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打造高校课堂

2016-01-14王素盘河北省泊头三中062150

学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王素盘 (河北省泊头三中 062150)

步骤和书写格式,为自己解题提供范例,达到解决规范、工整,添分加彩。

4.要试做简单的练习题。研究、分析例题,弄懂了,知道类似的题目运用哪些概念、定理,如何安排解题步骤是一回事,自己动手解题是另一回事。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课本上的例题我都懂了,相关的知识也掌握了,但就是解题的时候束手无策,总觉得所有的知识都在脑子里,但就是写不出来。究其原因,是没有经过练习的结果。在预习阶段试做简单的练习题很重要,一是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二是可以手脑并用把知识进行内化,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练习题做得多了,就会下笔如有神,顺顺利利地解题了。

三、调动学生做好预习的积极性

具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还不够,由于初中学生所学学科多,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作业也多,加之单调的预习内容,很容易使学生放弃课前的预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一要设置多样的预习形式,调动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的方式不单单有要求学生通读教材,熟记概念定理等形式,还可以是一个数学猜想、一道趣味数学题、一则引人入胜的数学研究的故事等;不单单是学生的课下的自我预习,还可以是师生间的课前几分钟互动预习,等等。总之,教师不应拘泥于培养学习课下自我预习的习惯,如果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种习惯的培养往往流于形式,而要综合运用各种预习形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即使是短时间的预习,也会卓有成效。

总之,做好预习是一项既考验学生毅力,又考验教师能力的工作。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的科学方法,使学生见到预习的成效,从而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和预习习惯的恒久性,为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坚固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责编赵建荣)

创设问题情境,打造高校课堂

王素盘(河北省泊头三中062150)

摘要:数学本身的枯燥无味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是更好的激发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途径。

二要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效,激发学生预习的信心。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在短时间内,并不一定能够见到多大的成效,而初中生往往又很急功近利,做了一件事情,就迫切想知道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一旦没有达到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就会郁闷、牢骚,甚至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暴自弃。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明明预习得很好,为什么对于教师的提问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对于课后的题目还是不能解决的很好。这要求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效,使学生认识到预习和不预习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了预习的基础,旧知识是更加巩固了,对新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所以还不能轻松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是因为我们下的工夫还不够,还没有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程度。只要坚持不懈,在不断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渐渐就会对知识的运用信手拈来了。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兴趣教学手段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34

问题情境就是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式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堂好课即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优秀教师的课堂不是结果的教学,而是动态的思维活动的教学。他们往往选择一个或几个引人入胜而又不复杂的情境,引导学生加入一个个崭新的天地,以情境创设为契机,以问题为纽带,以师生积极互动为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数学问题情境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手段,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用古诗句,创设问题情境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正处于以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鉴于这样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再加之数学课较枯燥乏味。因此把历史典故引入数学课程,将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之中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情感和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认知的内动力。

如在学习从不同的方向看几何体一节时,教师引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边让学生复述情节边让学生说说反映什么问题,学生都非常兴奋,教师因势利导引出不同方向看几何体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诗句给我们的启示,看问题不能看局部,应从不同角度看全局才能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这样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教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用数学趣题,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总是给人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或故事中都蕴含着教学问题,利用这些趣事结合教学知识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既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应用”时,在本节课即将结束之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给教师打个分数,记住一定要实事求是,学生都觉得很有趣、很新奇,用举手表决很快得出汇总表。

分数79 80 84 85 90 91 92 95 96 97 98 99 100

人数1 2 3 5 6 3 2 18 3 2 3 1 2

现在你们能告诉我的最后得分吗?通过计算,学生纷纷举手。

学生1:老师您95分(看众数)

学生2:老师您91.11分(看平均数)

学生3:老师您92.22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学生4:老师您95分!因为95分是中位数,不受最低分和最高分的影响,同时它又是众数,能反映大多数学生的想法,事实上,打95分以上的学生有29个,已经超过一半。

师生双方的情绪高涨,都显得很激动。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但很快解决了问题,而且还不知不觉地利用了新知识,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三、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创设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汽车站入口处常常在墙上有1.1m, 1.4m处各标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费或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购买半票还是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比较的学习,这里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数学,又可以领悟到生活中浓浓的教学趣味。

当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而且能够运用时,其兴奋与喜悦是无法比拟的。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用课堂互动,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能与教师一起参与其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讲“确定平面中物体的位置”一节时,我让横排的学生做x轴,让竖列的学生做y轴,营造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我站在不同位置充当平面内的某一点,让学生表示我站立的位置,再换另外学生,让他们表示其的位置,学生积极主动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打造高校课堂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情境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格外注意,而且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形成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才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赵建荣)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