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2016-01-14陈永惠

护理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工作压力急诊职业倦怠

陈永惠,张 伟,王 彩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work pressure and job burnout of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a third grade A hospital

Chen Yonghui,Zhang Wei,Wang Cai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Anhui 230022 China)

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陈永惠,张伟,王彩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work pressure and job burnout of nur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a third grade A hospital

Chen Yonghui,Zhang Wei,Wang Cai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Anhui 230022 China)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8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工作压力源和职业倦怠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主要来自较大的工作量和病人护理方面,急诊科护士工作职业倦怠3个维度得分与M氏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其中工作压力及其5个维度与情绪耗竭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工作压力源维度中除病人护理外均与去人格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不容忽视,成就感降低问题较为突出。护理管理者应从工作压力源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有效减轻其职业倦怠感。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倦怠;工作压力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7.028

文章编号:号:1009-6493(2015)09C-3402-03

基金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编号:卫办医政函[2012]649号。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陈永惠,副主任护师,单位: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伟()、王彩单位: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收稿日期:(2014-11-20;修回日期:2015-06-28)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病人的前沿科室,疾病种类多且复杂多变,在负责来诊病人的诊疗、抢救及留观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急救转运等任务。急诊科护士不仅要面对繁忙的工作,还要时刻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加之,近年来医患信任危机和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急诊科成为医疗纠纷和暴力事件的高发科室,急诊科护士承受着较大的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指个体由于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会对个体的身心状况和工作以及个体所在的组织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1]。研究表明,长期的职业压力容易引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2]。本研究主要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帮助管理者和护理人员明确压力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合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急诊科临床护士83名,其中女80名,男3名;年龄20岁~45岁(27.3岁±3.9岁);已婚47名,未婚36名;急诊科工作时间1年~13年(5.3年±3.4年);中专22名,专科53名,本科8名;护士42名,护师31名,主管护师10名;正式在编18名,合同制65名;每个月夜班平均数为11个。纳入标准:取得护士资格证书;在急诊工作年限≥1年;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因病假、事假、产假等原因目前不在医院上班的急诊护士;外出进修人员。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职业倦怠调查,共发放问卷88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为94.3%。

1.2.1.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第一学历、婚姻状况、生育状况、每个月平均夜班数、职称、急诊科工作时间等情况。

1.2.1.2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采用李小妹等[3]编制的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病人护理、管理和人际关系5个维度和35个题目。采用4级评分法,1分为无压力,2分为有点压力,3分为中等压力,4分为较大压力。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在本次测量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953。

1.2.1.3职业倦怠量表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等1986年编制的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是目前职业倦怠研究中应用较广泛的测量工具,包括情绪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和22个条目。情绪耗竭是职业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人的情感资源与生理资源过度消耗,疲惫不堪及精力丧失;去人格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个体对待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过度疏远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是工作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感觉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工作无价值感,以致职业动机和热情下降、职业退缩(离职、缺勤)以及应对能力降低等。所有条目采用0分~6计分,3个分量表的得分由各自所含条目的得分相加,但3个分量表的得分则相互独立,不能相加。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维度为正向计分,个人成就感维度为反向计分。情绪耗竭维度得分<19分为轻度倦怠,19分~26分为中度倦怠,>26分为重度倦怠;去人格化维度得分<6分为轻度倦怠,6分~9分为中度倦怠,>9分为重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39分为轻度倦怠,34分~39分为中度倦怠,<34分为重度倦怠。该问卷中文版信效度较好,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4]。本次调查总量表Cronbach’s α为0.905,各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798~0.883。

1.2.2统计学方法资料数据经统一整理和编码后,应用Epidate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状况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病人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管理和人际关系,见表1。压力得分最高的前5个条目依次为经常倒班、担心护理对象突然死亡、护理的病人病情过急过重、担心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见表2。其中,担心护理对象突然死亡、护理的病人病情过急过重、担心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这3个条目均属于病人护理维度。

表1 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各维度得分

表2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最高的前5位条目

2.2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见表3、表4)

表3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及得分情况

表4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与M氏常模[5]比较 分

2.3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见表5)

表5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r值)

3讨论

3.1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状况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不同科室、不同工作岗位的护士群体感知到的工作压力源也不尽相同。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工作的压力依次来源为护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如上班的护士数量较少,工作量较大;病人护理方面,如担心病人突然死亡,病人的病情过急过重,担心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等;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主要是频繁倒班等。与杨琴等[5]同样针对急诊科护士的研究结果相类似,与李小妹等[3]针对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中发现首位的压力是“护理专业与工作”方面这一结果有所不同。由于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频繁倒班,尤其在急诊科室,许多病人的病情危急,在入院的同时就常常需要进行抢救或急诊手术,护理工作量大、节奏快,护士深感工作的压力。同时,近年来由于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从对病人的各种生活护理到病人各种潜在风险(如坠床、跌倒)的评估再到严谨详尽的病情记录,这无疑都需要护理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护理工作量有增无减。Kilfedder等[6]研究也证实工作量大、工作环境紧张是护士工作最主要的压力来源。本研究结果显示,就单条目而言,均分前5位的条目中,有3条都归于病人护理方面。而Stordeur等[7]研究发现,护士主要压力源依次为工作量太大、与其他护士(医生)之间的冲突、缺乏明确的任务(目标)、护士长管理过严等,结果差异可能与急诊科特殊的医疗环境有关。急诊科病人多为急危重症病人,对于急诊科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反应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家属对病人的疾病变化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对治疗结果抱有很高的心理预期。当病人生命垂危时,家属往往很难接受事实,将过多的责任归于医务人员的救治,甚至引发暴力事件和医疗纠纷。导致急诊科护士时刻担心着病人的病情变化,担心自己在工作中是否出现差错事故,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3.2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中重度倦怠的发生率均超过50%,情绪耗竭处于中度水平,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降低则处于重度水平,情绪耗竭及去人格化均高于美国M氏常模,而个人成就感则低于M氏常模。这可能与国外护理人员的配比较为合理,护士有较好的社会支持体系,护士的社会地位较高等有关。Hooper等[8]研究显示,约82%的急诊科护士存在着中、重度水平的职业倦怠。叶志弘等[9]研究也显示,相较于内、外、妇、儿等科室,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较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3.3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及其5个维度与情绪耗竭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11]。高压力、高应激、高风险性的工作特性使急诊科护士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和缓解,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同时,由于本次调查对象中女性护士占据绝大多数,她们还兼顾着为人妻、为人母的社会角色,而急诊科工作量大、节奏快,长期的频繁倒班,经常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休息上很难与家人同步等职业特性,使她们不能很好地扮演自己的家庭角色,工作中缺乏激情,引发其职业倦怠。同时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压力源,急诊科是一个开放的场所,环境也十分嘈杂混乱。不仅有各种抢救监护仪器的报警声,还有病人的呻吟声、家属的啜泣声、频繁的人员流动声等。当白天声音超过45 dB、夜间超过30 dB时,就会成为噪音。急诊护士长期在嘈杂混乱的环境中工作,易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引发职业倦怠。本研究也显示,病人护理问题作为工作压力源与职业倦怠中的人格化没有相关性。说明急诊科护士在面对病人时,虽能够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但还是积极面对,主动沟通,尽力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照顾。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感也较为普遍,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对于现存压力的评价,积极寻找能够“减压降压”的可调控途径,如提高护理人员的人力配比,通过心理辅导或心理讲座教授急诊护士面对压力的应对技巧,鼓励适当的情绪发泄,加强人际沟通等技能的学习。同时,也应加强各种急救技能培训,增加护士应对紧急情况的心理资本。

参考文献:

[1]Maslach C,Sehaufeli WB,Leiter MP.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Psychlology,2001,52: 397-422.

[2]Xie Z,Wang A,Chen B.Nurse burnou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ccupational stress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Shanghai[J].J Adv Nurs,2011,67(7):1537-1546.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 645-649.

[4]余华.中文版工作疲溃感问卷在中国护理人员中的测试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3): 1-4.

[5]杨琴.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8:1.

[6]Kilfedder CJ,Power KG,Well TJ.Burnout in psychiatric nurs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1,34(3): 383-396.

[7]Stordeur S,Hoore W,Vandenberghe C.Leadership,organisational stress 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among hospital nursing staff[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1,35(4): 533-542.

[8]Hooper C,Craig J,Janvrin DR,etal.Compassion satisfaction,burnout,and compassion fatigue among emergency nurses compared with nurses in other selected inpatient specialties[J].J Emerg Nurs,2010,36(5): 420-427.

[9]叶志弘,骆宏,姜安丽.杭州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常模与诊断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 207-209.

[10]蒋小剑.湖南三级医院与日本某县医院护理工作压力源和职业倦怠现状及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07:1.

[11]刘双红,张芳.随州市护士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工作压力源和控制感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07,14(12): 3-5.

(本文编辑苏琳)

猜你喜欢

工作压力急诊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研究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