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教研,教师同伴互助新途径
2016-01-14何金花
何金花
摘要:互联网加教研是将网络技术加入学习研究环境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活动。与常规教研相比,有超越时空、主体多元、成果便于物化等优势。
关键词:互联网加教研 优势 模式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19
进行即时在线研讨,与教研员及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点对点,零距离的互动交流以及和同行就教育教学问题深入切磋是区域教研发展的新路径。
一、互联网加教研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互联网加教研是指在教研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研活动。从学习方式与教学研究实践方式的视角来看,互联网加教研则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研究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互联网加教研的优势
1.超越时空。能让处于不同地点的教师互相协作,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论坛发帖及小纸条等方式还能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变异步为同步,能够围绕同一个主题开展研究,共享成果。
2.主体多元。传统教研组织方式,大家碍于情面,往往使教师围绕主发言人的论点随声附和或做些许补充,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互联网加教研的隐蔽性使教研人员少了欲言又止的拘泥,有利于引发参与人员对教研内容的深入思考,真正起到教学研讨的作用。
3.成果物化。传统教研,一旦活动结束,研讨也随之结束,而互联网加教研的文字、视频、课件等内容存留在网上,研究者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即使没有参与教研的也可以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使教研效果得到不断巩固和强化。
三、互联网加教研软硬件支持
1.建设服务当地的教研网站或服务平台;教师达到人手一台电脑;有覆盖完善的区域无线网络,实现机机快速便捷登录网络,实现交往互动。
2.安装qq、微信等交互性和即时性强的软件工具,建立研讨群、语聊室、视频会客室,满足教师之间文字、语音、视频交流的不同需要。
四、互联网加教研模式
1.在线“主题研讨”。专家或教研员提前确定研讨主题,在局域网或博客中下发研讨的时间及主题,并进行相应的网络宣传,组织人员按时参与网上研讨。网上研讨要突出研讨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学员的参与意识,发挥学员在研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研讨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要在确定主题的前提下,围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而展开的,不追求内容的系统与全面,重视活动的针时性与实效性,增强直观感悟与理解,强化经验与反思[1]。
2.在线“一课一研”。专家或教研员提前安排区域教师分别主备课题,并规定上挂网站的时间和要求,同时要求其他学科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认真研究主备教案,并提出修改建议,解决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备课需求,实现区域内同头课教师一人主备,网上论坛共同研讨,形成通案,保证备课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在线“天天公开课”。专家或教研员提前安排区域学科教师将自己上课的内容录成视频,上挂网络空间,大家观课后在研讨群中评课,做课教师根据大家评价建议形成做课反思,进而改进教学设计。网络公开课主要是对新教师的指导或优秀课的展示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应以理想化、完美化为目标,让更多的人学习到成功的、精湛的教学技能与艺术。因此,上挂网络空间的公开课需要教研员严格的审核,必须做到充分准备,精心设计[2]。
五、互联网加教研需要关注的问题
1.互联网加教研不能取代传统教研。互联网加教研与传统教研的目标完全一致,都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不论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互联网加教研绝不会取代传统的教研方式,毕竟人与人的交流不仅是专业的交流,还有情感上的交流和社会交往、社会认同感等许多经历的分享[3]。传统教研工作要发挥其在“点”教研方面的优势,发挥其面对面交流的长处,与互联网加教研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以合作共享的态度参与教研。合作高于竞争、共享集体智慧是互联网的精神和优势,互联网加教研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大家应该开诚布公,拆除校际壁垒,积极参与、体验、感悟,在帮助别人多角度反思中,自己跟进获得提高。
3.完善互联网加教研结构。互联网加教研较之传统教研在系统性、合作性、互动性、反馈性等方面得到加强,因此,在开展互联网加教研时要突显其优势,加强对教研的组织、计划、内容、活动、评价等方面的结构完善,形成数字化教研配套体系。要建立网络学科教研组,确定主持人、组员的职责任务,明确专人负责活动主题的发布,活动内容的组织及活动督导及活动效果的评价,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4]。
总之,区域网络教研实现了区域内同学科教师的交往互动,成为现代教师研修的重要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今后我们还会充分利用网络灵活性的特点,开展其他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在教研中遇到了问题,可以将它发布在国家基础教育网络平台上,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教研员、教师交流和互动,使互联网加教研向高质高效迈进,最大限度地发挥对一线教师的服务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卫勇,姜春美.“主题研讨式”培训模式的回顾与反思.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李善良.走出公开课教学研究的误区.基础教育课程,2009(6).
[3]王明明.网络教研的实践探索.基础教育课程,2005(10).
[4]蒋敦杰.走向网络的教师研修”.新教育,2011(8).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