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

2016-01-11邓松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意识体育学校

邓松

摘要: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它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是培养终身健身者最理想的阶段。本文在对广州社区体育爱好者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有效衔接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学校体育;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106-03

终身体育作为当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不管理论探索还是实践探究,其最终目的都是培养终生健身者。

如何才能培养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终身健身者,解决现实体育状况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之间的差距问题,必须尽可能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营造适宜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土壤,让人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这过程中,学校体育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成为重中之重。

一、问题的提出

2014-2015年,笔者曾对广州“老八区”(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萝岗)的各个运动场所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体育爱好者进行过一项关于终身体育的调查研究。调查的对象为具有一定体育运动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能,属于具备参与体育运动意识或具备终身体育意识雏形的人群。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255份,回收问卷25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37份,有效率为93%。为了检验问卷调查结果的可有效性和一致性,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些数据引人深思。在关于“体育运动兴趣产生的原因”上,仅有12.3%的调查对象选择“学校老师引导”,这一数据远远低于“自身需要”(32.6%)、“家人朋友影响”(27.3%)、“媒体及偶像影响”(21.6%)。

在“运动技能获得方式”上,38.1%的调查对象运动技能的获得主要方式来自于“自学”,30.3%来自于“家人朋友指导”,仅17.7%来自于“学校教育”,11.4%来自于“社会指导”。

这些结果有异于平常认知。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是体育兴趣产生和运动技能获得的关键环节,可调查结果让人出乎意料。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反思: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是不是没有做到位?学校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是不是应该改革学校体育教育中种种不足来解决现实体育状况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之间的差距问题,进而培养终身健身者?这些都成为极富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学校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中的作用

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明确指出:“终身教育显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伸,它包含着对每个人生活的基本问题采取新的态度、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可见,学校体育不是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是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人们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在我国,处在学校体育年龄段的学生多为6~23岁,这是一个从学龄儿童期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在这时期里,学生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接受体育的知识与技能,开始全面锻炼身体,体育意识开始萌发,是培养终身体育的重要时期。

在学校体育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和体育意识培养情况,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影响人的一生。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出现驼背、脊柱侧弯、呼吸机能差等不良现象,到了成年以后往往难以弥补,极可能成为终身缺陷。面对改善终生体育观念欠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低下、体育能力不尽人意的严峻事实,学校的体育教学就必须以终身体育为主线, 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 强化终身体育观念,达成学校体育目标与终生体育目标的统一。

三、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有效衔接的主要途径

1.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使学生从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的重要原因。体育课的内容应有序地拓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允许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应及时做出调整,破除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体育教学目标的旧观念, 树立以健身为目标的终生体育观念,合理安排一些使用价值较高、技能性强、有特色和魅力的运动项目, 如武术、游泳、瑜伽、拉丁舞、医疗保健、健美操、养生、球类、韵律操等,供学生自由选择,使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 体验成功, 并持之以恒, 直至终身。

要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需要满足学生的感性动机与好奇动机。为此,学校体育教育应该积极改变现有的训练对象成人化、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过程公式化、结果评价片面化等现状。这要求体育教学除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外,还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完善学校体育社团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同时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等的必要的物质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节、运动会、各种体育赛事等,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魅力风采,体验到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

学校体育在实现终身体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

2.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学校体育教学资源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最直接的实现者和体现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灵活的体育教学方法合理交叉使用的能力,从而使得教学方法呈现多样性。

教师动作讲解的风趣幽默,动作示范的规范优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灵活的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平台讲评学生练习的错误动作,用光、电、声、音等来丰富传统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懂得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灵活采用竞赛性、多样性的教学手段,能增强课堂的有效性等。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体育教师更应与时俱进,不断自我进修,切实提高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懂得将最新的体育资讯融入课堂,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的氛围和魅力,于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并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很多人都说体育经费与场地、器材缺乏,是影响学校体育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但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通过学校依据优惠政策、财政拨款、企业赞助等形式获取体育经费支持并非朝夕能够解决问题。

在客观条件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的情况下,对现有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成为了优化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方式。学校应依托人力、物力、财力、网络等资源,因校制宜,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学条件,发挥器材、场地、师资等多方作用,努力实现校外资源和学校资源的有效结合,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重庆市万州区在整合区域教学资源中实施优势互补策略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相近的兄弟学校在教学、教研和管理中相互学习,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时,在人力、场地和器材等帮面相互支持帮助,大力推进专项讲座、师生竞赛、观摩交流等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走出去、请进来、片区合作、全区一家、资源共享”的优良传统。

3.突显学校体育特色教育,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强调用人的一生作为坐标,强调运动项目的价值性和运动者的自主性, 从而使体育运动更贴近生活, 贴近心灵, 贴近人性。

一直以来,体育教学十分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获得,然而这种运动技能的获得,常常是割裂的,是某个运动项目的某部分技能,而非体育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生未能获取运用体育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实践。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系统地认识到体育对身心全面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及效果,人体的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卫生知识等。掌握了体育基本知识和理论,才能有效进行科学锻炼。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学过体育和有体育基础的人,在进行体育舞蹈、韵律操、武术、器械等运动项目时,无论在动作掌握的速度上、动作展现的形态上还是锻炼效果上都具有显著的差别,体现出不同的体育能力。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并不等于让学生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

为此, 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凸显学校体育特色教育,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运动时间、练习的次数、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自我调控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常见的职业类型推广相应的体育项目,如对于伏案型的职业,推荐健身跑、篮球、羽毛球、健身器械健美锻炼等;对于交往型的职业,增加形体练习、交谊舞、体育舞蹈、韵律操等交际性运动。通过切实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技巧,认真普及体育分类学知识,让学生普遍了解各类体育范围的划分, 懂得在不同的年龄时期、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 如何坚持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当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会了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和身心特点, 选择相应的锻炼内容、制定锻炼计划、独立进行体育锻炼时, 这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4.学习借鉴国际社会终身体育的成功经验

终身体育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终身体育事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借鉴学习、改善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

纵观国外终身体育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早在1978年,日本的体育学习指导纲要就明确指出:“应将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联结起来,教师在教学指导上应让学生终身热爱体育运动,不仅要在锻炼体力、塑造人格及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而且要让学生体会各种运动的乐趣。”而美国加州体育课程标准则强调:“学校体育计划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断强调终身练习习惯的培养和保持,提供关于怎样获得和保持体育运动能力的教育。”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各国纷纷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凸显指导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在学习评价过程中,突出三个“相结合”,也就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个体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为了保证终身体育的贯彻与实施,各国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和体育发展计划,如法国的《职业继续教育改革法》、日本的《关于面向21世纪的体育振兴措施》、英国的“青少年锻炼战略开发计划”等,部分国家甚至成立专门机构来推动终身体育的发展,如日本的“终身体育推进委员会”。这些国家在终身体育的理念探讨及实践尝试中,都比中国走得快、走得远,可以成为我国终身体育的学习蓝本。

此外,发达国家在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攒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都可以为我国终身体育学习、借鉴。

四、结语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通向终身体育的桥梁,学生在学校这个终身体育的入门期里,通过体育教育既可获得健康的体魄,又能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既能体验体育的魅力,又能促进身心健全发展;既能培养体育兴趣、意识、习惯与能力,又能在体育锻炼中、在运动中、在对抗中发掘自己的潜能,找寻体育的美感,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学校体育应该积极构建体现多元化、差异性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全面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解读.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启示[EB/OL].http://www.pep.com.cn/tiyu/jszx123/kcbz/kbjd/201008/t20100831_848808.htm.

[3]曹社华.中外终身体育教育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08):20-21.

[4]王宁.论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116-119.

[5]林彬.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06):111-113.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意识体育学校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消防意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