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互动机制探析
2016-01-14陈松涛黄倩孙海玲
陈松涛++黄倩++孙海玲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是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结果。合理地确定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规模、层次以及学科专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两者的互动协调发展能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河南省高等教育应立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要求,建立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匹配的发展规模与区域布局。本文首先介绍了高等教育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互动理论,继而阐述了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原经济区;互动机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河南省为全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迅速发展,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中原经济区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变化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如何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针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是河南省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等教育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互动理论
高等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是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结果。合理地确定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规模、层次以及学科专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两者的互动协调发展能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
相关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区域教育竞争力每增长1%,能带动区域经济竞争力增长0.178%。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次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愈来愈显著。高等教育汇聚着大量的人力资源与创新要素,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保障,尤其是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CPER)交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市场潜力巨大,为国家重要的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河南省高等教育应立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要求,建立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匹配的发展规模与区域布局,并通过学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建立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有利支撑。
2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河南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与其他省(自治区)相比而言有较大的差距。例如江苏省2013年总人口7940万人,普通高等学校131所(211、985高校11所)研究生招生1.95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43.9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8.6%;河南省2013年总人口10601万,普通高等学校127所(211高校1所),研究生招生人数1.22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45.02万人,高等学校毛入学率为30.1%。目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学校层次较低
截止2013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127所,其中只有本科院校50所(含独立学院),专科层次院校所占比重为60.63%。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没有一所985高校,且不是部属院校。
(2) 在校生规模较小
2013年,河南省在校生(本专科)161.83万人,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为152.66人;江苏省在校生168.45万人,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为192.27人,浙江省在校生96万人,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为174.61人。
(3) 高层次人数较少
2013年,河南省在校研究生人数河南省为3.33万人,江苏省为14.59万人,浙江省为9.28万人。河南省当年招收研究生人数为1.22万人,而江苏省为4.8 万人,浙江省为3.20 万人。从学历层次结构来看,河南省硕本比例偏低,2013年在学研究生数量与普通本科生比例为1: 27.33,同全国1:10的比例有较大差距。同时,河南省硕士点中一、二级学科综述比例以及博士点数量和学科覆盖面相对不合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4) 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
从2013年的最新数据来看,河南省第一产业占比为12.62%;第二产业占比55.38%;第三产业占比仅为32.02%。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呼唤与之匹配的人才结构。然而,目前河南省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调整结构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领域不适应,与中原经济区产业的升级不协调,现有的学科和专业与社会需要严重不符,因而,很难培养出符合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和“六大高新技术领域”的学科专业人才。
(5) 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不协调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一味将自己作为研究型大学的追随者和附庸者,想升格做“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热衷于将专科升为本科,将本科学校更名为大学,热衷于申报学术型硕士点等等。另外部分高校为了短期经济利益的趋势,将目光更多地关注学校规模的扩大,致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3 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对策
为了大力发展与中原经济区发展需求相的河南省高等教育,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加大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
第一,加大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重点扶植部分高校上台阶。目前河南省没有一所985高校,也没有一所教育部部属院校。因而,河南省应重点扶植郑州大学等学校争进入985高校行列;河南大学等学校力争进入教育部直属院校。第二,加强河南省高校的特色建设。一方面依托学校的办学历史,突出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在学校内部强化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对其他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施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带动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支持力度,鼓励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积极走“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
2. 调整高校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
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河南省第二产业链的拉长以及对第三产业投入的持续增加,针对第二产业链的生产性和技术性的服务业将得到稳固发展。同时,由于河南省正处于从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向国家经济发展第三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对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旺盛。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河南省高校应根据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需要,合理地构建高校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严格区分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教育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尽快形成学术性、应用性、技能性三方和谐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势带来技术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人才的学科结构。河南省应尽快调整学科结构,减少目前高校中传统学科专业重复设置问题,
支持与鼓励鼓励高校设置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关的“五大支柱产业”和“六大高新技术领域”的学科专业人才。
3. 引进高层次人才
教育事业大的发展和提高,需要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针对河南省目前高等教育中,教师整体素质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教师比例过低的现状,应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吸引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人才,一是为筹建211、985高校做人才储备;二是引领高校的学科专业发展,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4结语
总之,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宏观战略,为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道路,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应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大力实施河南高等教育的大跨越发展战略,时刻树立为中原经济区提供人力资源的观念,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推进河南省高等教育在层次、规模、质量与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为河南省实现物质、人力资源强省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少雪,张应强.高等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初探[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3] 罗莹,马力,由晓霞.浅谈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 教育探索, 2014(06):
83-84.
[4] 王利琳,季诚钧;徐青.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 2012(0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