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风格对序列反应时任务中内隐学习的影响

2016-01-14边学艳

学周刊 2016年1期

边学艳

摘要:心理学界对内隐记忆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内隐学习作为无意识认知过程的另一种形式,其发展特点的研究却要少得多。有关内隐序列的研究更是如此。本文以认知风格为自变量,来考察它对内隐学习是否有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认知风格的被试对序列位置的内隐学习在反应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内隐学习量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认知风格 内隐学习 序列反应任务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225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是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是个体心理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着个体的学习和职业活动[1]。

内隐学习研究是心理学家从无意识角度对人类学习机制的一种新的探索。尽管人们对无意识的关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甚至比弗洛伊德还要早的笛卡儿、柏拉图或莱布尼茨[2]。美国心理学家A.Reber在1965年最早提出了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的概念。根据Reber的观点,学习可分为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内隐学习的显著特点是人们在没有意识规则存在的同时学会了规则[3]。

随着心理学界对内隐学习的研究逐渐增多,有关序列反应时任务中的内隐学习的研究也开始大量出现。但是,有关认知风格对序列反应时任务中的内隐学习的影响的资料却很少见。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探讨了认知风格对序列反应任务中内隐学习的影响。

二、实验

(一)认知风格实验

1.实验目的

对被试进行认知风格分类。

2.方法

(1)被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名本科生,其中112名女生,90名男生,非色盲,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平均年龄20.344岁,在此之前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实验。

(2)工具和材料。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申继亮、方晓义编制的《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测验量表》。实验材料在计算机上呈现,在屏幕的上方出现一个标准图形以及六个备选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与标准图形完全一致,被试需要从这六个备选图形中找出和标准图形完全一致的并通过单击对应的题号来做出选择。

(二)序列反应时实验

1.实验目的

利用序列反应时任务,通过对各年龄组内隐学习量的对比,分析认知风格不同是否对内隐学习能力产生影响。

2.方法

(1)被试。同认知风格实验的被试,未参加过此类实验。

(2)材料和工具。在计算机上呈现实验材料,从左到右在底部出现四个方框,边长15mm,中心相距30mm,分别对应键盘上的D、F、J、K键。实验时,一个红色的星星迅速在一个方框中出现,这时要求被试做出反应。

三、结果与分析

表1 可用数据被试情况表

[认知风格

性别\&冲动型\&反省型\&总人数\&男\&33\&39\&72\&女\&37\&45\&82\&总人数\&70\&84\&154\&]

(一)被试的反应时分析

不同的认知风格条件的被试,每一组段正确反应时的平均值基本情况见表2和图1。

表2 不同认知风格条件下序列位置的内隐[认知风格\&冲动型\&反省型\&第一组段\&0.448587702258885\&0.467122830384525\&第二组段\&0.401823718724803\&0.431149589856663\&第三组段\&0.390276222810428\&0.42165159141659\&第四组段\&0.395674570464556\&0.426917724969939\&第五组段\&0.394829837822237\&0.423151393601745\&第六组段\&0.394541193464242\&0.42801845480134\&第七组段\&0.396420938045783\&0.423370005912603\&第八组段\&0.376582796493509\&0.419273324236256\&第九组段\&0.414514110715196\&0.448190372134046\&第十组段\&0.39989767112732\&0.432543026506228\&平均反应时\&0.3994\&0.4366\&]

<E:\123456\学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图5.tif>

图1 不同认知风格条件下序列位置的内隐学习

从图1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被试第一组段的反应时间高于后面各组段。如果这可以用练习效应来解释的话,那么被试就没有获得规则知识。在这种条件下,当规则组段突然变为随机组段时被试的反应时间(第九组段

成绩)应该不会增高。但事实恰恰与之相反,被试的成绩在第九组段的时候突然上升。这说明被试已经学会了序列规则。因此可以得知,由规则组段变化到随机组段后被试反应的差异反映出被试对于规则的学习情况,即内隐学习情况。

表3 冲动型和反省型反应时差异性比较

[冲动型平均反应时\&反省型平均反应时\&T值\&0.3994(0.0651)\&0.4366(0.08795)\&-1.327\&]

从图中可以看出,反省型组和冲动型组的曲线形状基本一致,只是在反应时间上冲动型组的在反应时间稍短一些,而反省型组的反应时间上稍长一些。但是要知道它们是否有显著性的差异,我们将冲动型样本和反省型样本的平均时间做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发现虽然反省型的反应时间(0.4366)长于冲动型的反应时间(0.3994),但是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二)冲动型被试和反省型被试内隐学习量的差异性研究

为了更清楚的分析各认知风格情况下被试内隐学习的差异,我们引进了内隐学习量的概念,内隐学习量的值是由每位被试第九组段与第八组段和第十组段的平均值的差值所得出的。

内隐学习量代表了被试对序列规则的学习情况。我们对冲动型组被试和反省型组被试的内隐学习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冲动型组和反省型组内隐学习量差异性比较

[冲动型平均内隐学习量\&反省型平均内隐学习量\&T值\&0.0252(0.02378)\&0.0232(0.01420)\&0.293\&]

由表4可以看出,冲动型组和反省型组的内隐学习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在认知风格上无论是冲动型还是反省型,他们对于序列位置的内隐学习量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结果讨论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认知风格条件下,被试随着学习组段的增加,反应时间均不断降低,而在序列突然由规则变为随机时,时间又突然上升,表明两组被试都存在着内隐学习效应[4]。

虽然从图1中直观的看出来,冲动型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要低于反省组的平均反应时间,但是通过实验数据统计,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对内隐学习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统计结果分析表明,被试的内隐学习量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冲动组的平均时间低于反省型组的平均时间,分析是因为:首先,冲动型组对于反应的灵敏性比反省型组更快一些。其次,反省型组在刺激出现后对于按键的反应更谨慎一些。但是,虽然反省型组的反应速度较慢,但当序列组段发生变化时,所有认知风格的被试的反应时均发生了同等程度的增加。这表明冲动型认知风格的被试和反省型认知风格的被试在内隐序列学习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无论是冲动型的被试还是反省型的被试在内隐学习的能力上并没有差距。

参考文献:

[1]赵欣,詹富强,王同军.职校生与大学生认知风格差异的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6).

[2]张卫.内因学习及其特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3):56-63.

[3]付秋芳,刘永芳.序列学习中的内隐学习效应[J].心理科学,2004(5).

[4]郭秀艳.内隐学习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