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G8、G20中的多边外交

2016-01-14李海丽

智富时代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外交

李海丽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阻挡的大背景下,经济外交的地位逐步提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经贸等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在WTO、IMF、APEC、G20等领域,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取得了建设性的成就。本文意在分析中国在G8、G20中的多边外交,以及论述其在全球经贸领域所发挥的作用,进而分析中国应如何充分利用多边外交为我国创造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国外交;多边外交;G20;全球经贸

从G7、G8到G20,全球多边经济合作机制成员国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力量的此消彼长。我国与这些多边经济合作机制关系的变化是我国国力增强的结果,在这些机制中的多边外交提升了我国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力,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有效转化为在国际舞台上实现自身利益的国家能力。

一、我国与G7\G8集团的多边经济外交

以2003年为界,我国与G7\G8集团的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2003年以前,我国与G7的关系是“来左去右,各行其道”。但随着全球化的变化需要,G7集团也意识到中国在全球事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全球治理。2003年6月1日,在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再三要求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法国埃维昂举行的G8讨论会,表明中国致力于推动国际发展合作的立场,并利用与会之机,积极开展首脑外交,为进一步发展与G8成员国的关系拓展了空间。这标志着中国对G8态度的转变。

二、我国在G20机制中的多边经济外交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以巨额外汇储备的强势成为了G20的一员。自1999年起,我国积极参与所有G20峰会,开展经济外交,并在国际金融建设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改革上做出了应有贡献。如:2001年10月29日至30日,我国代表团参加了第五次G20首脑私人代表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建立有效的国际资本市场和”9·11”事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反对金融恐怖活动。

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之后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这成为了接下来G20峰会中重点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片欧洲“危机来了”的感叹之中,中国的角色更加凸显。外媒称世界迎来“中国时刻”,劝欧洲放下架子对华示好。2011年11月,法国《费加罗报》3日的文章列出两个供读者参考的数字:一是中国多达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二是北京参加欧洲救市的数额可以多达1000亿美元。文章说,中国领导人每出席一次G20峰会,就比上一次更加强大,就有更多的外汇储备作后盾,这次峰会又一次表明中国是世界大国不可缺少的伙伴。

三、在金融外交领域上的贡献

(一)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快了国际经济合作机制的转换步伐

在此之后,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如胡锦涛主席积极同各国领导人分别会面,表明中国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决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及财政部部长等也积极参与G20峰会,在IMF问题上表明中国的立场。2009年4月G20第二次峰会上,我国提出了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六大内容,如: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国际金融机构增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等。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与日趋在国际经济大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的地位。

(二)IMF发布2015经济增长率预测统计:中国领跑G20

G20是包含欧盟和世界上19个最大的经济体的组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G20在2015年的经济增长的预测,中国将以6.8%的增长率成为G20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与此同时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下降3%,成为G20中垫底的国家。

四、中国为什么加入G20,却没成为G8一员?

1997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成为G8成员国之一。事实上,俄罗斯在G8中的地位较低,显得与其他七国“格格不入”,原因在于俄罗斯没有充分利用好外交手段为本国谋利、某地位;开始之初,一味地忍让退缩,导致在G8中地位越来越低。G8也一直邀请中国加入,但我国一直保持谨慎态度。这与我国的身份定位,毛泽东之后党内的集团领导体制,担心G8会弱化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等因素有关。直到1999年,中国才加入G20,成为其一员。但此时中国的地位却是不同的。中国可以以20国集团里的重要一员与G8成员国对话,发表声明、提出建议等,这是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而非像俄罗斯那样被埋没在G8中,丧失自己的发言权。所以我们可以试想,若中国以当时的实力加入G8,还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吗?或许早已像俄罗斯那样“默默无闻”,而在2014年被暂停其八国集团成员国地位?但是历史没有假设,所幸的是中国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与坚定的立场,可以在国际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我国在G8、G20机制中的多边外交的特点

最大的特点是我国加入G20机制的时机选择合适,采取了因时制宜、顺其自然和水到渠成的外交策略,有利于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我国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立场,在G8抛出橄榄枝时,我国并未接受,这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到可以和西方大国平起平落。但G20机制创建时,我国毫不犹豫,抓住时机成为其一员,并逐渐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成员,没有之一。另一个特点是我国在G8和G20机制内自身定位准确。我国将自身定位为:(1)发展中国家;(2)寻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国家;(3)社会主义国家。正是我国对自己定位准确,才可以在G20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表明了我们在同西方国家打交道时不卑不亢的态度。

六、结论

外交是以和平手段促进国家利益的活动。外交活动必须根据实际和潜在可用于最求目标的权力来决定自己的目标。如果一个国家为自己制定了它没有力量去实现的目标,那么它有可能虚掷实力而导致外交失败而走回头路,是自己的国家利益遭受损失。我国加入G20是出于自身国情、实力,以及国际顺应全球化历史大潮的需要的考量,并抓住时机,表明自己推动国际发展的坚定立场,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在与西方打过打交道时不卑不亢,为我国赢得了发言权。

【参考文献】

[1]郑启荣,牛仲军.中国多边外交. 2012年9月.

[2]环球时报.环球网.2011年11月4日.

猜你喜欢

中国外交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国外交的战略构想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中国的G20领导力
发展中的中国和中国外交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空间广阔
2015中国外交理念、实践盘点
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中国气候援助
改变全球格局的战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