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文需注意“五个一点”
2016-01-13曾为民
曾为民
摘 要:教育是国之根本,小学教育是学生教学的启蒙阶段,其影响力不可忽视。而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片能够让有效教学的种子自由生长、发展和延伸的肥沃土地。自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验)》以来,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教学带走了升学压力、减轻了课业负担、模糊了分数差距、拓展了课堂空间、培养了学生兴趣、着眼于学以致用、开拓了学生视野等等,使师生的教学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落实“双基”要求,构建民主、开放、对话、合作的课堂,并将学习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过程。本文将主要围绕“五个一点”来展开论述,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五个一点”;语文成绩;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91-01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而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学质量却相对落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站在教育一线的我们,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教学中,经常有同行讨论:怎样才能教好语文?生活中,经常有家长、学生问老师:怎么才能学好语文呢?我认为,教、学语文,需注意“五个一点”。
一、起点高一点
起点,是指教与学的起点。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多样,他们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这么说,有的方面,他们知道的不一定比老师少。如果教师仍然停留在惯性思维的起点上设计教学,必然会挫伤学生的认知尊严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太“小儿科”了,没有学习的挑战乐趣。怎么做到“起点高一点”呢?我们需要重视学生课前研学。老师事先设计好有一定探究性的“导学案”,让学生带着思考、带着问题提前走进文本充分研学,然后带着感悟和困惑走进课堂,在课堂同老师进行平等的、较高层次的对话交流,让智慧在课堂碰撞。
二、容量大一点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篇课文往往要教两至三课时,少、慢、差、费现象突出。其实,小学语文课文选文95%以上是白话文,意思明白如话、浅显易懂。这样的文章一定要“细嚼慢咽”吗?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早就探索出一条语文教学的高效之路:别人一学期学二十篇课文,她教九十多篇课文。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行之有效!如何做到容量大一点呢?一是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教一篇带几篇,突出主题理解;二是文体阅读,围绕某一文体,教一篇带几篇,突出文体特色;三是写作阅读,围绕一种写作技法,教一篇带几篇,突出写作方法。
三、语用多一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读书、实践、积累、感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教和学的落脚点应致力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一是发现文本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学习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具体说就是,从语言材料看,为什么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从语言结构看,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句式、段法、篇法,而不选择那样的组句构段、谋篇布局;从表达方法看,为什么运用叙述而不是说明,为什么展开议论而不是抒情等等。二是运用从文本中学到的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通过口头、书面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见闻、思悟,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言语材料的运用。
四、视野宽一点
视野宽一点,是指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视野要开阔一些,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本语文书上。语文课本当然要教好学好,它代表国家意志,但仅靠一本语文书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够的。吕叔湘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辽阔。教师的课程视野决定学生的课程视野和思想视野。因此,我们教师的课程视野要宽泛。我们要借助课本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也要主动将视觉触及到课本以外的内容。我们要关注教材文本,也要关注课外文本;要关注童话散文,也要关注国学经典;要关注古代神话,也要关注现代绘本;要关注中国童话,也要关注世界儿童文学……
五、积累厚一点
古人讲厚积薄发。厚积,首先需要解决积累什么的问题。孙双金老师曾说:“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暂时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所以,厚积的应是语文经典,经典的文本是种子文本,它能在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生长出新的经典。积累分成两类,一类是熟读成诵、滚瓜烂熟的积累。它包括唐诗宋词、历代美文、国学经典。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量的积累,是儿童的语文童子功。另一类是博览群书、开卷有益。“学愈博,则思愈广”,通过博览,打通视界,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思接千载,神通八极。这是质的积累,是思想的积累。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注意上述的“五个一点”,此外,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武玉鹏.“回归传统”不是语文课的出路——兼论传统语文教育的当代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2010(05).
[2] 杨小微.从“终身”看“基础”——对基础教育之“基础性”价值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9(09).
[3] 李伟平.追寻学科本真 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8(Z2).
[4] 宣 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5] 吴 玲,郭孝文.有效教学:让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J].中国教育学刊,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