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016-01-14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北滩小学734100
魏 军 (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北滩小学 734100)
优化教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魏军(甘肃省山丹县清泉镇北滩小学734100)
摘要: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在每一堂科学课上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不断优化教师教学策略,通过教师合理的方法指导,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实实在在地提高科学探究技能。
关键词:教学策略科学探究能力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37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了一条重要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充分强调了“探究”在学生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并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是构成完整的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技能,才能提高探究过程质量,真正实现自主探究发展。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在每一堂科学课上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不断优化教师教学策略,通过教师合理的方法指导,让学生通过实践与思考,实实在在地提高科学探究技能。
一、聚焦课堂,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科学教学是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索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自己提出问题,制定活动计划,进行探索,教师适当介入,引导学生注意操作规范和人身安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交流和评价,做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思维现状,以学定教
教学设计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现实,还要了解学生思维发展的可能前景,也就是在关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分析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依我看来,设计详细的导学稿是个好办法。导学稿的形式各种各样,可以是问题、图画、游戏、猜谜、制作、实验等,要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思考价值。课前将导学稿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和思维品质,以便确定研究的问题和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
通过导学稿的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好奇或疑问,从而引发其探究的需求和愿望,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便会提高许多。当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排除了心中的疑惑,此时他们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属于他们的。
(二)教学的归宿: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以致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里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学生要有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课上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很多,诸如小组合作、科学报告会、科学辩论赛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我们都应重点关注科学素养的特质在教学中如何得到合理的体现,而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流程。
1.把握知识的深浅度
《科学》新教材,不再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把握知识的深浅度,进行初步解释,没有必要加深拓宽。
2.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手段。
现今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原有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因为各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技能,还丰富了情感体验。这种学习方式能极大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并能促使学生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
但在小学阶段,并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探究”的。《科学》教材上有的内容是人类经过几千年探究的结晶,若要学生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这就显得很困难,也不是很必要。如学习《地球的形状》一课,教师采用讲解法,可以将科学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还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
对于适合探究的内容,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探究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探究做好物质和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乐于合作探究。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探究氛围。课堂上很多问题是个人所不能解决的,学生需要相互讨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探究任务。此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合理进行分组。组内活动时,应明确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做到分工到人,人人有事做,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友好,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观点,发扬团队精神,围绕探究问题展开讨论,形成集体智慧,产生资源共享,使一些不善于思考或者还没有掌握方法策略的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其次,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进行探究的时间。探究性学习需要分组教学,需要充足的探究材料等,因此往往也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教师应该对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时间早作筹划,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一堂真正的科学探究课,学生应有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应有由于实验失败而耽误的时间,应有时间作沉思默想,还应有时间用来开展相互讨论交流。
再次,加强实验后的研讨和交流。科学探究课易放不易收,实验好玩有趣,学生放开拘谨尽情探究,甚至置教师的话语而不顾,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不能忽略引导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在学生实验后,教师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和研讨,保证学生思维有相互碰撞的机会,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拓展延伸,放飞探究的心灵
(一)科学课应不受课堂束缚,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的学习活动
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制作一个模型或同类作品等,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教材中《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最后要求学生做一个结晶分离的实验(制作彩色树枝),由于持续时间比较长,课堂上根本无法完成,可以安排学生课外制作。有些探究活动,我们还可以更深入一步,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蜡烛的变化》一课中有个实验:在碱块上加入白醋,碱块上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等到碱块全部消失之后再加入碱块,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当碱块上没有气泡产生时,碱块也不减少了,也没有新物质生成了)。另外,《科学》教材还增加了很多课外观察活动,比如观察植物的一生,观察阳光对植物的影响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记录样式,如实验报告、观察报告等,促进学生坚持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二)教学时要尽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探究,提高探究兴趣
教师不应满足于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成果,而应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探究,延伸课堂的精彩。在一节课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实验或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序的后续探究。因为在一个探究过程中,还会生发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