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2016-01-14谭春兴杨艳青潘新喜黄奇花李红涛
谭春兴,杨艳青,潘新喜,黄奇花,李红涛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patterns in risk event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Tan Chunxing,Yang Yanqing,Pan Xinxi,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529000 China)
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谭春兴,杨艳青,潘新喜,黄奇花,李红涛
Application of PDCA circulation patterns in risk event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Tan Chunxing,Yang Yanqing,Pan Xinxi,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529000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选取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护理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30.021
文章编号:号:100-6493(2015)10C-3771-03
基金项目2012年度江门市科技局第二批科技计划项目,编号:江科(2012)108号20。
作者简介谭春兴,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29000,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杨艳青、潘新喜、黄奇花、李红涛单位:529000,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14-12-06;修回日期:2015-07-20)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由美国哈特博士构思提出后,被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再度挖掘利用,其遵循科学管理程序来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1,2]。PDCA循环管理模式存在每一级工作中,逐级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对成功解决的问题给予肯定或标准化,而未解决问题则放入下个PDCA循环管理中,进而让整个质量管理不断标准化[3]。急诊科是医院病种多样化、危急重症病人集中的科室,抢救和管理任务繁重,唯有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规范护理操作,才能降低急诊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4,5]。本研究通过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管理中,旨在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安全的护理服务。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急诊科于2014年5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于2014年1月─4月及2014年5月─8月分别选取150例急诊病人设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病人有言语沟通障碍;②小于12岁;③治疗过程中出现死亡。实施前:男93例,女57例;年龄20岁~80岁(43.7岁±8.1岁);病种类型:急诊外伤64例,急腹症37例,呼吸系统疾病25例,心脑血管疾病24例。实施后:男101例,女49例;年龄20岁~79岁(44.5岁±8.2岁);病种类型:急诊外伤60例,急腹症39例,呼吸系统疾病28例,心脑血管疾病23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实施前干预方法: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检分诊护士根据病人的病情及严重程度指导病人就诊。②对于病情危重者给予绿色通道,并配合医生进一步支持治疗。③病人病情平稳后,予以心理辅导,缓解其焦虑、紧张的心理。④由科室护士长定期进行知识讲座,内容主要为急诊科常见风险事件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不定期行操作技能考核。实施后干预方法:首先对急诊科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再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1护理风险评估护理风险评估是识别急诊科潜在或客观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针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全体护士共同商讨,总结出急诊科主要风险因素如下:①“张冠李戴”错误事件。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治疗时,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出现药物剂量配制错误、液体输入错误等。②超负荷工作量致注意力和警戒性降低。急诊病人病情多样且危重,加之护理人员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导致对病人病情了解程度较浅,易出现护理差错。③管理制度不完善。科室的管理制度与临床实际工作不符,对出现的应急事件没有及时做好补救。④病人因素。少数病人病情较重、思想极端化、有自杀或有意滋扰生事的倾向,有的病人没有医保、资金缺乏、有逃跑的风险。⑤环境因素。因急诊病房属于开放区域,易造成病人钱财丢失,或洗手间地面潮湿引起病人摔伤等。
1.2.1.2成立风险小组根据本科室的工作性质及病人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关对策解决潜在或现存的护理风险。由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组长设定为科护士长和2名主管护师。风险小组组长遵照《护士条例》[6]和《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7]的核心内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都能按照标准规范执行护理操作。每月由组长针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实行奖罚机制,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风险小组组长根据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协调,明确岗位职责。
1.2.1.3实施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主要内容是针对急诊科常见危急重症的护理工作及抢救流程进行辅导。加强护理人员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无菌吸痰、深静脉置管及留置导尿管等急救操作技术的练习。同时,组长查找一些相关的护理风险案件进行分析,通过举例让护理人员转变护理服务意识。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及早发现病人不良动机,并能妥善解决与病人的矛盾冲突。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力资源实施弹性排班[8],采取新老搭配制,便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交流,资深护士在工作中也能起到监督作用,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科内仪器设备专人保管,定期对器械进行检查维修。风险小组组长需健全科内管理制度,并严格督促小组成员认知落实岗位职责,使护理工作分工明确又紧密结合。同时,组长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或技能操作考核,将考核成绩记录在年终考核评分中。
1.2.1.4检查将风险小组成员分为组长、护师及护士三级,实施三级质控网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根据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目标计划与实际的差距。风险小组组长组织小组全体成员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并再次以PDCA循环模式实施。
1.2.1.5处理风险小组组长将科内风险事件、护理质量考核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等信息统一收集,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对成功提高护理质量及杜绝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经验继续发扬。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组织小组成员再次分析,找出未能成功的原因,放入下一个循环管理中实施。
1.2.2评价指标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②护理质量考核结果。由质控小组对科内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分级护理、病房护理、消毒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技能操作7项内容,每项满分100分[9]。③病人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于病人出科前调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评价,评价标准分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10]。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次(%)
2.2两组护理质量考核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考核结果比较±s) 分
2.3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 例(%)
3讨论
3.1PDCA循环管理模式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风险分为直接护理风险和间接护理风险,风险事件的发生不单单只与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有关,还与病人自身状况、工作流程是否合理及所处的环境有关。护理人员在急诊科工作中,护理风险无处不在,粗心大意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11]。也只有通过严谨的工作作风、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有效为护理工作及病人安危提供安全保障[12]。风险小组通过预测风险因素,采取培训、练习、考核等干预,并实施奖罚制度,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能够主动从病人的生理、心理及所处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能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满足病人合理的需要。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使护理人员执行护理任务更加标准化。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科室现存的风险进行排查,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与实施前比较,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3.2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风险小组组长通过对组内成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完善了岗位上的缺陷。风险小组组长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质量考核,加强护理人员的警惕性,使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避免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失误[13]。理论及实践考核有助于巩固护理人员对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护理人员从容面对紧急抢救工作中的紧张及慌乱[14]。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分级护理、病房护理、消毒护理、技能操作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七个方面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PDCA循环管理模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急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病人病情多变,护理技术要求较高。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成立科内风险小组,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同时,良好的护患沟通增进了病人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肯定,从而获取了更多病人的满意。
参考文献:
[1]袁志敏.应用 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75-77.
[2]章海华,王珠美,盛俊霞,等.PDCA循环模式对急诊胃镜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32):3556-3560.
[3]胡妙仙,谢红燕,陶芳芳,等.PDCA 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22-123.
[4]杨琴.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8:6-25.
[5]黄清丽,文惠君,于海燕.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21-22.
[6]郭燕红.贯彻实施《护士条例》 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全面履行护士义务[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390-391.
[7]陈赟,郭欣,田梅梅,等.医院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筛选及评价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29-332.
[8]刘忠民.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5):31.
[9]龙文平,梁艳红,高丽雅,等.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93-95.
[10]李明宝.PDCA 循环在等级医院评审中对 “满意度” 影响的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3:9-14.
[11]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2(11):825-826.
[12]杨辉,王志宁.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55-57.
[13]付京,程秀华,裴胜利,等.护理风险评估及预警干预在降低临床给药风险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30):124-129.
[14]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PDCA 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38-39.
(本文编辑崔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