视野下体育课程发展的新要求

3.1 学校体育课程要实现学生素质教育为根本。首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在社会快速变革中,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将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针对目前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形势下,学校体育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方面必须起到独特的功效,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始终。其次,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学校体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是保障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有效途径。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严重地干扰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忽略了学生独立的人格的主体地位。而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正是倡导学生第一的理念。再次,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能力包括运动的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而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的功能则是独一无二的,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中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上。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往的学校体育忽略了其它能力的提高,客观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这与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发展思想是不相符的。除此之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体育可通过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积极发掘学生个性的独立性、独特性和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完善和发展。

3.2 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教育原则。在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教育中应遵循必要的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体育教育中提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技能本位”的思想而提出的。在体育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应注意下面的问题: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学习者首先是人,只有承认了这一点,教师才可能从学习者作为人的特点出发,把培养人作为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其次,减少外部强制性约束。在体育教育中,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习者,教师应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而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强迫他们改变。再次,承认个别差异,不应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相同时间里完成相同的认识任务。第二,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整个教育活动应该开放,而不是封闭的,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教育途径的开放、教学活动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第三,创造性原则。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必须遵循创造性原则,教师必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开始,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讨论中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3.3 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发展的出发点和评价的依据,而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目标主要有学生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两大部分。其中,学生发展目标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富有个性地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使学生的人格、社会性都得到发展。而教师发展目标主要是使教师成为学者型、科研型的新型教师,切实领悟人本化教育思想,并将其贯彻于教学之中。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要求教师具各人本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特色。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4 以人为本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对策

4.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是教育的指挥棒和方向盘,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体育课程正确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本内涵就在于人的发展。在这样的思想下,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者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确立新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迈入21世纪,培养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重新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学校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有效教学模式。

4.2加强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的有机结合。人本主义体育课程是多学科体系相互渗透的结果,其中人文心理学、人文社会学和体育学、教育学等学科是紧密相联的。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而体育则体现的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块的。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应当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渗透与作用、共同促进与发展。

4.3 改革和完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事实人本主义课程的主要载体,教材内容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是实施人本主义体育课程成败的主要标志。在体育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传统文化在体育课中的份量,使地方课程和民族传统内容进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同时,构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还应该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和卫生保健知识的教学已成为必然。只有改革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多、繁、难的弊病,才能真正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也才真正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课程观。

4.4 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关系到对学校体育课程教育和教学的衡量标准是否顺利和完善。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实施背景下,完善的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其具体内容包括考试评价体系、学科发展体系、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师资评价体系、学校环境评价体系、教学反馈机制等。每一个体系下都包括了许多子系统和具体内容。因此,作为学校应该投入专门的人力和物力对其评价体系进行设置和研究,并结合学校的自身实际,出台相应的可行的系列评价细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体育课程走向健康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裴立新.“以人为本”——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9-12.

[2]张学忠.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3,10(2).

[3]胡庆山,邓宗琦,王健.现代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4).

[4]刘广安.体育概念的沿革及其本质的哲学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5]刚红光.秉承以生命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学校体育发展策略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