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做好预习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2016-01-14郑玉武
郑玉武
摘要: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支撑,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如此,做好预习就是取得良好数学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预习 数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33
初中数学知识越来越深奥,在课前做好预习,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保障。因此,数学教师要从教学初起,就指导学生学会有效预习,这有助于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数学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
一、培养学生养成做好预习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做好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够使学生受益终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学习内容,采用适合的方法自觉地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预习,还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钻研思考问题,勇于怀疑,敢于质疑的治学精神;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预习,还能够帮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对新知识的认知。此外,通过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还可以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数学学习变成一种轻松的事。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有效预习的方法
1.要通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载体,在预习时要把教材通读几遍,从整体上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感知,并从中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点,从旧知识着手,对新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划出核心内容。对于自己认为的重点、要点和疑点做出标记,必要时做些文字标注,以使听讲时有所侧重。
2.要熟记概念、公式、定理等。数学知识是由概念、定理、公式等作为基本框架的。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框架,再对其内在的知识进行研究就变得轻松而自在了。因此,在课前预习时,要把所要学习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公理,及其它们明确含义、性质,运用的法则,不同的条件得出的不同结论,结论的推断过程等弄清、弄懂,并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熟诵,力求达到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这是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也是预习的重要方面。
3.要研究例题。教材中的例题设置,有它的目的性和科学性,要么是为了证明某个定理,要么是为了引出要介绍的新知识。因此,研究例题,可以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各种知识的连贯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而且,通过对例题的研究,还能够明确解类似题目所需要用到的公式、定理、公理等,掌握解题的关键步骤和书写格式,为自己解题提供范例,达到解决规范、工整,添分加彩。
4.要试做简单的练习题。研究、分析例题,弄懂了,知道类似的题目运用哪些概念、定理,如何安排解题步骤是一回事,自己动手解题是另一回事。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课本上的例题我都懂了,相关的知识也掌握了,但就是解题的时候束手无策,总觉得所有的知识都在脑子里,但就是写不出来。究其原因,是没有经过练习的结果。在预习阶段试做简单的练习题很重要,一是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二是可以手脑并用把知识进行内化,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练习题做得多了,就会下笔如有神,顺顺利利地解题了。
三、调动学生做好预习的积极性
具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还不够,由于初中学生所学学科多,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作业也多,加之单调的预习内容,很容易使学生放弃课前的预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一要设置多样的预习形式,调动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的方式不单单有要求学生通读教材,熟记概念定理等形式,还可以是一个数学猜想、一道趣味数学题、一则引人入胜的数学研究的故事等;不单单是学生的课下的自我预习,还可以是师生间的课前几分钟互动预习,等等。总之,教师不应拘泥于培养学习课下自我预习的习惯,如果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种习惯的培养往往流于形式,而要综合运用各种预习形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即使是短时间的预习,也会卓有成效。
二要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效,激发学生预习的信心。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在短时间内,并不一定能够见到多大的成效,而初中生往往又很急功近利,做了一件事情,就迫切想知道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一旦没有达到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就会郁闷、牢骚,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暴自弃。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明明预习得很好,为什么对于教师的提问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对于课后的题目还是不能解决的很好。这要求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效,使学生认识到预习和不预习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了预习的基础,旧知识是更加巩固了,对新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所以还不能轻松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是因为我们下的工夫还不够,还没有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程度。只要坚持不懈,在不断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渐渐就会对知识的运用信手拈来了。
总之,做好预习是一项既考验学生毅力,又考验教师能力的工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的科学方法,使学生见到预习的成效,从而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预习习惯的恒久性,为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固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成长和进步。(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