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绽放

2016-01-12陈缨吴海妮

曲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清音曲艺牡丹

陈缨+吴海妮

一、坚守换得牡丹开

2012年9月15日,两年一届的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颁奖仪式上,一位典雅的女孩手捧牡丹奖杯,就像一朵绚丽绽放的牡丹花。阵阵掌声中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就是第七届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任平。任平是四川清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师承原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老师。“牡丹奖”是中国曲艺最高奖项,具有国家级权威性。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任平来说,摘得“牡丹”,又何止付出十年工夫。

1991年,任平成为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曲艺班的一名学生,开始了四川清音学习之路。毕业之后,分配到成都市曲艺团工作至今。1996年正式拜程永玲老师为师,曾代表国家赴奥地利、法国,中国香港、台湾、澳门等近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赛和演出,受到中外专家和观众的高度好评。2008、2010年登上“牡丹奖”舞台,分别以《赶花会》《春到龙门山》获得提名奖,2012年终以一曲《中华医药》摘得“牡丹奖”的表演奖。

二十余年来,任平始终坚持并热爱着四川清音,四川清音已经成为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学习清音的同学多已转行,但任平坚持下来了。她从一个青春少女变成了成熟有魅力的女性。程永玲老师说:“任平能走到今天,就是热爱和坚持。”因为对曲艺事业的执著、专注,她放弃了很多可能为她带来更多名利的机会,一心选择了四川清音事业,投身于传统曲艺艺术。“在当时,四川清音这个曲种,由于大环境的原因,注定演员需要坚守,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成长。其实任何事业都需要坚持和坚守,只是学习传承四川清音,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作为一名女性,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且不断带给你惊喜和成长的幸福感,我认为自己很幸运和幸福。在坚守与寂寞中,我并不以此为苦,而是以此为乐。”是的,在当今信息高速路上,现代的、传统的、本土的、外来的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快餐化的文化消费,加快了许多传统文化演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四川清音也不例外地成为其中一员。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坚守,并以坚守为幸福,满心热爱地传承我们的传统艺术文化,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值得尊重。

坚守换得牡丹开!2012年,对于36岁的任平来说是一个丰收年,获得“牡丹奖”、成家、晋升为团长……立业成家!任平说:“老天很眷顾我!”其实,在“眷顾”的背后是辛勤付出的汗水。二十多年的努力、坚持,才有了今天成就斐然的任平。

在师父、朋友的眼中,任平是一个不做则罢,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人。三届“牡丹奖”,前后六年,加上前期准备,至少要七八年。在这七八年的光阴中,全心全意为着热爱的四川清音,她并不太看重这个奖项给自己带来的荣誉,而是希望通过“牡丹奖”锻炼自己,让专家、观众认可自己,更期望通过自身的被认可增强四川清音在中华曲艺百花园中的影响。

二、秉承传统,开拓创新

1、磨炼代表作品

作品是艺术传承的载体,对于任何一种表演艺术来说,作品都非常重要。一个演员要有代表作品才能被专家、观众认可,同时作品也是演员不断进取的里程碑。任平参加过国内外很多演出与比赛,也演唱了很多作品,代表作有《锦水吟》《赶花会》《春到龙门山》《中华医药》等。任平在四川清音演唱和表演方面,既根扎传统、秉承师风,又能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锦水吟》可以看作是她第一个标志性曲目,是她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的标志。这个作品曲调舒缓,唱词秀美,非常具有四川特色。任平清亮的音色完美展现了四川清音的秀美、婉约的特色,同时在演唱中加入女声伴唱,非常精彩,折服了许多观众。该作品曾荣获全国戏歌大赛演唱奖、西部民歌花儿邀请赛银奖、河南马街书会全国鼓曲大赛金奖、第二届戏歌大赛荧屏奖等。

《赶花会》是一首非常接地气的作品,以花与四川美食为词,唱出了特色美景以及成都人悠闲自在、享受自然的幸福生活。“姑娘来了,花会开放,浣花溪一条杠。红蓝绿紫粉黛黑黄,一夜春风雨,江山换新装。茶花似面庞,兰花香暗放,牡丹芍药竞芬芳。花似海、人如潮,花香人更香。青羊宫里庙宇堂皇,二仙庵里楼阁清凉……”,“酒馆食堂花香菜香,赖汤圆、叶儿粑,咚咚咚一炮三响,龙抄手、钟水饺,还有素面大王;夫妻肺片、川北凉粉,海椒、花椒、葱蒜姜,辣呼儿辣呼儿又辣呼儿”……

《春到龙门山》是2008年为汶川大地震而作,歌颂灾后重建的美好家园,以此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救援人员的崇敬之情、对受灾群众的关心和鼓励、对灾后重建的憧憬和展望……爱国、友善、和谐、仁爱等精神内涵,都从唱词中流露。

《中华医药》,几乎每一句唱词都有中药名,而古老的中药经过匠心独运的排列组合,却发挥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做事要生‘细心草,为人要吃‘厚朴药,脸面不能‘五加皮,知廉知耻在心窝,为人处世‘无漏子,左邻右舍要‘百合,‘苁蓉莫当‘急性子,遇事不缩‘乌龟壳,‘狼毒不能有‘半夏,一颗良心像‘琥珀,宁为玉碎不‘寄生,不为瓦全而‘独活,正义好比‘飞刀剑,除恶敢用‘千斤拨,‘王不留行我敢走,‘千层塔上朝天歌……”《中华医药》,不仅把许多中药名谐音和字面意思组合出更深的含义,还做到了以小见大,从我国传统医学的药名和疗法中传递出人生哲理,更提升到了“大医医国”的高度,作品热情歌颂了中华文明,抒发了对中华文明的挚爱。

从《锦水吟》到《中华医药》,作品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浓郁的中华大地特色。在表演方面,任平坚持“旧中有新,新中有根”的创新原则。所谓“旧中有新”是指传统的曲牌可以新唱,《锦水吟》就是一典型例子。“新中有根”是指新的作品在保留四川清音经典唱腔与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具有现代特点的和声配置、时尚的演出服装、舞蹈表演的新增融入等方式,丰富了清音的舞台表现力与观赏性。任平在演唱方法上借鉴民族唱法中的气息支撑,高音区的音色圆润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音域也比较宽广。声音更具感染力和美感。这样的声音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扩大了四川清音的受众面。

2、着力传承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任平一心想把四川清音发展起来,“到苏州听苏州评弹,到成都就听四川清音”。这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的愿望。因此除了演出之外,她一直致力于四川清音的传承工作,如今仍在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培养曲艺新人。2011年,由政府立项的金牛区区级“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少儿清音》于成都市马鞍小学校开题,为普及四川清音艺术的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她义不容辞地担任起成都市马鞍小学校四川清音课程的指导顾问。

三、“牡丹奖”背后

任平对事业执著、上进、虚心,生活中与人为善、热情助人,得到了很多专家、老师的肯定与喜爱,大家都愿意帮助她、与她做朋友,因为在他们眼里她是一个取得成绩后不骄不躁、德艺双馨的好演员。大家都愿意为她的每一个作品、每一句唱腔、每一个表演从自己的角度提出宝贵意见,从而使她的作品呈现更完美。任平获得“牡丹奖”,想感谢的人很多,尤其是要感谢老师、父母、同事、朋友们的支持。

1、恩师如母

任平说:“师父对我很好,就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参加“牡丹奖”,作品很重要,从选曲到唱腔,师父都严格把关。《中华医药》最初是师父听到的一个作品,后来根据任平的嗓音特点,又与词曲作者进行了反复的修改,最后呈现出完美的作品。任平回顾说:“师父当时在外地出差,连夜赶回帮我修改作品,从音域、唱腔、表演等各方面为我量身打造。师父身体不是很好,但她要求我每天到她家,她亲自抱着琵琶为我伴奏,一句句地处理唱腔、发声、咬字、运腔、韵味……”—“严师如母”,这几个字用来形容程老师再恰当不过了。

程老师回顾当时比赛的情景也甚是欣慰,字字流露出对任平的爱与肯定,所以这次演唱《中华医药》,作品非常重要,在任平演唱作品的6分钟内,专家、观众响起了无数次的掌声,“我在台下看到她身着白色旗袍典雅地走出、灵秀的外表,一出台就赢得满堂彩!我作为她的师父,觉得四川清音的传承后继有人了!”评委说:“这个节目一出来就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任平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在过生日之前接到获奖的通知,师父就很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祝贺你获得牡丹奖的表演奖!当时我就激动得哭着说不出来话了,师父也在电话那头哭”,是啊,连续参加三届“牡丹奖”的比赛,加上前期准备时间,八年光阴中所倾入的心血与汗水不能仅仅用时间来衡量,用任平自己的话来说:“我觉得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得到了认可,其实我参加比赛更多是希望让全国的艺术家们、老师们看到任平,看到这一种地方曲艺还有这么一个年轻人在坚守!”。

师父的严爱、任平的执著,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曲艺人为传承地方传统曲艺所付出的努力。

2、父母鼎力支持

“有这样的父母,我真的觉得很幸运。我的母亲从不会梳头,到能为我上台演出梳头做造型;我的父亲从完全不懂四川清音打击乐,到能为我完整地制作出四川清音的鼓板……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任平的父母都是平凡的人,原本不懂四川清音,但他们为了女儿愿意去学习、摸索,多么平凡而伟大的爱!

任爸爸制作鼓板,工序繁琐,从选材到制作,常常要花费一年半载,在制作过程中灰尘很多,很伤身体。他眼睛不太好,制作时又不能戴眼镜,因为眼镜会起雾、蒙灰,干扰视线,只能艰难地使用肉眼观察。即便这样,任爸爸一做做了十几年。

做鼓板在原料选取一环就十分考究,先选竹节,然后去脂。就去脂这一道工序,任爸爸摸索了两三年,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放过任何一次请教机会。“一次我去怀远,看到有个老人在卖竹子做的烟缸、竹杯。我就去请教他关于竹子脱脂的方法,可他就是不说。最后我又反反复复找了他几次……”最终老人被任爸爸的执著和真诚打动,才告诉了他竹子最好的脱脂方法。

鼓架子,是任爸爸的创新,这里面也包含了浓浓的父爱。任爸爸觉得娇小的女儿外出演出,拎着老式鼓架很笨重,就用相机架改成了鼓架,改良之后的鼓架方便携带。

为了女儿挚爱的四川清音,任平的父母以女儿的事业为中心,陪着她成长。

3、深得词曲老师厚爱

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任平得到很多专家老师的帮助,如几位长期合作的词、曲作家,曹正礼、王持久、严西秀、蓝天、林亚平、秦渊、向盛、彭涛老师等,任平称他们是事业中的“贵人”。《锦水吟》是蓝天与严西秀两位老师为任平量身打造的;《春到龙门山》是王持久作词,蓝天作曲,为任平参加第六届牡丹奖而创作;《中华医药》是秦渊作词,向盛作曲,林亚平编曲为任平参加第七届牡丹奖而创作的。这几位老师不仅熟悉四川清音的曲牌,也了解任平的声线,所以每次合作都很愉快。同时,任平直率、爽朗的性格以及在四川清音演唱方面的天赋也深得各位老师的厚爱。

四、“牡丹奖”到培英计划

2015年6月,中国曲艺家协会推出了“曲艺英才培育行动”,这是响应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号召而展开的活动。“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荣获过中国曲艺“牡丹奖”的中青年曲艺人才中遴选出10位培育对象,从2015年起,两年一批,共三批,每一批10人,任平首批入选。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牡丹奖示范引领作用,为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曲艺人才提供更系统、更有力的支持”。

从“牡丹奖”到“培英计划”,当任平再次拿到奖杯的时候,思绪万千,“我非常喜欢四川清音,她带给我太多惊喜,让我不断成长,让我走出去,让四川清音的美得到观众、专家认可。拿到了这个奖杯的时候,那些记忆深处的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各种情绪在两三分钟内一起爆发了!”。

关于这次培英计划,任平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首先是舞台,希望有一个专门展示四川曲艺的舞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使四川曲艺得到推广,让本地观众与外来游客在成都就有“听四川曲艺,品四川清音”的期待。第二,突出成都市曲艺团的特点,成都市曲艺团有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在全国都很少见。她期待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排一台有成都地域特色的优秀曲艺演出。

这仅仅是被列入培英计划的初步想法,在采访中,任平充满信心地说:“我一定会好好地来做这个事情,好好地做这个培英计划。”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点能影响一个面,希望能够得到政府认可和支持,让他们愿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四川曲艺。因为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需要政府和人民重视和关怀,才能把这些优秀的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五、结语

采访中任平多次提到四川清音大师李月秋先生在国际上首获金奖的《布谷鸟儿咕咕叫》,这是四川清音代表性曲目。2008年在奥地利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合唱节上,由任平担任改编为合唱曲的领唱,第二次又获得国际金奖。今天再次谈起《布谷鸟儿咕咕叫》,一是传承之意,再是希望四川清音的传人们,能飞出更多的布谷鸟儿来,希望四川清音能在全国曲艺的蔚蓝天空中飞翔得更高!

祝愿四川清音的明天更加美好,感谢任平能够坚守传统文化艺术,为我国传统曲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作出的贡献,呼吁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喜爱—坚守—传承传统曲艺艺术!

猜你喜欢

清音曲艺牡丹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南风清音——南方风景青年油画五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梅魂
《曲艺泉城》
牡丹
寒溪
赏牡丹
雨后山中漫步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绿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