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说明文体 提升语用能力

2016-01-14蔡雅蓉

学周刊 2016年1期

蔡雅蓉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大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文,文章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易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关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提供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阅读与创作,真正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关注文体 凸显语用 实践提升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61

如何聚焦说明文文体的语言特色,凸显语用性,还原其语文本色,让课堂精彩纷呈,同样摇曳着浓浓的语文味,散发着激情与思辨呢?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注重语言品读,凸显学科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因此,我们何不引导学生去细细赏读说明文,用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呢?

比如《琥珀》一文中,作者笔下的小苍蝇别具一格,娇柔可爱,又令人同情。有人曾这样评价:“这是迄今为止文学作品中最可爱的苍蝇了。”“柔嫩的绿翅膀”“圆脑袋”写出了小苍蝇的可爱,“飞舞、掸掸、拂拭”写出了小苍蝇动作的柔美。在教学中,学生兴致盎然地争相说出平时对苍蝇的印象。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段文字,在对比中畅谈自己对苍蝇的不一样的感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会感受到作者笔下的远古时代的小苍蝇是如此可爱有趣,心中油然而生出对苍蝇命运的担忧。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了说明文描写的有趣,也能让教师的说明文教学洋溢着语文味。

又如《天马》一课,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生动传神地介绍天马的外形特征,突出了它的艺术价值。第三自然段仅仅两个句子,却突出地表现出天马形神兼备的特点。因为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昂首扬尾、四蹄腾飞、自由奔放”。课堂上,教师可创设多种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反复地、用心地品读、咀嚼、想象,从而感受天马“体态轻盈、生动健美”。这样就能使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对天马的喜爱之情,并积累了文中优美的词汇,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二、关注文本表达,体会语言特色

叶圣陶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学段意识,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本,指导学生知道文章的说明内容,是如何说明的,并关注说明文的文本特点,实实在在地进行语用的训练。

(一)把握思路明内容,关注表达促阅读

遵循作者思路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潜心会文本的时候,要从整体入手,把握作者的说明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了解说明的条理和顺序。

如《沙漠之舟》是一篇介绍动物的说明文,教学时我组织学生通读全文,简单概括每一节的意思。了解课文第一部分采用先总起再分述的方法,详细介绍骆驼的生理特点;第二部分介绍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两部分关系密切。抓住这一训练点,凸显语用。

又如,《奇异的激光》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采用严密平实的语言介绍激光的特点、广泛的用途及预见其未来的发展。在市教坛新秀评选中,实小杨秀丽老师的开场白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巧妙利用空行和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再借助手掌图理清文章的脉络,轻松高效而有趣,真正落实语用。

(二)不露痕迹悟方法,咬文嚼字品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说明方法的传授应放在掌握知识要点的过程中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知识获得与方法渗透合二为一。

如《太阳》一课的教学,教师应立足说明文文体,借助导学卡,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探求未知,引导学生细读慢品,三次发现文本的秘妙,层层递进学习说明方法。第一次发现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把太阳“远、大、热”特点写具体;第二次发现重点聚焦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创设情境即时语用,在比较揣摩中感知语言的精妙;第三次发现略谈“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领悟文本特点,水到渠成地将说明方法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就在饶有兴致的阅读文本中,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自己领会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并能在整个教学环节凸显语用。这种对说明方法的传授不显山露水,却已经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并使学生从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特色。

三、加强迁移运用,优化语言实践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提供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阅读与创作。

如在进行《太阳》同课异构时,一位教师将教学重点指向写作,以第一自然段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词句中学习本段如何表达“远”这个特点的,进而掌握本段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作假设等。接着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第2、3自然段中的说明方法。最后进行写法迁移,用所学的说明方法写自己喜欢的物品的特点。这是“关注文体,凸显语用”的一种落实。而另一位教师却将教学重点指向表达。她在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特点后,水到渠成地将说明方法融入其中,并尝试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阅读《鲸》课文片断。第二位教师以独特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体现“语用”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实践。

又如,杨秀丽老师执教《奇异的激光》一课,学习“激光特点”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特别是“最快的刀”这一部分,她指导学生领会激光用途与特点的关联,从中渗透学法指导,体会说明方法多样套用的写作特点。最后利用文本空白,进行课堂小练笔,写写医生如何利用激光做手术,“学以致用”,凸显语用性。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形象地感受说明方法,通过“语言转化”,巧妙地习得说明方法,优化语言实践。

总之,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语文味意

识”,以“语文”的方式去挖掘说明文中蕴含的语文因素。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品读语言,关注表达,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说明文教学中浓浓的语文味必将弥漫于课堂。什么样的文体还它什么样的味道!

参考文献:

[1]王小龙.小学语文课本中说明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

[2]张亚媚,钟绍春.语文说明文教学支持平台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9(2).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