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将军”饶子健

2016-01-14胡北

党史纵览 2014年3期
关键词:敌人红军

胡北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将军。他曾亲历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其指挥的无数次战役中,创造了一系列辉煌战绩。他一人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4枚一级勋章,46岁时被授予中将军衔,在我军军事史上可谓凤毛麟角。

论其军事指挥才能,他身经百战,智勇双全,在作战中身先士卒,屡建奇功;谈其人格魅力,他生活简朴,作风民主,功劳面前从不居功自傲,是非面前从不混淆黑白,耿直而谦逊,清廉而亲民。他就是饶子健,被人赞誉为“神奇将军”。

从裁缝店学徒到红军炊事班战士

饶子健,1909年9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三口乡官冲村一个贫农家庭。饶家有6口人,除了父母,还有兄弟4个,老大国淮,老三国洲,老四国池,饶子健排行老二,原名叫国汉。

饶家祖祖辈辈都很穷。从饶子健记事起,家里就没过一天好日子,别说菜里没油没盐,就是放在缸里的米,也只够煮稀饭吃的。由于家境贫寒,生活穷困,饶子健读书不满一年,14岁时就到裁缝店当学徒,17岁时,已经是学了3年的裁缝徒工。但在那黑暗的年代里,他除了学到一点手艺外,3年里一分工钱也没有得到。

1926年,在共产党秘密组织的领导下,湖南浏阳刮起了革命风暴,穷苦人纷纷翻身闹革命,建立起工会、农会。饶子健也参加了农民协会和缝业工会。

1927年春天,饶子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工农自卫军。国民党反动力量惧怕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千方百计地加以破坏。这年10月,大哥饶国淮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从那时起,饶子健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国民党反动统治一定要推翻。

1929年5月,在白色恐怖最为严重的时刻,饶子健在共产党人李替的引领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更加积极地参加革命活动。

1930年9月,饶子健接到党组织要求参加工农红军的通知。25日,他怀揣着患病在床的母亲塞给他的全家仅有的15个铜板,告别家人,踏上了革命的漫漫征途。10月,在近一个月的军事基础知识学习后,他被分配到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炊事班当上士。

一到团里,二十九团彭团长就把他叫到身边。

彭团长:“你懂上士工作吗?”

饶子健羞涩地回答:“不懂。”

看到他为难的样子,团长微笑着说:“不懂不要紧,可以学,在水里学会游水,在战争中学会打仗,干采买可以学会当上士。”彭团长随后向他详细地交代了炊事班上士的主要工作:购买油盐柴米,管好账目,找好房子,保证部队一到达目的地就能宿营。还特意向他强调了要精打细算、买卖公平、遵守群众纪律。

最后,团长问他:“会写字吗?”

饶子健老老实实地回答:“一年书还没念完,学到了几个字也忘得差不多了。”

团长又问他:“萝卜这两字你会不会写?”

他想了想说:“会写。”

团长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铅笔和一个小本,让他写。结果,他歪歪扭扭地写下“罗卜”两字。团长看了看,称赞道:“行!”并顺便在“罗”字上添了个“艹”字头……

随后,饶子健参加了红军的多次反“围剿”战斗。在艰苦的战斗中,他深深感到,做好战时炊事工作,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时连队的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到全连官兵的情绪和战斗力。在那艰难的岁月里,要管好连队伙食,就要解决一系列的难题。第一大难题是经费困难。当时连队生活费是靠打土豪筹款来的,顺利时,每人每天可以得到8分或1毛钱;而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平均只有5分钱。一个百十号人的连队,一天只有5块多钱的伙食费。在安排使用时,饶子健和炊事班的战友必须精打细算才行。第二大难题是购买难。战时枪炮一响,往往几十里看不到一个摆摊卖货的,很多人家锁门闭户。饶子健只好和战友们耐心细致地一家一家上门做动员工作,向群众宣传红军打仗的意义和当前的革命形势,以获取他们的支持。有时到没人的人家去秤米,就会自觉留下银元字条。春天时,炊事班就上山刨野笋、挖野菜,下河摸田螺。第三大难题就是送饭难。战斗中,不论仗打得多么激烈,往前沿阵地送饭不能耽误。有时敌机头顶上盘旋、侦察,这样就算有直径可走,炊事班战士也只能绕行偏僻小道。有时饭刚刚烧好,部队已前行三四十里远,他们只得挑着饭菜向前赶。炊事员到了阵地上,遇到战斗激烈时,他们就成了战斗员,有射手负伤牺牲,他们就要替下伤者,操起机枪、步枪,朝着疯狂扑来的敌人猛烈射击。战时行军多,最劳累的莫过于炊事班。除了炊事用具、油盐米、个人行装外,打仗缴获的多余枪支,也由炊事人员背。背着五六十斤的挑子,急行军七八十里,到达宿营地后,还得赶紧起灶烧水做饭。正是在这艰难的岁月里,饶子健的能力在炊事班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锤炼。

在连续的行军作战中,炊事班战士往往极度疲乏,一有机会就想好好睡上一觉。一天晚上,部队在闽西高兴圩一带作战后,奉命在一个山坳里宿营。这时枪声刚息,硝烟依在,敌人的尸体到处都是,战士们带着战斗胜利的喜悦,每人裹着一条“夹毯子”进入梦乡。饶子健与另外两个炊事员整理好伙食挑子,找到一块平地倒地就睡。他见身旁有一个人盖着毯子睡得正熟,就凑过去悄声商量道:“哎,同志,沾点光。”说着就紧挨他,把毯子一拉,合盖着就睡着了。早晨起床哨子响过好久,和他睡在一起的那人还没动静,他就推了那人一把,叫道:“喂,同志,天亮啦。”结果,毯子下面的人还是纹丝不动,饶子健一把将毯子揭开:原来是一具敌人的尸体!炊事班同志见到这情景,一个个捧腹大笑。行军路上,战友跟他开起玩笑:“嗬,上士真能,跟敌人睡进一个被窝,还争取过来了,不然怎么直称同志。”

骁勇善战 铸就优秀指挥员

1932年4月,饶子健接到上级命令,要他到瑞金红军学校学习。那时,他已经当了3个月的班长。指导员拍着他的肩膀,嘱咐说:“进了学校就安下心来学习,学好本领才能带好兵。”5月,饶子健来到了刘伯承担任校长兼政委的红军第一所军事政治学校——瑞金红军学校。8月结业后,他被任名为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机枪连一排排长。

1932年11月至1933年1月,红五军团参加了金溪、资溪战役。在1月27日的一次激烈战斗中,红五军团参谋长赵博生不幸牺牲。我军在抢占一个制高点时,被敌人的炮火死死压住。危急关头,团长命令饶子健:“饶排长,你带领你们机枪排和一个步兵班到前面反击敌人,一定要把敌人打下去!”

饶子健立即下达口令:“机枪排和步兵班跟我来!”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冒着密集的炮火向敌人冲去。

正当饶子健向敌人猛烈射击时,突然感觉左胳膊麻木起来,起先他没在意,以为是树枝刮的,正想继续冲时,却感到左半边身子都麻木了。他抬起胳膊一看,鲜血已经浸透了整个衣袖,原来是负伤了。这时,几个战士围上来正准备施救,饶子健却命令他们:“不要管我,跟着副排长向前冲!”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还想继续往前冲,却一步也挪不动,最终被担架队抬下火线。由于受伤流血过多,饶子健一度神志恍惚,被转到福建建宁野战医院。在医院里治疗一个多月,他没等伤口完全愈合,就恳求医生同意出院归队。经过3天的长途跋涉,他赶回部队,被任命为三营八连连长。

1933年秋,国民党军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饶子健率的八连坚守在黎川的一个山头上,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在飞机疯狂轰炸的掩护下,猛烈地向山头进攻。眼看阵地就要失守,饶子健立即带领第一梯队一、二排出击,前进不多远,突然一颗子弹从左方飞来,穿透了他的下巴,两颗臼齿随着殷红的鲜血掉落下来。他赶紧掏出毛巾将伤口捂住。

这时,指导员带着第二梯队冲上来了,见他满脸是血:“连长,你负伤啦!”

饶子健回答:“出了一点血,没什么!”他用手顶着开裂的下巴,忍住剧痛,艰难地说:“指导员,部队由你指挥!”

“担架快来!”指导员大声下达命令,担架队员迅速赶来。就这样,饶子健第二次被抬进了建宁野战医院。

同年11月,经过两个月的治疗,饶子健伤口基本愈合,他便急不可待地赶回部队。在十三师师部,师长陈伯钧对他说:“饶子健同志,组织上任命你为三十八团第二营营长。”

1934年4月,在福建中村战斗中,三十八团团长徐克复英勇牺牲。饶子健率领第二营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战斗结束后清点人数,平均每个连队减员三分之一左右。

5月,饶子健被调到红军大学学习了3个月的中级指挥员战术,回部队后又被分配到三十七团第二营任营长。

当时二营正在高兴圩执行防御任务,敌人以两个师的兵力向二营进攻。在经过七天七夜的战斗后,二营被迫转移。途中,一颗子弹擦着饶子健的头皮飞过,他只觉得眼前一黑,当即晕了过去。恍惚中,他忽然觉得有人在解他的盒子枪和文件包,有个人还连声喊:“营长!营长!……”

“营长牺牲了,快把他的枪和子弹取下来!”

饶子健神智顿时清醒了,睁开眼一看,原来是五连指导员,他大吼一声:“我没牺牲,不要管我,快指挥部队守住阵地!”这时,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劲,他霍地一下爬了起来,提起盒子枪想继续往前冲,但是一阵眩晕,他又倒了下去。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红军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0月20日,饶子健未等伤势痊愈,就从江西兴国出发,随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长征初期,饶子健所在的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负责掩护全军,特别是中央和军委纵队的转移。任务虽异常艰巨,红五军团仍出色完成了任务,赢得了“铁流后卫”的美称。

1935年7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阿坝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称“红五军”。

8月,时任红军营长的饶子健开始率部向渺无人烟的草地进军。举目望去,无边无际的草地上,水沟、泥潭交错,烂草、淤泥在烈日暴晒下发出刺鼻的臭气,如果一不小心陷入泥潭,越挣扎就会越往下陷。这里的天气瞬息万变,有时烈日当头,转眼间又狂风骤起、大雪纷飞。恶劣的天气、严重的饥饿折磨和煎熬着红军指战员们,很多战士被无情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就在部队即将胜利穿越草地时,红五军突然接上级命令,要担任后卫,立即重返草地,回阿坝待命。

尽管想不通,但军令如山,饶子健和战友们不得不执行命令南下,二过草地。从此,红五军与中央红军分离,陷入绝境。

到阿坝后才知道,张国焘强令部队南下,鼓吹到川康建立根据地,与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背道而驰。对张国焘的反党行为,饶子健和广大指战员十分愤慨。

1936年7月初,经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人及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坚决斗争,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失败。7月10日,红五军奉命第三次过草地,北上追赶中央红军。此时,饶子健已成为第三十九团参谋长。三过草地成为饶子健经历的最艰难和最悲壮的阶段。

11月,中央军委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剿”阴谋,决定由红四方面军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军及其他部分部队组成西征军,西渡黄河,在河西创立根据地,从新疆方向接通与苏联的联系。饶子健时任红五军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团长,12月下旬,升任十三师师长,并兼任三十七团团长。

1937年1月上旬的一天,第五军政委黄超命令饶子健带一个营的兵力去支援攻打高台的军长董振堂。当时,高台战役都打了快十天了,到底战况如何,因联络中断而无从知晓,这个时候贸然前去,而且只带一个营,凶多吉少。饶子健凭经验判断,情况不妙。于是,在到达高台附近的一个土围子后,他决定弄清情况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饶子健先派出一个小分队前去侦察。侦察兵回来报告情况:高台在前一天已被敌人占领,我3000多将士全部阵亡。担任警戒的分队也急速报告:“敌人已经发现了我们,开始向我们包围了!”不一会儿,整个土围子四周的村寨已被敌人占领,幸好,敌人搞不清我军的情况,没敢轻举妄动,也躲在附近的土围子里。就这样,双方在土围子里互相喊话,对峙了一天,敌人的兵力在不断增加。

饶子健判断敌人可能会在第二天拂晓发动总攻,情况危急,晚上必须突围。入夜后,狂风突起,飞沙漫天,正是突围的好时机。饶子健立即安排了3个战士,继续向敌人喊话,其他人则在飞沙的掩护下,沿着白天侦察兵侦察好的路线安全突围。

我军刚突围不久,天还没亮,敌人就早早地发动了总攻,对土围子一阵狂轰滥炸。饶子健在得知3个留下喊话的战士安全撤出后才放下心来。

由于敌人四面炮火一起狂轰滥炸,所以分辨不清土围子里到底有没有人还击。待天亮时,才知道中了“空城计”。此时,饶子健带领300多名战士毫发无损地返回临泽城。

西渡黄河后,西征军孤军作战,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没有根据地,缺乏补给,也没有支援。在河西走廊他们遭到马步青、马步芳等军阀的围攻。饶子健和红五军指战员只能冒着风雪严寒,在弹药消耗殆尽的情况下,用刺刀、木棍同“马家军”展开殊死搏斗,牺牲惨重,整团的红军部队几乎丧失殆尽。

1937年1月下旬,红五军余部奉命编入红三十军,其中三十七团编入八十八师,饶子健任八十八师师长。

3月,西路军余部编为3个支队,分头突围。饶子健随左支队行动,进入祁连山向新疆前行。经过近5个月的悲壮远征,左支队终于走出祁连山,此时的西路军原21800余人已所剩无几,连伤病员在内已不满3000人。转移新疆后,1937年5月1日,党中央代表陈云和滕代远前往迪化(乌鲁木齐)迎接左支队时,经历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西路军将士还有420人。

5月,西路军余部到达迪化后,为保密和统一战线需要,对外称新兵营。年底进行了整顿,饶子健任新兵营大队长。不久,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饶子健和新兵营全体战士按照党中央学好本领、准备回到抗日前线的要求,抓紧学习炮兵、航空、装甲、无线电、驾驶等军事技术。

可以说,从参加革命,到艰苦卓绝的5次反“围剿”,从长征途中的一次次大仗恶仗,到艰苦的西征作战、转移新疆,饶子健都以超人的勇气、过人的智慧帮助自己和战友们转危为安,这也铸就了他这位优秀的指挥员。

廉洁奉公 对党忠贞

新中国成立后,饶子健戎装未解,长期战斗在华东地区,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军军长、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江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第六十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为南京军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竭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华东地区的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1960年12月,饶子健被任命为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同时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备区党委第三书记。作为军事主管,他紧紧团结警备区党委一班人,把抓战备放在首要位置。1962年春节,刘伯承视察上海时问他:“警备司令员对守备上海有无信心?”他坚定回答:“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人在阵地在,誓与上海共存亡。”

饶子健在上海工作期间,有战友曾批他“太死板”。当时,凡是路过上海的他的老首长、老同事,他一般都要招待一顿。办公室同志讲,公家可报销招待费。他说:“以我个人名义招待客人,理所当然要由我个人掏腰包。”办公室同志说:“这里有公事的成分,可报一部分。”他说:“公为公,私为私,不能公私不分。”在他的坚持下,没报销一次招待费。

1965年10月,饶子健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6年11月,“文化大革命”急剧升温。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市长曹荻秋受到冲击,其6个子女在家呆不下去,无奈来到南京饶子健家避难。饶子健和夫人王树芝热情为他们安排食宿。当时在他家避难的,还有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李任之的两个孩子、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饶守坤的一个孩子。人多房间小,无法安排床铺,就在客厅打地铺;吃饭,两个大圆桌挤得满满的。饶子健抽空同孩子们谈话,孩子们对“文化大革命”很是迷茫,对揪斗他们的父母很是不解,饶子健就耐心安慰他们说:“要相信党,相信自己的爸爸妈妈不是坏人,问题一定会查清楚的!”

在“文化大革命”中,饶子健也受到错误的“审查”达5年之久,夫人王树芝遭到冲击,被无端批斗、迫害,押到“五七”干校,住进猪棚,受到磨难,几个孩子也受到牵连。面对强加在他们头上的“莫须有”罪名,饶子健丝毫没有动摇对党的坚强信念。他要夫人和孩子坚信党会把问题搞清楚,要经受住考验。最终组织上对他们作出没有问题的结论。

1978年3月,饶子健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2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饶子健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1988年7月,他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0年9月25日,饶子健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000多年来,古代经书《周易》上的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像天体运行一样,不分昼夜自强不息地勇往直前,许多志士仁人甚至把它作为变革创新、奋斗努力的座右铭。饶子健,这位出身伙夫、智勇双全、身经百战的军事指挥员,把《周易》上这句话的含义寓于名字当中,用一生来实践它,直至为党、为国家、为军队燃尽自己的生命。

(责任编辑:徐 嘉)

猜你喜欢

敌人红军
半条红军被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坳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敌人派(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十送红军
骑着激光炸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