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47位开国上将功勋榜(十五)
2016-01-14欧阳青
欧阳青
王震:以南泥湾屯垦司令著称的一野铁血上将
王震在上将中的资格很老,是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湘赣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任弼时和萧克一起成为湘赣苏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从湘赣苏区锻造出的红六军团,其老底子主要是1930年6月由王震领导的湘鄂赣边区赤卫军第六师,以后一路扩编,从湘东独立师,到红八军,直至湘赣军区。王震不是任代政治委员,就是任代司令员。等王震把湘赣苏区的基础底子打好以后,萧克于1932年10月,任弼时于1933年5月,先后从中央下派过来组建成立红六军团。以后,他们成为湘赣苏区3位最著名的领导人。
从1934年8月红六军团西征,到1937年7月全国抗战前夕,王震一直担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他为这支英雄部队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红六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王震专任了一年时间的旅政治委员。1938年夏,他担任该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直至抗战结束。王震指挥部队参与或打的重要战斗有三交镇战斗、收复晋西北七城之战、下薛孤村战斗、马兰庄战斗、广灵灵丘阻击战、邵家庄伏击战、齐会战斗、上下细腰涧战斗、作新村战斗、陈庄战斗、挺进湘粤边、百团大战等。其中,有几场战斗成为人民军队战史上的著名战斗。
一是广灵灵丘阻击战。1938年9月25日,王震指挥我军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共歼灭日军独立第二混成旅团800余人,缴获山炮1门,策应了晋察冀军区的反围攻作战。
二是邵家庄伏击战。1938年10月25日,王震指挥第七一九团二营利用道沟,从敌人背后发起攻击,一阵猛烈扫射,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第七一七团一营则从正面发起进攻。日军被前后夹击,欲退不能欲进无路。在三次反扑失败后,恼羞成怒的日军竟然丧心病狂地施放毒气弹。王震的眼睛也被灼伤,幸亏白求恩大夫及时有效的处理,才免遭失明。此战击伤日军独立第二混成旅团旅团长常冈宽治,击毙山崎少佐等,共歼灭日军500余人。
三是上下细腰涧战斗。1939年5月14日上午,第七一七团先头部队在北面先敌开火,打得日军独立第三混成旅团乱作一团,四处逃窜。这时,王震率领旅主力从南面包围了日军,攻占了上、下细腰涧附近的高地,并与第七一七团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将日军压缩在山沟里面,全力猛打。日军企图疯狂突围。半夜时分,王震指挥部队向被围日军发起总攻,至15日清晨将其全部歼灭,共毙伤日军700余人,生俘64人,缴获九二步兵炮5门、轻重机枪22挺、步枪300多支、战马100余匹及大量军用品。晋察冀军区特召开2万多人的祝捷庆功大会,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分别授予第三五九旅“模范党军”、“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
四是挺进湘粤赣边。1944年秋,王震奉命率第三五九旅主力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挺进湘粤边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下旬,王震率部先到达鄂东北的大悟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胜利会合,以后又一路南下,抵达湖南平江、浏阳。8月中旬,王震率部正在湘南的八面山区活动,蒋介石却一夜三电密令其沿途各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捉拿王震。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王震决定绝地而后生。他身先士卒,率部拼杀,最终冲出包围圈。后又继续孤军深入敌后,直至湘粤赣边界的汝城、大余、南雄一带,给日军和国民党军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达到了我军预期的战略目的。
另外,王震因“南泥湾垦荒”而名声大噪。1941年,抗日战争到了最艰苦的阶段,如何克服困难,巩固根据地政权,是毛泽东一直考虑的大事。经过通盘考虑,党中央决定让王震率部在保卫延安的同时,到南泥湾开荒种地。经过两年多艰苦奋斗,王震所部为全军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毛泽东为王震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王震被边区选为劳动英雄,第三五九旅被西北局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如今,“南泥湾精神”成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之一。
1946年6月,担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王震协助李先念成功地指挥了著名的中原突围。王震直接指挥第三五九旅旅长郭鹏、旅政治委员王恩茂率部继续北返。南下支队经过南征、北返和中原突围,历时近2年,征战1万余公里,途经8省境地,大小战斗300余次,冲破敌人100多条封锁线,胜利返回延安。当毛泽东在王家坪窑洞住处见到满头长发、满腮长须、衣衫褴褛、身躯瘦削的王震时,紧握住他的手,极为感叹地说:“王震同志,你受苦了!你受苦了!你们任务完成得很好!”接着,他拉着王震坐在自己的身边,传达中共中央对第三五九旅的高度评价和表彰之意。后来,南下支队的万里征战被毛泽东誉为第二次长征。
从1946年11月起到1950年4月,王震先后在晋绥军区、西北野战兵团、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担任第二纵队、第二军和第一兵团的军政主官,率部东征西战,所向披靡,铁血刚猛,屡建奇功。先后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镇“三战三捷”战役,陇东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宜瓦战役,澄和战役,荔北战役,1948年冬季战役,1949年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等著名战役,并挥师和平解放新疆。王震指挥所部奋勇杀敌,攻守自如,为战役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在羊马河伏击战时,王震提议把北进的胡宗南军主力调开或者挡住,以便我主力消灭敌第一三五旅。同时,歼敌的时间要快,力求快刀斩乱麻。最后,时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决定采纳王震的意见,以第一纵队2个旅牵制敌军主力,第二纵队和兄弟部队共4个旅在羊马河设伏,吃掉敌第一三五旅。战斗中,王震指挥埋伏在冷水湾、黑山寺的第二纵队第三五九旅、独立第四旅,协同兄弟部队迅速缩小包围圈,经6小时激战,我以4个旅的绝对优势,毙伤俘敌第一三五旅少将代旅长麦宗禹以下4700余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麦宗禹曾率部从中原一直追击王震的第三五九旅,最终还是被王震所俘获。战后,中共中央在向各战区通报羊马河战斗胜利时指出:“这一胜利证明仅用边区现有兵力(6个野战旅及地方部队),不借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决胡军。这一胜利又证明忍耐等候不骄不躁,可以寻得歼敌机会。”
蟠龙攻坚战中,独立第四旅在兄弟旅配合下,多次攻击东山一带明碉暗堡密布的国民党军主阵地未果。王震非常着急,因我军无大炮,仅靠土工爆破,怎么办?讨论中,王震发现集玉峁是国民党军的主要屏障,决定集中兵力,以对壕作业逼近国民党军铁丝网、外壕和碉堡,运用手榴弹、刺刀近战消灭集玉峁阵地国民党军。结果歼敌大部。接着,第二纵队主力又以集玉峁为依托,向国民党军东山阵地发起猛攻。王震亲临前沿,一边指挥,一边战斗,带头冲到距国民党军仅100米的地方。经过指战员勇敢冲杀,至晚10时占领了东山阵地。第二天下午向蟠龙镇发起总攻,至午夜战斗胜利结束。此役共歼国民党军6700人,俘胡宗南“四大金刚”之一的第一六七旅少将旅长李昆岗,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
在宜瓦战役的瓦子街攻坚战中,王震率第二纵队由南向北担当主攻之一。王震亲赴战地了解情况,得知兄弟部队已控制了南山主峰等一带西侧高地,不宜立即转换阵地后,他马上改变部署,转到王家窑方向,以歼灭赶来增援宜川国民党军的刘戡部。这时,刘戡部已被压缩于乔儿沟、丁家湾、任家湾及其附近高地,这里东西不到10公里长,南北宽约5公里,我军已对敌形成铁桶般合围的态势。总攻命令下达后,第三五九旅即向王家窑附近运动,王震则赶到独立第四旅指挥所,督促部队在王家窑、枣卜台一线展开。经数小时围歼战,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部被歼,军长刘戡自杀身亡,第九十师师长严明被击毙。第二纵队为歼灭胡宗南主力,为取得西北战场的大捷,做出了重要贡献。
澄和战役中,第二纵队主攻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第二十八旅顽守的壶梯山主阵地。由于王震部署周全,所属各旅捷报频传,独立第六旅先后拿下国民党军一、二、三号阵地;第三五九旅夺下了五号阵地;独立第四旅夺下了七号阵地。在夺取山上大庙国民党军指挥部的战斗中,王震拄着根棍子,登上前沿阵地观战。各旅一鼓作气,经过两小时战斗,全歼大庙国民党军,占领了壶梯山。接着,王震下令沿澄城公路追击闻风而逃的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主力。在兄弟纵队配合下,于杨家凹处歼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师部及一个团,并将国民党军第一六五旅包围于王庄镇。进攻开始后,我炮兵向龟缩在王庄镇内的国民党军猛烈轰击,致敌伤亡惨重。在乘夜分途追击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残部时,第二纵队一马当先,锐不可当。此役,共歼国民党军近万人,击毙国民党军少将副师长朱侠,收复了韩城、澄城、合阳等县,扩大了黄龙解放区,粉碎了国民党军妄图封锁西北野战军南进北征的阴谋。王震直接指挥部队攻克敌军固守的要点壶梯山,为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1948年冬季战役时,在王震直接指挥的永丰镇战斗中,第二、三纵队主力联合歼敌1万余人,俘敌七十六军军长李日基,创造了攻坚战中一个军歼敌一个军的模范战例。
1949年6月,王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7月,参与指挥扶眉战役,后率部克天水,取西宁,解放了青海。9月,率第一兵团主力第二、第六军,由西宁挥师北上,翻越祁连山,直插张掖,解放酒泉,直逼新疆,促使新疆和平解放。
王震的革命人生气贯长虹,其辉煌的经历和职务,在开国上将中也当推首位。从党内来讲,王震自当选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起,之后又连续当选5届中央委员,其中有2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当选1届增补的中顾委副主任;从国家来讲,当选1届国家副主席,连续当选7届全国人大代表;从政府来讲,被连续任命为2届国务院副总理;从军队来讲,当选过中央军委常委。
甘泗淇:推广“诉苦三查”群众性整军经验
甘泗淇的党内资历很深,在开国上将中排列靠前。他1926年春入党,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上海,在党内高层工作,任职于党中央秘书处。
作为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将领,甘泗淇的起点很高。1931年5月,他受党中央派遣前往湘赣苏区,加强政治领导工作,历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东南红军独立第三师党代表、湘赣省军区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委员等职。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经过师和军级单位政治主官岗位的实践磨炼,甘泗淇把革命理论与战争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率部打了不少胜仗。
1931年11月,在湘赣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钱市街激战中,红军独立第一和第三师的师团领导伤亡较重,甘泗淇作为第三师政委,又以省委代表的身份,果断组织两个师的有关领导研究敌情,调整战术,并亲自对部队进行政治动员,强调党团员在战斗中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最终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2年8月,在湖南攸县官田镇的突袭战中,时任湘赣省军区政治委员的甘泗淇,与王震的红八军密切协同,指挥部队兵分三路从官田桥上、桥下突然攻击敌保安团,并一举占领官田镇,取得了毙保安团约300人、俘200余人,缴获众多的大胜利。
1934年10月下旬,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在贵州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甘泗淇升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从这时起,到1964年2月5日因病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岗位上逝世,甘泗淇从军团、方面军,到大军区、野战军,直至军委总部,一直担任我军高级政治机关的政治部主任或副主任,有时还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经过长达30年时间的革命实践,甘泗淇成为我军优秀的政治部主任之一。
作为军团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平时注重部队的政治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尤其是在长征途中,他注意发展和培养新党员,使所在部队党员人数在红军不断减员的情况下保持了30%的比例。在战斗实践中,他发现原来战斗在湘鄂西的红二军团与战斗在湘赣的红六军团会合到一起之后,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大,无论在作战、指挥、工作、生活等方面,还是指战员的服装、语言等等,都有不同之处。面对这种情况,甘泗淇给一些部队指战员讲课,使战士们懂得了两个军团过去虽然不在一起,但都是为了共同的革命宗旨和目标走到一起,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的道理。在部队过雪山时,粮食极端缺乏,甘泗淇及时提出“粮食就是生命,粮食就是政治”的口号,实现了政治工作中心任务由保证战斗胜利到动员部队为生存而斗争的转变。
抗日战争期间,甘泗淇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在战争实践中,他主张在师部开办教导团,各旅、团及支队开办教学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骨干,使不少新参军的工农战士和青年学生很快成长起来。在党员与干部管理上,他和政治委员关向应联名颁发了《关于建立党员与干部按月鉴定制度的政治训令》。《训令》规定:对排长的鉴定,以召集连的干部小组会的方式进行,营首长及总支部派人参加。对于旅级干部,每月举行特别小组会,专门检查其思想、工作情况。对于师级干部,则每月召集师的军政委员会,对师职干部进行鉴定。主要是通过开展党内民主和自我批评,从思想意识、工作责任心和领导方式、行动表现与任务完成情况上对各级干部进行检查,使部队中党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解放战争期间,甘泗淇先后任晋绥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在批阅基层政工经验简报时,他敏锐地发现第三五八旅创造的“诉苦三查”群众性整军经验(诉苦即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即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具有现实意义。为了掌握准确情况,甘泗淇又亲自到第七一四团做调查,给予指导。他还带领政治部工作组随司令员彭德怀来到第三五八旅,再听取汇报,参加控诉大会,查阅指战员的请战书,深入连队座谈,详细了解诉苦和“三查”的开展情况。很快,诉苦、“三查”的经验在第一野战军前委及彭德怀的支持下,推广到各野战纵队,掀起群众性的政治整军热潮,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后来,毛泽东根据甘泗淇的汇报素材,亲自撰写了《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对诉苦和“三查”给予高度评价,并定名为“新式整军运动”。实践证明,以诉苦和“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对巩固、扩大人民解放军,争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甘泗淇任西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刚到朝鲜,他就赶上了志愿军的作战样式由“运动追歼”向“阵地攻坚和阵地防御”的转变。志愿军党委要求各部队重视和学会对阵地的进攻作战和依托阵地的防御作战,加强现有阵地工事并继续增强工事,加强东西海岸纵深防御工事建设,准备迎击美韩军进攻,并把美韩军消灭于纵深内和阵地前。对于战时政治工作,甘泗淇不但要求各级政治工作干部深入第一线,而且自己带头深入前沿阵地开展军事民主,结合美军武器和战斗特点,组织发动指战员共同探讨修订阵地工事的构筑方案。他还找干部战士谈心,让他们提困难、出主意、想办法。经过民主讨论,干部战士了解了依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的特点和打法,解决了构筑阵地工事中的难点,做到个个心中有“底”。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甘泗淇总结出一套“钻进去”、“冒出来”的战场上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好方法。“钻进去”,就是钻到具体事物中去,钻到群众的心窝里去;“冒出来”,就是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人员的思想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甘泗淇带领政治工作干部身临基层,学技术、学战术、学办法,了解普通官兵的思想、心情、疾苦,然后,有的放矢地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有效地发动和调动广大指战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地与敌人作斗争。后来,甘泗淇根据自己亲身体会,在全军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会议上作了《钻进去,冒出来,贯彻政治工作的群众路线》专题发言,被转发到各部队,对全军政治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甘泗淇狠抓的另一项政治工作是开展杀敌立功活动。阵地战时期,提出了“坚守阵地立功”、“阻击杀敌立功”、“筑城找窍门立功”的口号。与此同时,组织部队广泛开展“学英雄的思想、走英雄的道路、创英雄的业绩”活动,邀请国内著名记者、作家来朝采写英模的事迹,把立功创模活动不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后来,《志愿军立功条例(草案)》颁发,逐步统一了志愿军的立功标准和评功、报功、批功、奖励、贺功的步骤以及授予各级英雄模范称号的做法,把立功运动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对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
甘泗淇的家庭生活十分幸福。经贺龙的介绍,他和李贞结为终身伴侣。李贞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当年人民军队中唯一的女将军。他们夫妇也是当时我军唯一的一对将军夫妻。
原来,贺龙一直很喜欢甘泗淇这个为人正直、文化高的留苏学生,在了解到甘泗淇30出头还没有婚配,就打算将红六军团组织部长李贞介绍给他。贺龙说,李贞的资历很老,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一个很好的红军女战士。不久,贺龙把李贞调到甘泗淇手下任组织部长。这样,俩人在一起工作,互相接触的机会多了,了解也透彻了。在长征即将开始的时候,甘泗淇与李贞结成了革命伴侣。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贞受组织安排在后方任妇女干部学校校长,甘泗淇则一直奋战在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甘泗淇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李贞也调到西北野战军任政治部秘书长,他们一起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一系列战役。新中国成立不久,甘泗淇、李贞又同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同赴朝参战,朝鲜战争结束后,他俩又一同回国。
这对将军夫妇,为红二方面军、八路军第一二〇师、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政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胡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