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卓越课堂 提高课堂实效

2016-01-13廖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卓越教学内容目标

廖平

摘 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问题、教学评价几方面入手,有效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实效;卓越;提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00-01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多年来,从“减负提质”到现在的“打造卓越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步伐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师生交流更加畅通、学生兴趣更加浓厚等。然而不少课堂热闹背后表现出放任浮躁倾向,教学效率并不理想,如学生写的少了、琅琅书声少了等。专家说,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不是看老师“表演”、“剧场”的效果、“花样的翻新”,而是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和创造有效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快乐想学、主动要学、自主探学。在专家讲座、各级各类培训以及赛课评课活动引领下,结合自身实践,我从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实践化,教学评价多样等因素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具体化

教学作为包含着多种要素的系统, 是一项复杂而而长期的工程。这意味着教学目标不可能一次完成。人们必须对其做出系统化的设计,保证整项工程的完成,目标分解正是在这个前提的基础上应运而生。

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便于对教学效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使用过程中,分解了的教学目标必须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与结构,并整理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对于某个教学目标来说,便具有两个不同的趋势,向下是不断具体化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在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上不尽相同,系统化注重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主休结构,采用综合思维,将零散的目标放到整个目标体系中衡定其地位与价值,所以往往从宏观的总目标出发,演绎各层各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的教学目标之间构成一种逻辑性条理性强的上下承接关系。李秉德(1991)先生指出,国外教学目标的研究倾向于从具体行为到整个体系的归纳方法,而国内则倾向于从整体目标到具体目标的演绎方式。所以国外研究强于目标的具体分析,而我国注重系统的目标体系。系统化与具体化这两个趋势虽方向不一,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化,离不开合理的逻辑的分解与分类,使目标之间上下连贯、易忽略目标的可操作性,流于形式,而无法适应学生特点和具体实践;过分注重具体化则容易失去整体的方向,也缺乏与其他目标的整体配合。系统化为具体化提供依据和方向,具体化为系统化提供可操作、可测度的步骤,两者相互补充。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应做到具体化趋势以“最适合学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采用分析思维考虑具体学习活动的编排,因地制宜,解决当前每个问题,具体更需要老师的智慧对教学目标重新理解,设计和分解。一般使用具体的可观察,评价的行为指标来描述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

“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自学—互动—检测”三段式教学法在应用中的关键就是教学内容问化。“教内容问题化”的核心,是提取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有效信息,编织息结构,形成信息网络;然后把信息网络进行加工,形成一个一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问题。再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教辅材料,使问题的答案规范化、科学化;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展示问题,开展讨论,再生成问题,升华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课本看过了,课也听了。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老师课堂上也讲授过,而且不止一遍,而做作业时往往会做错很多题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做作业前没有复习;学习时上课精力不集中;老师备课过程中没有深入钻研教材,对一些重点的关键词没有点强调。这就要求老师备课应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把教学内容问题化,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

三、教学过程实践化

环顾周围,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老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而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老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经过学生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把我讲的记下来”而扼杀。我认为,老师应当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构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践能力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评价多样化

课堂教学改革要点之十,是教学评价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中老师越来越注重运用评价这一杠杆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标准等作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一步步走向优越和卓越。老师应多几把评价的尺子,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针对达到的要求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课堂上,有的老师接二连三地称赞 “好”“很好”“真不错”等,这样称赞多了,也就无法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某些情况下,将评价形态由显在状态转化为隐性,反倒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对学生的精彩回答予以重复或强调、对某个表现出色的学生一个微笑等。

总之,老师教学中没有教学效果,不应埋怨指责学生,应从自身反思原因——反思自己责任意识强不、学识水平高不、课堂创新优不,并以此来鞭策自己树立高尚的师德、具有渊博的学识,增强课堂创新精神,有效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卓越教学内容目标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卓越之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