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效果对比
2016-01-11徐卫东
徐卫东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 江苏 仪征 211900)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小肾癌是指肿瘤组织的直径≤4厘米的肾癌。在临床上,开放性手术疗法是治疗肾癌的主要方法,但具有创伤性大、易导致术后不良反应等缺点。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膜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在治疗小肾癌方面得到了推广应用。本研究主要对用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和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的22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到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肾癌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7例,其年龄为22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51.5±13.9)岁。这些患者在术前均经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被确诊患有单侧的小肾癌,其肿瘤的直径均小于4cm,其肿瘤的平均直径为(2.5±1.0)cm。这些患者均经临床检查排除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其肾功能的指标正常,其非患侧肾脏的功能正常。将这些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14例)与B组(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A组患者采用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案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其取健侧卧位,充分暴露其患侧的手术区域,在其髂棘上方2cm处置入10mm的套管针(trocar),制造气腹,然后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各层肌肉至腹膜后间隙。将腹膜推开,使用自制的气囊建立腹膜后腔,在腋前线及腋后线分别做一个5mm的切口和一个10mm的切口(在必要时可在两个切口之间再做一个5mm的切口),分别置入套管针。用超声刀打开肾周筋膜等组织,游离肾脏,置入超声探头,观察肾脏肿瘤的部位、大小及其周边血管的情况。在完成超声探查后游离肾动脉,以bulldog血管夹阻断肾动脉。待肾实质变色后,在距肿瘤边缘1cm处将肿瘤完整地切除,并经孔道取出。对出血部位进行电凝止血,将断裂的血管用可吸收线缝合,在确认止血效果良好后缝合肾实质。对术区进行检查,若无异常的情况可关闭气腹,退出套管针,闭合各穿刺孔,并留置肾旁引流管。为B组患者采用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案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其取健侧卧位,在其髂棘上方2cm处置入10mm的套管针,用自制的气囊建立腹膜后腔,在其患侧的腰部置入三个套管针做为操作通道。将肾脏分离至肾蒂处,将肾动脉游离3cm左右。为避免发生意外出血,可在肾动脉及肾静脉的近肾段处放置两个锁扣夹,在肾动脉及肾静脉离肾脏较远处放置一个锁扣夹,然后依次夹闭剪断肾动脉及肾静脉。将输尿管游离至腹主动脉与髂动脉的分叉处,将其离断,然后对其断端进行闭合处理[1,2]。
1.3 观察指标 在术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留置引流管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肌酐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分析 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放置引流管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分析
2.2 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其血肌酐值的分析 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其血肌酐值的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小肾癌的检出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以前,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是治疗小肾癌的主要方法,但此种手术对人体的创伤性较大,易导致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可延长患者术后康复的时间[3,4]。在采用腹腔镜技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可多角度、清晰地观察肿瘤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从而可显著减轻手术操作对其病灶周围组织器官的损伤,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采用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可避免损伤腹膜及腹膜后的肠道,在短时间阻断肾脏血流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的肾单位。任立新等人[5]研究发现,与采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相比,采用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创伤性较小,手术的时间较短,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而且可保留大量健康的肾单位。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放置引流管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6]。
综上所述,采用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与腹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单侧小肾癌的临床效果均较好,安全性均较高。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更适用于治疗双侧小肾癌。
[1] 侯传胜,孙传洋,臧亚晨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45例临床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2,32(4):443-445.
[2] 任巨超,李明宝,刘焕银等.腹腔镜超声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旁中央型小肾癌中的临床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77-80,86.
[3] 杨国栋, 闫军红, 陈晓,等.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切除术与根治术治疗小肾癌远期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 河北医药,2009, 31(12):1487-1488.
[4] 沈宏峰, 康璇, 李威,等. 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比较[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2):179-181.
[5] 任立新,谷军飞,张勇,王东彬,朱猛,成家佳.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02:152-155.
[6] 沈宏峰,康璇,李威,余书勇,何耿,黄尉. 腹膜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比较[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02: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