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宿制高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探究

2016-01-14李芬玉

学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导学案新课程高效课堂

李芬玉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教师共同研讨的课题。教主要在于听,而学主要在于说。顺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导学案”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我校实际特点及存在问题,分析“导学案”的特点及其与传统教案的区别,以及导学案在我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引出“通过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预习、师生双向互动、练习反馈”等手段来实施教学过程,做到“先学后导,以导促学”,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导学案 高效课堂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058

一、研究背景意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本课程。课程标准认为,通过历史学习,能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历史学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1]。“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科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而导学案是在教师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学,做到“先学后

导,以导促学”。“导”,就是指导,教师就像导游一样,带领学生进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他人的合作,自己找到出口。“学”就是指导学案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案”就是一种学习方案,或者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做到知识结构清晰,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评价强调多元化。而导学案就是顺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激励思考,学会思考。它是在教师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学,做到“先学后导,以导促学”,强调“学”对于学生发展的主导性,体现超前性。而且,导学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往和对话,体现交互性。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实施方案”[2]。这是任课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单方面制定的课堂实施方案。它可以说是教师经过精心准备而成的。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前会阅读大量的教辅资料,认真钻研每一个知识点,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给学生漏讲任何一个知识点。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的个体”,因为诸多因素,每个孩子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是不同的,更何况他们还只是孩子,思维还不够严密,成年人的思维他不一定懂。对我们来说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许站到他们的角度根本无法理解。而导学案和教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教案体现的是教师如何教;导学案则强调的是在教师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兰州新区舟曲中学是在2008年8·8舟曲泥石流之后,国家红十字会投资新建的一所完全寄宿制独立高中。目前,学校在校人数达2200多人,学生生源百分之七十来自甘南地区,且多为少数民族学生,很多学生来自牧区或农区。由于气候、生活环境等的影响,加之甘南地区教育资源的有限,我校在历史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教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学知识,奉教科书为圭臬。学习都是千篇一律,即“听课—复习—做题—参加考试”。但是每次成绩平平,拿不到高分,成绩与刻苦学习不成正比,让很多学生苦苦纳闷,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初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依然采用初中时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忽略了课堂中的过程和规律,同时也忽略了创造、自我构建等,学习主动性不够,怯于交流。

4.生活在甘南地区的学生,缺乏对历史的理解,形成了一种“上课睡觉,课间打闹,考试就忘”的习惯。

5.完全寄宿制学校有其一定的弊端,缺少了家庭教育的环节。这使得学校教师既要教授文化知识,又要进行思想教育。然而,学生的思想每天都在不停变化、发展。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那么照顾好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情绪甚至思想,协调好学生的关系变得至关重要。

6.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那么正确处理学生中民族信仰和学生学习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在上课或是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学生的思维,做到正确引导。

而这些结果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只记住了历史知识,而不能将历史知识用于分析。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失去了好奇心。鉴于此,学校在2012年建校之初,就大力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在我校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我校推行近三年,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导学案自身的问题。首先,导学案的问题往往设计欠佳。很多教师把练习题简单罗列,就变成了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且多为封闭式的问题,思维价值不高,难以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比如,高中历史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多为史料分析,脱离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因为问题设计都是教师提前预设好的,学生并未参与设计过程,学生只是拿到导学案开始对应思考问题。长此以往,这不利于学生独特思维能力的形成。导学案又成了知识的罗列,习题的代名词,缺乏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性体现的不够充分。

2.教师方面的问题。一些教师简单地将课堂变成导学案上的问题讲解,不能凸显导学案的作用,更不能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总结提升。

三、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导学案应该具备的方面

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应该由导学目标、学法指导、导学重难点、导学过程、学后记和导后记五大部分构成。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从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导方法,学生自主预习,师生合作学习,练习巩固,总结反馈等几方面来考虑。

1.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及教材做深刻分析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学生的课堂反应等情况来制定。教师要设定带有启发式的学习目标,要能够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多数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有所提升;要能够给学生传递一种学习的自信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不是简单的记忆摘抄结论和名词解释,而是要创设情境、举例,使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目标,自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提出的问题,充分展开想象与思考,理解其含义。

2.确定指导方法。导学案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应该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历史课是高度严谨的,我们所说的每句话甚至是每个词都要斟酌,那么这样的课堂,如何能够让学生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历史,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应该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指导。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概括把已经熟知的历史知识、历史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历史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的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快速浏览课本,并对目标要求中的基础知识在课本上做标注,然后尽可能地把答案默写到学案上。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置一些基础反馈,那么学生完成前两个步骤再去做基础反馈,应该是游刃有余,这样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很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增强学生在课堂中展现自我的自信心。当然,导学案中也可以设置一个课外诞生。例如,教学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课外延伸:“天下第一村——华西村”。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书目、历史节目及历史网址等等,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历史知识。

3.学生自主预习。我认为,学生的自主预习可以在课下完成,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学生只需要熟悉课本,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新课开始学生不至于一头雾水,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对于自主预习,教师在课堂初始一定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反馈检查,督促学生有质量的完成预习任务。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师生合作学习。导学案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所以,师生合作学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能只是一问一答的简单互动,因为会涉及大量的历史史实,历史思维非常严密,我们需要通过展示大量的历史资料、历史图片及历史视频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理解。导学案中不能展示的材料,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探究或讨论辨析来实现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例如,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中讲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于这两次运动的讲解我们可以通过当时的一些宣传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数据的对比(水稻“卫星田”,亩产65217公斤)及视频(《全民大炼钢铁》)等让学生对这两次经济建设的错误探索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如果时间允许,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设置一些历史情景剧再现,由学生来表演完成或带学生走进历史,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切身体会历史的魅力所在。又如,必修二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中对于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设

置一个课堂探究:“假如你是1543年西欧的商人和地主,你的母亲70大寿,你带着礼物去祝寿,你可能会带什么礼物?回去以后你会和你的母亲聊一些什么话题?简要说明理由。”通过这样一个讨论让学生尝试去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应该很容易。那么,采取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历史课堂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然,历史课堂也应该是激昂的课堂,所以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烘托这样一种气氛,达到一个情感的升华。

5.练习反馈。导学案最后的练习反馈要经过精挑细选,应该是本课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体现,通过精选题目对学生本节所学做一反馈检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决定课后作业及新课安排,争取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消化所学重点内容。

综上,我们在学习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历史信息,尝试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对历史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历史信息运用与历史学习过程。我们还应该让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历史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历史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总之,导学案要吸取教案的精华,不应该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不同的课型,导学案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教师应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导学案,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

[2]陈桂生.“备课”引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7(2).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导学案新课程高效课堂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