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初中留守儿童体质状况成因初探
2016-01-14吉莉扬洋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国内初中留守儿童体质现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着重以重庆市北碚区为出发点对初中留守儿童体质现状的成因进行了调查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重庆北碚 初中 留守儿童 体质 成因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218
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报告显示,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初中学龄(12-14周岁)占总体比例的20.84%[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2]。在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中,并没有圈定留守儿童仅来源于农村,只是说农村留守儿童更多而已。本文选取样本就包括农村与城市两个部分的留守儿童。查寻关于留守儿童体质方面的论文,资料是相当丰厚的,但这些资料更多的对留守儿童所存体质现状的研究,而对产生这些体质现状的成因并没有作具体实证探析,而更多的是凭感觉出发的一系列推测而已。本文的研究则试着从调查实证的角度对留守儿童体质成因进行思考,以期发现这些体质的状况。本研究思路欲采用“由点及面”的模式先从重庆市北碚区入手,后续研究则逐渐向整个重庆市以及更大的区域进行拓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重庆市北碚区中学9所学校的初中12岁-14岁年龄段的留守儿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资源总库对留守儿童体质方面的文献进行查阅。
2.访谈法
根据文献资料和研究目的,对将要抽样的部分留守初中学生及其家庭、学校、所在社区等信息进行初步的访问调查,获取第一手的感性资料,并初步设计出调查问卷的量表。
3.问卷调查法
通过资料的查阅、访谈、实验、专家问卷调查的各个步骤并进一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并最后确定了“重庆市北碚区初中留守儿童体质成因状况问卷调查表”。调查问卷共发放了1000份(年龄范畴涵盖12-14岁),收回10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为760份,其中男生为390名,女生为370名。
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调查问卷中的体质成因状况进行了统计计算后的图形描绘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留守儿童体质现状成因解读
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解读,可将留守儿童体质成因因素大致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父母亲及其他人体育行为;运动物质条件;体育的价值地位认知;性别;体质遗传;留守儿童体育意识行为。下面则是通过问卷调查后对这些因素的具体分析。
(二)重庆市北碚区初中留守儿童体质成因题项独立等级分析
对这些问卷的数据进行成因归类,并对每一类题项的A选项设定分值为5分,B选项设定分值为4分,C选项设定分值为3分,D选项设定分值为2分。每份有效问卷中,每一类题的各个题项的得分相加,再除以该类题项都为优时的总分,则可得到该份问卷的一个相应百分比,再按百分比的90%以上、80%-89%、70%-79%、60% -69%、60%以下分别对应优、良、中、差、不及格五个等级,则每份问卷相应类别成因百分比进入相应的等级,最后相应成因的各等级的人数与760份问卷相比较获得该类题人数的百分比,从而可获得该成因相关描述统计饼状图情况。这一成因情况的判别,有利于为后期的干预措施设立提供实证依据。
1.父母亲及其他人体育行为状况分析
留守儿童对于父母亲及其人体育行为的评判进入各等级的人数分别为优61人(8%)、良122人(16%)等。(如图1)
<E:\123456\学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重庆北碚初中留守儿童体质状况成因初探-1.tif>[优
良
中
差
不及格][8%
61][16%
122][25%
190][33%
251][18%
137][优][良][中][差][不及格]
图1 父母亲及其他人体育行为成因状况
从该图不难看出,优、良比例总计仅有24%,仅占总数的极少部分,而中以下水平的则占了76%,而构成中以下的三者中,尤以不及格者为最多。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出父母亲及其他人的体育行为在留守儿童的心目中形成了较高的负面影响作用,值得人们高度重视。
2.运动物质条件成因状况分析
运动物质条件包括运动场地器材、运动装备、儿童的饮食营养等诸多客观物质环境。对问卷中该项构因进行归类统计,求得进入各等级的人数与比例分别为优38人(5%)、良76人(10%)等。(如图2)
<E:\123456\学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重庆北碚初中留守儿童体质状况成因初探-2.tif>[优
良
中
差
不及格][5%
38][10%
76][37%
281][28%
213][20%
152][优][良][中][差][不及格]
图2 运动物质条件成因状况
对图1和图2进行比较可直观发现,对于运动物质条件的不满足更胜一筹。优和良方面的意见进一步减少,而中基本持平,但差和不及格则明显更多。这些问卷调查题项反馈出留守儿童对于运动物质条件的评价更倾于负面。将负面情况向有利于儿童运动的良好情况进行转化显然势在必行。
3. 体育的价值地位成因状况分析
对于12-14岁年龄段的学生而言,中考考试体育是彰显体育价值的最直接因素。
<E:\123456\学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重庆北碚初中留守儿童体质状况成因初探-3.tif>[优
良
中
差
不及格][11.97%
91][2.76%
21][53.03%
403][26.05%
198][优][良][中][差][不及格]
图3 体育价值成因状况
留守儿童对该题项的意向主要表明体育中考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汇集该项成因并统计发现,进入各等级人数与比例分别为优403人(53%)等。(如图3)这一等级结构与前两个成因完全相反,充分展示了政策导向对人们价值意识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的重要价值的显现因为其进入中考而突然升值,即使是缺少了身边父母引导的留守儿童也感受到了其作用的巨大。
4. 性别与体质遗传成因状况分析
<E:\123456\学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重庆北碚初中留守儿童体质状况成因初探-4.tif>[不及格][良][优][中][优
良
中
差
不及格][2%
15][差][68%
517][18%
137][8%
61]
图4 性别与体质成因状况
经初步验证发现,性别与体质成因状况所获得的等级百分比情况趋于一致,于是将二者汇总合并统计得到各等级情况如下:优517人(68%)等。(如图4)这一结果与关于体育价值地位的认知非常相似。即更多的人认为体质的好坏遗传起着不小的作用,而在体育运动中男生的参与情况明显好于女生。
5. 留守儿童体育意识行为成因状况分析
上述的成因(除体质遗传)要起作用均离不开对留守儿童体育意识行为的影响,因此留守儿童体育意识行为的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项因素难以替代的。通过统计留守儿童体育意识行为,各等级情况如下:优114人(15%)等。(如图5)从等级分布可以看出,具有中等水平体育意识和行为的为最多,这部分个体的体育意识行为可上可下的“十字路口”,因此应该尽力争取促成其向优的方向转化。而差和不及格仍合计占到了40%,是不小的数目。虽然优和良仍然合计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虽仍不容乐观,但比起前面所述的父母亲和其他人的体育行为来看已经进步不小了。
<E:\123456\学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重庆北碚初中留守儿童体质状况成因初探-5.tif>[19%
144][优
良
中
差
不及格][19%
144][15%
114][26%
198][21%
160][不及格][中][良][优][差]
图5 留守儿童体育意识行为成因状况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留守儿童体质成因中呈现不良状况的包括父母亲及其他人的体育行为、运动物质条件、留守儿童的体育意识行为;呈现优异状况的包括体育价值地位、性别和体质遗传。通过对不良成因的改善必能使其等级从不良现状向良性状况转化。
(二)建议
1.大力进行运动物质条件建设
运动物质条件在几项成因状况中其情况较为严峻,因此对其进行认真的改善势在必行。包括政府应从制度上进行户籍问题的改革、保障农村等留守儿童存在较多区域的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等经费投入、在当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允许社会力量参与,搞好“寄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等措施。
2.进一步提高体育的价值地位
体育进入中考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提高和促进很大,以前不运动的人也被动地成了体育的“爱好者”。如果体育能够纳入高考的考察范围,那么体育在学生心目中的价值地位将会更上一层楼。
3.加强父母亲及其他人的体育行为建设
我们可以考虑建成以学校体育教师为核心的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体育促进模式,营造出家庭、学校的良好体育运动氛围。至于这一模式如何具体运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每隔一定时间对留守儿童体质成因的状况进行追踪调查
之所以要有意识地安排追踪调查主要目的是要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守儿童体质成因状况是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也对照依然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的处理对策,以期保证成因状况始终能够保持在较好的优化状态。
参考文献:
[1]刘海涛,关朝阳.河南省留守儿童健康体适能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86.
[2]周瑞英,崔建国,祁国杰.合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现状及干预措施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6.
作者简介:
吉莉扬洋(1999- ),女,汉族,在读学生,是重庆市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第四期学员。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