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初探
2016-01-14张蝉蜍
张蝉蜍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的要求,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求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而与之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应该在分析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行业岗位的需求前提下,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205
职业能力是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应具备的本领,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科学技术的需要。具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应遵循能力本位原则,教学过程要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的能力。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提出了具明确要求,而实现目标,则需要有与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知识目标的实现,适合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等;如果是形成和完善技能、技巧,比较适合用实验法、角色扮演法等。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起到制约作用。在一些知识性学科教学活动中,选择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比较有效。即便在同一学科里,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针对这些具体的、特定的教学内容时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适应性,适合学生个性特质,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认知结构,选择能促进学生知识、品性和技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的职校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高年级职校生抽象思维发展快,注意力比较稳定,在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一般采用直观性教学法,比如演示、视听、参观等;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学生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适合个别需要的教学方法,如单独辅导、个别谈话等。如对于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或认识不够充分的学生,就必须结合直观演示法以加深理解;如果学生处于对知识的习得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法就比较适宜;如学生处于迁移与运用知识阶段,采用活动教学法比较有效。
(三)师资及教学设施设备
现代教学的发展与教学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熟练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在教学实践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只有能被教师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一个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能灵活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设备、时间充足与否决定了教师选择和应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如果教学设备充足,电化教学条件好,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如果实训车间完善,则可以进行实验实习,现场教学,实现技能、能力目标。
二、基于培养职业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应对日趋增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要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合作探究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习过程遇到问题个体无法解决时,需要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在小组或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学会倾听、分享、综合他人的想法,汲取团队中健康积极的正能量,共享学习成果。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所有小组能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畅所欲言,彼此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互助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二)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如就业指导课在进行“求职应聘”这个专题教学时,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了相应的人才招聘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应聘者的角色,从专业的角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缩短了理论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活动教学法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是教师帮助学生越过思维障碍,突破知识难点,培养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
(四)任务驱动法
适合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学科或内容。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任务不宜模糊或过大,要明确,具有操作性,可将教学总目标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完成子任务来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其次,任务要切合学生的特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教师要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过程可通过团队协作等方式。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客观叙述,或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情景中会包含一个活多个疑难问题。案例的内容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的案例。案例教学就是将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或职场环境中,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使学生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体现职业行为能力。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六)行为导向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如:教师在每一教学内容之前,首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收集信息资料,预习所学内容。第二节课,让学生自己讲解、演示、纠正,教师再适当做补充。最后,让学生自我检查和评估,按照任务目的进行自我检查,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把实际的学习总结过程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七)角色扮演法
模仿或扮演某事件或情景中的人物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合理处理所面对的人和事的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和积累经验,获得形成价值观、态度、解决问题技能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角色情景,学生通过实际演练进入角色,通过教师适当点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既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职业素养,提高了从业能力。
三、基于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了解各种教学法所适应的情境,能熟练应用教学方法,避免在教学资源及教学时间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一)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在教学中,由于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等,因此,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应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取长补短。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到适合特定情景的教学方法,达到预期效果。例如:讲授、讨论、问答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抽象思维的发展非常有利,但不利于技能、技巧的形成;参观、演示等直观教学法形象、生动,但过多使用这类教学方法,又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逻辑判断能力的形成;实验、练习、实习等操作性教学方法,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技能、技巧的培养。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多样,虽然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某种具体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存在各种可能性的变化。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中要灵活,随时把握好不同方法的应用。根据教学中出现的特殊教学情境,巧妙地因势利导,灵活采取一些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