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忽视的传统文化

2016-01-13聂晶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咸鸭蛋鸭蛋文化

聂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11-02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称,“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这“共业”包括众多领域,诸如认识的,如语言、哲学、科学、教育等;规范的,如道德、法律、信仰等;艺术的,如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器用的,如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等;社会的,如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上述“共业”可概括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等四种类型。语文课本是一部百科全书,“共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何开挖教材中这些“共业”,使中华之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是语文教师在不冲淡听、说、读、写的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物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构成,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为我们日常接触最为密切的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提供物质保障。《云南的歌会》中有这样的服饰描述“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路南迤西一带以彝族人为主,彝族服饰形式多样,大多数的彝族女子穿长裤,心灵手巧的彝族女子能刺绣出美丽多样的图案,围腰上的装饰更是丝毫不能马虎。课堂上,我让学生先通过阅读文字,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再现画面,然后将我查找的图片资料出示给学生,一目了然,能歌善舞的彝族女子跃然纸上。

《端午的鸭蛋》中为我们介绍了高邮特产咸鸭蛋。咸鸭蛋大家都吃过,上这一课时,我特地带去了几个普通的咸鸭蛋,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观察并且品尝鸭蛋,回过头来读课文,文中描述高邮鸭蛋“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是通红的”“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我问学生:“这和大家刚才看到吃到的鸭蛋有什么区别?”学生颇有感触地说:“没那么红。”“不够油润。”“看起来没书本上好吃。”“当然了,高邮鸭蛋可是当地特产,名闻全国呢!”我说。“为什么高邮咸鸭蛋那么好呢?”我把之前准备好的资料投影出来:“据载,江苏高邮一带所饲养的鸭子个头大、毛皮紧、潜水深、觅食力强,一般都在水网地区放养,多食鱼虾,所生的蛋蛋质细,黄油多,平均每只重105克左右,比普通鸭蛋约重30克。每年清明节前,当地人将鸭蛋拿来腌制,一个月后即可取食。煮熟后的咸鸭蛋,颜色红而油多。早在乾隆年间高邮咸鸭蛋已成为席上珍品了。”“哦,原来是鸭子好,吃得也好,产的蛋自然也好了!”学生说。全班上下一片笑声。我紧接着说:“在名家汪曾祺心中,咸鸭蛋可不仅仅是美食那么简单呢,让我们一起深入课文去发掘他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情感吧!”兴趣提起来了,讲课文自然也就轻松了许多。

二、制度文化

物质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等。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就会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云南的歌会》就为我们描绘了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歌会的精彩片断。他们“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不远,却互不见面。”“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这些成员多是随性而至,应声而歌,自发形成组织。他们或是比拼歌技,或是招朋引伴,就是在歌唱的过程中,形成了紧密的民族向心力,把人们的心紧紧绑在一起,也正是因为他们,民间的智慧才得以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我特地在网络上找到了有关云南民间歌会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学生沉醉于其中,对文本的理解也更为深入了。

萧乾的《吆喝》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的商贩叫卖声。清纯悠扬的叫卖声似乎还包含着创作者的个性:有朴素的,有华丽的。叫卖声具有不同的风格:有简的有繁的;有写实的,有夸张的……一声声吆喝声充斥着大街小巷,招来了生意,热闹了街道,这不光是买卖经济的鲜活广告,更是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体现地区特点的语言文化。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吆喝”这个体现地区特点的语言文化,课下我布置了学生去采集自己家乡有特色的“吆喝”声,在课堂上分组展示,同学们感受了各地的文化气息,再畅谈一下这些“吆喝”的精彩之处,费时不多,效果却很好。

三、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以民风、民俗的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是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各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酒》中那由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橄榄八样东西泡制一个月而成的八宝酒给本就热闹的新年增添了色彩,文中的“我”还是小孩子,照理说是不能喝酒的,但是母亲却开恩允许“我”舔一指甲缝,怕喝多会因太补了流鼻血,但这么美味的“饮料”怎么能有个够呢,不知不觉已经把手放进杯子好几次。读到这里学生忍不住咽起了口水,都想尝尝八宝酒。但书上对作者的故乡只字未提,我便利用这个机会,查找资料,得知绮君的家乡在浙江温州,八宝酒是温州的特色,是一种保健酒,有滋肾补血,活血化淤的功效。受好奇心的指使,学生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知识。

利用周末的时间,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份调查作业:通过请教家中的长辈,到图书馆或者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等办法,假期回家再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详细记录下家乡过年及其他重要日子的风俗习惯,还可以拍摄照片或者DV作品,来向同学们展示交流。增长知识,练习写作一举两得。

四、心态文化

所谓心态文化就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包含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等方面。

《春酒》中写道:“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 ,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中国人有句俗语说“新年头、旧年尾”, 意思是说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与“春节”,所以过年时言行要特别谨慎,人们希望一年的开始能够事事顺利,有个好预兆。在春节时期有诸多禁忌,主要为了保平安,在来年事事顺利,文中说到的迎神拜佛,在民间是很重要的祭祀活动。祭拜天地,为了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拜财神,为了来年能财源广进;祭拜门神,为了能出入平安;另外还有祭拜灶神等活动,都是图个吉利,求个平安……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东西,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尤其是祭祀这样神圣严肃的活动,更要小心谨慎,因此这样的场合小孩子是不能乱跑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些文化知识,我让学生利用假期回家时间,在故乡进行了调研考察,把心得体会记录并制作成PPT。新的学期,学生圆满完成了任务,比以前单纯乏味的字面作业完成得好,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是被动的应付交差,而是真正的带着兴趣去实践学习。 我专门用了一节课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了作品展示,上面的同学讲得认真仔细,下面的同学更是听得饶有趣味,整堂课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课后,我布置了《故乡的________》的半命题作文,有了素材,学生写起来轻松自如,文章自然也写得好起来。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老师不光要当专家,更要做杂家。中国传统文化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语言文化的传播者,语文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忽略民间文化。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不妨将功利性的目的暂居次位,让同学们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和学生们一起去感受中国文化的伟大魅力,突显出语文课堂的文化味。

参考文献:

[1] 《中国文化概论》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咸鸭蛋鸭蛋文化
鸭蛋大约有多重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血压患者谨慎食用咸鸭蛋
高血压患者谨慎食用咸鸭蛋
『咸鸭蛋』爸爸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