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2016-01-13李官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法应用

李官平

摘 要:传统的教学大都是老师讲,学生听,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打破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本文针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谈谈几点方法。

关键词:教学法;高中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79-02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学生在自己对教材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想;通过课前预习,对不理解的知识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归纳总结典型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让课堂有问有答,师生互动。要想有效地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必须很好地掌握“问题解决教学”实践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通过概念设置问题,在疑问中发现数学规律。

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首先在问题的选择方面,应该尽可能选择合适的问题。其一,应该重视运用情境,以某种实际情境和需求为基础,切实解决现实困难;其二,选择的问题应该具备相应的探究性,即问题的答案可以多样化,根据条件的变化可以给出多种答案,具体的试验方法可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和自身的理解进行设计,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三,应尽可能避免问题陷入形式化,摒弃对教材的简单模仿,防止学生对固有知识的依赖,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中选取问题和题材,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数学基础知识,抽取出适合于实际运用的知识设置情境,巧妙地将基础知识寓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中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对问题的探究热情。

二、数学教学中予以引导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观察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学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知识缺陷,以此为基础对发生问题和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处理。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另一重要主体,在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主动参与,加强自身学习意识之外,还需要正确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然而这往往是学生最难达到的,在实践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问题的方向,混淆知识,难以将新旧知识进行合理联系,进而难以提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这一弱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提醒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主动分析问题,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提示,并且允许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与同学伙伴进行交流,集思广益,更快地建立思维构架,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并给予验证。

三、重视基本解题思想的渗透与训练

帮助学生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融洽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自觉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是“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会审题,能够对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由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实际问题非数学情景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在陌生的情景中去理解、分析给出的问题,舍弃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为此,引导学生从粗读到细研,冷静、慎密的阅读题目,明确问题中所含的量及相关量的数学关系。对学生生疏情景、名词、概念作必要的解释和提示,以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 其二,学会数学建模,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明白题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量的特点,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找到与此相联系的数学知识,建成数学模型。其三,运用转化,将建好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题目,根据实际意义适当增删,还原为实际问题。其四,学会归类运算,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已转化好的数学问题进行解题和总结;第五,学会反思,对已总结的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反思,找出不足;最后,还应该学会自行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了新数学知识后,应该学会在模仿学习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类似的数学问题,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四、以学生为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动机激发策略,即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具备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学习活动中来,并且注意活动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让学生由易到难地逐一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五、注重知识总结和梳理

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层:知识目标,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力目标,促使学生培养相应的数学思维方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了实现这三层目标,教师应该在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取相互交流的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和梳理,通常在学生对问题情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判断各个解决方法的利弊,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在最后,教师应该对问题中体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将知识同化到认知结构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和应用知识。

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实际要学知识,积极有效地采用问题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触动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摒弃旧角色,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尽快地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中积极实践问题式教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把 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把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把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 吴荣华.以生为本:“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运用刍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08)

[2] 王昌彬.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4)

[3] 王 广.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运用策略[J]. 文理导航(下旬). 2010(12)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法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