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尤瑞克林与丁苯肽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探析
2016-01-11李植灿姚庆阳
李植灿 姚庆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大面积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该病患者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10%~20%,该病的致死率为5%~15%。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呕吐、失语、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目前,临床上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主要是进行溶栓、降颅内压、脱水等常规治疗。近年来,我院在对该病患者进行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尤瑞克林与丁苯肽对其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此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规定的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和)MRI检查得到确诊,其NIHSS评分均高于20分,且其家属均为自愿参与此项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49例)和研究组(51例)。在常规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8例和21例,其年龄区间为44~79岁,平均年龄为(60.25±10.15)岁。其中,有脑干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患者13例,有丘脑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患者13例,有大脑内囊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患者7例,有额颞顶部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患者16例。在研究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30例和21例,其年龄区间为43~80岁,平均年龄为(61.61±9.82)岁。其中,有脑干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患者14例,有丘脑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患者13例,有大脑内囊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患者9例,有额颞顶部发生大面积梗死的患者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1)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用阿替普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用阿司匹林对其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用阿托伐他汀对其进行降血脂及消解颈动脉斑块治疗,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和呋塞咪对其进行脱水和降颅压治疗。同时,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2)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与丁苯肽进行治疗。尤瑞克林的用法为:将0.15PNA单位的尤瑞克林溶于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30min内滴注完毕,连续用药14d 。丁苯肽的用法为:将25mg的丁苯肽溶于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连续用药14d。
1.3 观察指标 (1)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14d和90d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及其日常生活的能力。患者的NIHSS评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越严重,其ADL评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佳。
1.4 疗效评定标准 用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变化、病情恶化、病死六个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基本痊愈:经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91%~100%,其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经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46%~90%,其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经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经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或增高的范围在17%以内。病情恶化:经治疗,患者的NIHSS评分增高超过17%。病死: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的例数+显效的例数+有效的例数)/总例数×100%;病死率=病死的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病死率的比较 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6.27%和5.88%,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1.22%和22.4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14d和90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患者降低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DL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14d和90d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有所提升,但研究组患者提升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病死率的比较 (n,%)
表2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分)
表3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DL评分的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接受治疗期间,常规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心慌、胸闷、面部发红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3%(2/38),研究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心慌、胸闷、面部发红等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5%(4/48),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大面积脑梗死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Aclamas分类法将梗死灶>3cm2,且累及脑部2支大血管的主干供应区定义为大面积脑梗死。杨永利[2]等学者将梗死灶的直径>4.6cm或梗死的面积>20cm2定义为大面积脑梗死。2005年版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将梗死灶超过1个脑叶,且梗死的面积>5cm2定于为大面积脑梗死。本研究采用2005年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标准定义大面积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患者主要是进行溶栓、降颅内压及脱水等常规治疗。尤瑞克林是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出的组织型激肽原酶。王杰华[3,4]等学者研究发现,尤瑞克林可促进脑缺血区IGF-1、IGF-1R和NGF的表达,从而能减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的程度。丁德云[5]等学者研究证实,尤瑞克林不仅能选择性地开通脑部闭塞的小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梗死灶内的供血,同时还能通过促进新血管的生成和内源性神经细胞的再生,起到修复受损脑神经的作用。丁苯肽是从水芹菜籽中提取出的、经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其有效成分为dl-3-正丁基苯肽。临床研究发现,dl-3-正丁基苯肽具有缓解微血管痉挛、抗血小板聚集、抑制TXA2合成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熊杰[6,7]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dl-3-正丁基苯肽具有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缩小梗死病灶、保护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另外,崔丽英等[8]等学者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用丁苯肽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且其不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尤瑞克林与丁苯肽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死亡率,且用药较为安全。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杨永利.大面积脑梗塞46例临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26(suppl): 5.
[3] 王杰华,李国前,杨小霞,等.尤瑞克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IGF-1和IGF-1R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1(2):338-342.
[4] 王杰华,李国前,杨小霞,等. 尤瑞克林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2):161-163.
[5] 丁德云,吕传真,丁美萍,等.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5):307-31.
[6] 熊杰,徐平湘,孙丽娜,等.丁基苯肽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73.
[7] 李秋霞,陈淅泠,王欣东,等.丁苯酞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及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67-1069.
[8] 崔丽英,李舜伟,吕传真,等.恩必普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