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6-01-13宁太兰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课前预习培养

宁太兰

摘 要:通过课前预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良好的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课前预习;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38-01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此本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前预习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开展课前预习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存在着以下四大好处:

1、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克服学生学习的随意性,潜意识完成任务,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潜移默化地训练,这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2、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在听课时抓注重点,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在教师讲解时,他会回忆预习中了解到的程序,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会成为学生关注的部分,而专心听讲,主动而又重点地学习,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创新的核心就是要提高生产力,而效率的提高就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一旦养成效率优先的意识,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时间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就为教师实施深层的教育和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就为师生的互动创新提供了时间上保证,更有利于创新教学的开展。

4、课前预习是学习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通过长期的、严谨点滴的训练为实现的,在长期的教学我发现: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计算的准确性更不容忽视。中高年级学生方法问题、思路问题直接成为教学的核心问题。只有在课堂上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为更好的解决学生“内化”的问题,因此我特别注意学生的“自我反馈”,也只有在课前预习储备的基础上才能为课堂和升华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我的实践发现,在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在传统的基础上((1)新学期开学之前,我让学生通读教科书,粗略了解新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2)粗读每一单元,了解它的大概内容,找出重点和难点。(3)细读每个例题,勾出已懂,不懂和似懂非懂的地方。)标新立异,适当增加难度和增添多元化的预习方式。

一、创新预习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预习情景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预习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预习情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鼓励他们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预习成果,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交互合作预习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预习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例如,在预习中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计算水流速度……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预习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通过实践活动的预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引导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预习。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之课前预习的精心准备是课堂高效开展的基础,通过课前预习,能够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要更好地把握课前预习这个环节,通过各种刺激诱发学生大胆的假设和求证,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课前预习培养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