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2016-01-13吉朵尔伍
吉朵尔伍
摘 要: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积累语感,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阅读只要教给学生方法,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引领充满灵气的心去展开想象,学生的个性就能充分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了学生的个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57-01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费时多而收效微,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程下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导语设疑:我在执教《父亲和鸟》一课时,我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9课《父亲和鸟》,但奇怪的是课文中‘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有不少鸟,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的习惯,包括把读书当做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的习惯,包括喜欢图书、爱护图书的习惯。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及其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学习使小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满足,产生自豪感。学生在这种满足的情感中容易产生喜好阅读的情绪力量。他们会“越读越喜欢”,一有空就静心阅读,深入探究,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屋及乌,他们也会逐步养成喜欢图书、爱护图书的好习惯。这些习惯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个性化的阅读课堂上,老师把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平等的、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给学生充足的、自由阅读的时间,促使每位学生带着积极的、愉悦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研读课文,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敢说,并在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习氛围中,感受到沟通的快乐、阅读的愉悦。学习的信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潜能生”,在个性阅读中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话题,他们终于也会有正确的理解,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也会有让老师、同学赞赏的感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了勇气,树立起自信。长此以往,这种自信还会波及到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他们心中树立起“我能,我行”的思想,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围绕重难点精心备课,精心设问,把学生送进预定的圈子,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现成的结论。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要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读书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活动的追随者。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阅读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特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五、开展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此种方法适合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进行分角色朗读并把青蛙和小鸟的动作表情表演出来,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课文。
六、积累语感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课文中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修辞手法用得贴切、精妙的句子;对话、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句子;蕴含丰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句子;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的句子等内容就是教师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指导的对象。在对《清澈的湖水》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2、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则一带而过。因为这两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湖水两岸的景物比作各种人们常见的小动物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这句话暗示了小洁一直在寻找丢面包纸的垃圾箱。表达了作者具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