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前瞻

2016-01-12李飞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李大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李飞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李大钊,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该文通过对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以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对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李大钊 政治经济文化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b)-0009-01

1 在政治层面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大钊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前,李大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李大钊经历了重要的三个阶段即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转变,马克思主义者。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的转折点,该时期各种思潮传入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们积极学习新思潮,探寻救国之道。该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包括:北洋军阀的专制主义、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无政府主义提出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胡适的实用主义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宣传的马克思主义。进而五四时期也成为了李大钊政治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李大钊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弊端,开始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产生怀疑,俄国的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作为优秀的青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受到日本河上肇的影响就开始接触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知,五四时期李大钊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付诸于实践,李大钊对当时抨击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政治层面上提出了中国在这段时在应建立什么形式的国体、政体以及如何治理和建设国家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不适用于中国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修正,在实践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于这一层面的研究,应以五四时期为时间切入点,深入研究李大钊在五四前后时期政治思想的转变,强调无产阶级的重要性,组织创建中国共产党并对中国未来的道路问题提出设想,重点研究在其提出的中国应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思想,并且该思想对中国后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影响进行研究,形成一个整体的脉络,深入剖析在政治层面上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在经济层面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由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转向开放的商品经济。李大钊作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由于李大钊的主观认识受到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其经济思想也受其影响开始产生了变化。十月革命是李大钊经济思想产生变化的转折点,十月革命之前主要是以进化论为基础的世界观来对当时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带有一定的进化论色彩;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接受并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社会形势,分析出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蓝图。李大钊的经济思想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在改造中国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性。其经济思想在经济层面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对李大钊经济思想的研究,能够更加清晰地分析出李大钊是如何在经济层面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于这部分的研究,应以十月革命为时间点切入,深入研究李大钊在十月革命前后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总结其经济思想的特点,重点研究李大钊后期的经济思想,在这段期间李大钊重点分析了中国的经济现状,如社会经济结构、农业、农民、工商业等问题,并针对于当时的经济李大钊前期提出改造社会经济的思想,在后期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开始宣传资本论并对中国走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适合于中国的设想。并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经济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由此观之,加强这一部分的深入研究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李大钊在经济层面上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 在文化层面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为产生于19世纪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能够在落后的古老的东方大国生根发芽,这与中华民族精神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李大钊不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先驱者。他的一生都在寻找适合于国情的文化发展道路,其思想中的大同主义、民本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等观点有着一定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所以,对于李大钊的文化观研究的深入也有利于探寻李大钊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开始受到了西方各种文化的冲击和洗礼。面对于这种冲击力之下,中国的文化将何去何从,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李大钊积极参加各种文化运动,分析出西方文化的矛盾和弊端,于是开始寻求行的文化前进方向,对中西方文化进行调和,正值俄国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给李大钊以启示,李大钊在批判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认清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弊端,而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李大钊看到了中国文化道路的前进方向,提出文化“第三文明”的设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层面上的中国化历史进程。对于这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大钊的文化观中对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第三文明”理论的深入剖析,李大钊如何利用这一理论对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进行指导,例如为新文化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清了阻碍,在文化层面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 [日]一海知羲.河上肇中国[M].东京:岩波书店,1982.

[2] 张志华,李大钊的办报业绩与新闻传播思想[J].史学研究,2004(12):52.

[3] 李大钊文集(下)[M].人民出版社,1999.

[4] 李维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6).

[5]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4.

[6] 缪小勇.浅谈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3):5-7.

[7] 李大钊传[M].人民出版社,1979.

[8] 刘硕,王越芬.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J].学理论,2010(36).

[9] 李大钊.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0] 李大钊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 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李大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李大钊《青春》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