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拓展性教学研究,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6-01-13关春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活动

关春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76-01

以学生为中心,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高质,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既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又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是小学科学课堂担负的重要使命。但是小学科学课所占课时不多,而课上的活动又是一个挨着一个,如果时间稍微掌握不好,课内的40分钟就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又会造成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开展得更好,达到高效、高质,使每位科学教师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下面就如何通过开展拓展性教学研究,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激情导入,引人入胜。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熟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如果能做到引人入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是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悦地学习科学知识。

多年教学实践足以证明新鲜、惊奇的实验现象最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同时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我经常运用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有趣的小实验,“小魔术”导入新课。例如在讲《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我用实验仪器做了一个“热胀喷泉”,上课时,我问学生:“见过喷泉吗?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喷泉,你们想看看吗?当我把事先准备的热水浇在密封好的中间插有一根玻璃管的烧瓶外壁时,瞬间一个水柱从玻璃管内喷涌而出,学生一片哗然,一下子产生了好多的疑问,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已经开始了。

其次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对新课的学习,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再讲《探索月亮的秘密》一课时,我用“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导入。在认识星座时用“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导入。用物理博士“用冰取火”引入对《凸透镜》一课的学习等等。

科学课的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还可以利用游戏、竞赛、猜谜语、多媒体课件等等。但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教师认真构思,在教科书原有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巧妙的拓展,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引导探究,层层深入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即是科学学习的途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的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发现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困惑和求解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所以我在教学时尤其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再讲《磁铁的两级》一课是,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条形、环形、蹄形磁铁后,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根据观察学生提出:“磁铁为什么两端要漆着不同的颜色”?“为什么两端分别写着不同的字母”等等的问题。并由此不断自主地去发现一个个新的问题,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地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多角度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的时候才真正地意味着学生自主探究的开始。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和保护学生这种天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更要把学生这种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引导科学探究活动中来。探究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学生不断引入探究之路,创新之门。

2、探究从动手实践开始。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是每个学生成长所必须经历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得到锻炼。为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敏锐地发现新规律,提出新问题,然后大胆地去设计实验,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新的理论。如在讲《植物的一生》时,我带领学生一一播种了“凤仙花”,“蚕豆”,等植物,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亲历了从播种到管理到收获的全部活动过程。学会了观察、记录、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特别是当他们看见自己亲手种植的凤仙花等植物开花、结果时,他们深深体验到了成功和收获的喜悦。为此,我们科学教师克服教学仪器的短缺,实验室不够,教学资源不足等多方面的困难,尽可能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的状态,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受到重视,这样得到的知识记得牢,理解得深,用的活。

三、巩固迁移。拓展延伸

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单纯靠课堂四十分钟的探究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巩固迁移是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扬开拓精神,运用当堂所获得的科学结论,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出发,结合探究活动的实际情况,把课堂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向课外拓展延伸。尽量让学生学有所用。如在学完“运动和力”单元后,我们组织全学年进行“赛车比赛”,在学完“磁铁”单元后开展了“谁做的指南针最好”的评比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对科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把知识转换为能力。同时是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探究兴趣长时间得以保持,使学生善于重组各种信息,展开创造性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

总之,要使科学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师不仅要从教学的设计,探究过程,拓展延伸的内容和方法上下功夫,还要注意关注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价值的取向等等。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还需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应做到多反思,多实践,多调整,让我们的课堂日趋完善,高效、高质。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