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课堂教学的尝试

2016-01-13谭吉林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讲授故乡课文

谭吉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14-01

《故乡》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也是我喜欢的课文之一。这样的文章,怎样讲授比较好呢?我的一次尝试让我获益匪浅。由于我的课堂一贯比较开放,开放宽松的课堂有时会不能按时完成内容,但就是这看似松散的课型有时会出其不意地产生好的效果。那一次讲授故乡经历了看似漫长但是极有意义的过程。

一、讲授过程概述:

第一课时:板书:故乡,请同学们默想,你的故乡,你记忆中的故乡?几分钟,短短的几分钟,我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了要求,有人要说了。接着,我说,把你对故乡的回忆用描述的语言和大家分享。大家分组表述,霎时班级沸腾了,有人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有人娓娓道来,饱含深情……我不好意思打断大家的热情,结果这个过程进行了十几分钟,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意犹未尽的样子,我让各个小组选派代表口述,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提出要求:能不能用描述的语言来描写你的故乡?故乡有没有代表性的人?有没有风俗?你真实的情感如何?就这样,一节课,我们都在说故乡,我也讲述了我的故乡。临近结束,我声情并茂地说:“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都和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用自己的慧眼观察,如何用自己的妙笔来描画故乡,却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回家构思故乡,看你能不能写出来漂亮的文章?”第二课时:当堂作文——故乡,由于有上节课的讨论和回家的构思,整节课很顺利,几乎所有的同学均在一节课内完成作文。第三课时:阅读故乡,和自己的故乡对比,无形加深了阅读效果,读罢两遍,关于这篇课文的所有问题均迎刃而解。第四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师生共同找寻这篇文章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这节课,我们发现了:故乡在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学生归纳得出,不论写什么都要倾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第五节课:伴着几首关于故乡的歌曲,全体学生共同修改自己的作文,当堂修改,结合家庭作业,完成作文。就这样,本来应该两到三节课完成的讲读课文,被我讲成了五节课,看看结果吧,故乡,这篇文章学得很透,学生理解很深刻。学生作文——故乡,写得超乎想象,批改、修改、成文,一气呵成。

二、讲授《故乡》给我的启示:

1、课文是个例子,课文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传统的课堂在讲授所谓的传统的讲读课文的时候那是相当的认真的,生怕有疏漏之处,担心有分析不到之处,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作用,学习的高层次是伴着兴趣的培养。本课,学习之前,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我没有考虑课时的要求,而是着眼于阅读、写作的统筹训练。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参与编写教材的想法,那么,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从自己的教学思路看,如何取舍,如何选编、讲授,我们教师有主动权。课文,就是课文,讲与不讲,他就在那里;教师,就是教师,你选择不选择,你有主动权,你是活的!

2、阅读和写作从来都是一体的。有的人专门探讨阅读和写作的衔接,我以前就是这样做的。蓦然回首,其实阅读和写作,从来都不曾分开过,在于我们是否真正思考和利用过我们的课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的过程如果伴着兴趣、伴着思考,那么阅读的效率会大大提高。阅读本身就有联想和想象,所以,阅读伴着构思是成立的,读写是一体的。我认为,读后感是练习写作的最优途径。想到人,就描写人,想到事,就描写事,可叙可议。用好我们的课文,用好我们孩子的最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3、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道法自然。教无定法,是老祖宗的古训,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的真理。我认为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我们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教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就是要明白和知晓自己擅长什么?要扬长,喜欢读,强化读;喜欢写,注重写;会说,就励志和激励;懂得炼字,就钻研遣词造句。我擅长提问,所以,我用几个小问题引入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我喜欢课堂上的即兴演讲,所以,学生写作之前的兴致,基本上都是我用语言来调动的。学生适应老师,我们做老师的,也要适应学生。教育从来都要因时而化,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也才能更好地培养我们的龙的传人!

心在,思考在,我们的美好和精彩就在!一堂课的尝试,让我收获了喜悦和精彩!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猜你喜欢

讲授故乡课文
故乡的牵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月之故乡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