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部《红楼梦》程乙本校勘探微

2016-01-11王丽敏

明清小说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本胡天异文

两部《红楼梦》程乙本校勘探微

·王丽敏·

摘要

在程乙本《红楼梦》中国书店藏本和陈评本中,同处文字倒置和特有讹误表明二本属于同一版次;但由于陈评本涂改较多,因此在保存程乙本原貌方面不如中国书店本;同处倒置和特有讹误这些具有版眼性质的文字,可以作为区分程甲本与程乙本的重要标识;程乙本的某些具体的页面可以有印刷的先后关系,但是做为整套的本子,现存诸程乙本之间,是很难区分出其先后关系的。

关键词

《红楼梦》程乙本中本陈评本校勘

程乙本是《红楼梦》版本演变史上的重要摆印本,是继程甲本之后经程伟元、高鹗“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的修订本,其版本价值自然不言而喻。学界对程乙本的研究,出现不少可喜的成果。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些成果多是对部分程乙本的研究,而并非总体的探讨。要想理清程乙本这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对现知的程乙本进行全面查考。有鉴于此,笔者选择了已影印出版的中国书店藏程乙本(简称中本)和桐花凤阁批校程乙本(简称陈评本)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在120回校勘结果的基础上对二本试做初步探讨。

一、中本和陈评本版本面貌

目前学界对陈评本的关注多集中于陈其泰及其评批文字上,而中本由于2011年才影印出版,所以探讨者甚少。因此很有必要对二本的版本面貌做一大致介绍。

(一)中本的基本面貌

据中国书店老店员雷梦水先生记载,琉璃厂荣华堂店主孙华卿“一九四七年曾于西小市打鼓摊上以三元购得一部传本稀见之乾隆壬子(五十七年)程伟元第二次活字印本《红楼梦》计一百廿回,售于来薰阁”。此本现收藏于中国书店,虽然“经过几代古旧书从业者的手,依旧保存完好如初”。中国书店于2011年将其分为上、下两册影印出版。后鉴于上、下两册阅读的不便,中国书店于2013年又推出了高仿真影印版。

中本无扉页、引言和最后一页。首为24幅绣像,前图后赞,部分有残缺。其中第6幅“元春”绣像,元春及近旁宫女的脸均被墨笔恶意涂抹,正中厅柱上有墨笔涂写似“福禄寿考”等字样。次为程伟元序和高鹗叙,页面略有残缺。次为“红楼梦目录”120回。正文每页10行,行24字。全书多处钤有印章,如“丽川氏”、“读书声里是我家”、“钱有序印”、“恕堂”等。

(二)陈评本的基本面貌

陈评本系刘操南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于杭州市图书馆,乃桐花凤阁主人陈其泰《红楼梦》评点手稿本。

陈评本“扉页不存”,现有扉页乃影印时所加;最后一页的后半面亦阙失。首为《吊梦文》一篇,落款为“桐花凤阁主人题”。次为程序、高叙,缺字处已为后人填补。次为《〈红楼梦〉引言》,缺字处也为后人填补。次为24幅绣像,较为完整。次为“红楼梦目录”120回。正文半页10行,行24字。书末为陈其泰所作“跋”文,后几行已然残缺。北京图书馆于2001年将此书厘为5册影印出版。

陈评本全书多处钤有印章。其中第九回第4页a面天头钤有朱文圆印“祥泰字号”、白文篆字方印“本厂扇料”。学界一般据此推断程乙本当时是在北京摆印,与程甲本相同。另,国图藏程乙本上亦有如此印章,说明了二本所用极有可能是同一批纸张,同版印刷。

二、中本和陈评本探析

一般说来,既然同为程乙本,中本和陈评本并不应该出现异文现象,但实际并非如此。关于中本和陈评本的差异,刘世德先生曾撰文说明,但此文更多侧重一些“特例”,尚未从宏观角度全面把握几种程乙本之间的情形。因此,这里在刘先生探讨的基础上,再详加梳理。

对勘中本和陈评本,有几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一)倒置

刘先生在文章中举出了三例活字倒置的情况,分别是第五回第15页b面第3行“话犹未了”,“话”字倒置;第六十九回第2页a面第3行“见他今行此事”,“行”字倒置;第九十七回第1页a面第4行“紫鹃还同着秋纹两个人搀扶着黛玉到屋里来”,“鹃”字倒置。经笔者校勘发现,二本有多处倒置情况。

虽然陈评本对第五回及第七十四回的“话”字进行了涂改,但明显能够看出原文倒置的痕迹。由于陈评本第八十一至一百二十回为后来过录,故刘世德先生所提第九十七回“鹃”字是否倒置暂不讨论。以上倒置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中本、陈评本相应之处均为倒置,如第五回、三十回、五十回、七十四回几例。笔者查阅了同为程乙本的台湾胡天猎藏本(简称胡天猎本)与天津图书馆藏程乙本(简称津图本),发现其中胡天猎本与津图本这四回相应之处与中本、陈评本完全相同,均为倒置。笔者为此又查阅了国图藏程甲本和社科院藏程甲本影印件,这4处活字均为正置(刘世德先生认为上述第五回“话”字在程甲本中也是倒置的,不知所据为何种版本,待考)。也就是说,中本、陈评本和胡天猎本的程乙部分,应是同一版次的版本,否则不会此次排版某个字倒置,下次排版又专门将其同样倒置。若说不小心排错,也不可能在相同的四个位置排错。这些活字的倒置现象,当是程乙本特有的特征,亦是区分程乙本和程甲本的重要线索。

第二,中本倒置,陈评本相应之处正置,如第六十七回、六十九回的两例。需要说明的是,陈评本第六十九回“行”字有墨笔添补,但这并不影响此字为正置。

查程甲本,此二处均为正置。在现存程乙本中,有些版本如胡天猎本与台大本,都孱入有程甲本的页面。那么,陈评本这两处正置的现象,是不是也是因为孱入了程甲本的页面呢?笔者为此比勘了陈评本与程甲本,发现陈评本这两处页面绝不同于程甲本,而和中本相同,从而也就排除了陈评本中孱入程甲本页面的可能性。

那么,既然中本和陈评本同为程乙本,何以会出现这种不同的倒置情况?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程乙本在排版时就将此字倒置,后来发现这一错误后将其正置,于是就出现了中本与陈评本不同的活字排列现象。其二,程乙本排版时此字正置,但由于经过多次刷印,版面出现掉字现象,于是就重新换上相同的字,却不小心将其倒置。究竟是上述哪个原因造成了这种正置与倒置的不同情况,则实难确定。

(二)异文

按常理而论,中本、陈评本和胡天猎本的程乙部分既然是同一版次,就不应该再有异文,但刘世德先生却从中发现了3处异文:

第一处异文见于第52回:“小螺笑道:‘我们×位姑娘都在林姑娘屋里呢。’”“×”字,陈评本作“二”,中本作“三”。

第二处异文见于第7回:“手里都捧着茶×茶钟”。“×”字,陈评本作“钟”,中本作“盘”。

第三处异文见于第54回:“小厮们忙将一把新暖银壶捧来,递与贾琏手内,随了贾珍×至里面。”“×”字,陈评本作“赶”,中本作“趋”。

这三处异文,其实第一处和第三处两处异文似应重新推敲:

第一处异文陈评本原字只残留最后一笔,也就是说此字残缺,起笔乃抄补而成。中本此处能清楚辨别的也只有最后一笔,上被墨笔涂划,原字无法辨认。查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等藏程乙本,此处均作“二”。因此,此处不能说就是异文。

第三处异文经过笔者仔细比对,又查阅了胡天猎本相应之处文字,如图所示:

中本此字虽稍有模糊,但与胡天猎本此处原字是一样的,都作“趋”。陈评本此处原字残缺,“赶”是后来抄补而成,而后涂改者似乎又意识到了“赶”字不妥,便复用墨笔旁改为“趋”。

因此,刘世德先生列出的三处异文,真正能够落实的只有一处。

除了刘先生发现的异文外,笔者在校勘过程中,更发现了其他五处异文。结合刘世德先生的发现,列表如下:

从此表中,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一般来说,中本与陈评本既属同一版次,就不应该出现如此多的异文。这种现象表明了二本在刷印过程中,由于活字印刷的特殊性,很可能随时进行某些细微的改动,抽出某些出版者认为不恰当的文字,而植入出版者认为更合理的文字,即这些异文都是异植字。

第二,表中除7-4a-8与71-14b-10、111-3b-5三处异文,其他三处异文均合乎文理,不存在对错的问题。这极有可能是由于活字磨损比较厉害,刷印者在刷印过程中抽掉了这些已经模糊难以辨认的活字,根据自己的理解换上了认为也能说得通的文字,于是就造成了这种同版不同面貌的现象。

第三,表中7-4a-8、71-14b-10这两条异文,都是中本正确而陈评本有误。那么,可不可以按照“先误后正的通例”,证明陈评本印刷在前,而中本印刷在后,从而改正了陈评本的一些错误呢?笔者认为还不能这样证明,因为111-3b-5这处异文,却是陈评本正确而中本有误,形成了反证。实际上,活字印刷不同于雕版印刷,可以印过一次再印一次。活字印刷是随排版,随印刷,随拆版,不可能有一次印刷和二次、三次印刷的先后关系。当然,就具体的某一页来说,也应该存在着印刷的先后关系,如7-4a-8、71-14b-10这两条异文所在的这一页,就是陈评本印刷在前,后发现了错误,加以改正之后,才印刷的中本。但这只能说明这一页是陈评本印刷在前,中本印刷在后,而不能证明陈评本全本都是印刷在前,而中本全本都是印刷在后。同样的,111-3b-5这处异文,只能证明这一页中本印刷在前,而陈评本印刷在后,而不能证明中本全部都是印刷在前,而陈评本全部都是印刷在后。因为在印刷之后的装订和配套、配函过程中,不可能先印刷的就先装订、先配套、先配函,而是打乱了印刷的先后关系的。所以,任何想要区分现存程乙本哪本在前、哪本在后的努力,恐怕最终都是没有结果的。

第四,表中有三条异文见于第七十一回,这在全部异文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高的。这表明程乙本第七十一回的版面比较异常,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但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这种异常,还有待进一步查考。

在上述所有异文中,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7-4a-8一条。笔者将该处异文与其它几部程乙本和程甲本相应之处对照,列表如下:

通过此表,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第二,上图本和台大本的确是用程甲本混配而成。台大本第七回为程甲本补配,上图藏本此回有可能并非程乙本,这些结论是可信的。因为从程乙本的特殊字来看,上图本和台大本不仅“盤”字同程甲本,连“著”字也同于程甲本。

当然,我们还注意到,胡天猎本此处作“盤”,同程甲本,而不同于中本和陈评本;但“着”字又与程甲本“著”字不同。如果排除异植字、挖改字等可能性,那么胡天猎本相关部分是程丙本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留此备考。

此外,现影印的陈评本第八十回至一百回乃用杜春耕先生自藏程乙本补阙。经与中本对勘,笔者发现二者也存在一处异文,即第九十六回第7页a面第9行中本作“没人和他说话他就睡,所以头里的话这却都没听见”,“这却”杜藏本作“却这”。从文义来讲,“这却”与“却这”似乎都不及一个“却”字顺畅。大概排版者也意识到了这点,在保持整行字数不变的情况下,试图通过互调二字以使文义通畅,但结果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满意。

(三)残缺

残缺是指在印刷过程中某些活字经过多次印刷后虽然并未完全坏掉,但也部分损坏,致使刷印出来的文字呈现缺笔和缺块的现象。在中本和陈评本中,此种现象的出现是最多的,而且二者往往是一处文字同时残缺,而此时陈评本的涂改者就用墨笔将其抄补完整。据笔者初步统计,陈评本仅前六十回墨笔抄补之处就多达1621处,部分回目如第四十九回抄补达57处,第五十五回达93处,第五十六回更多达128处,同时不乏整行整页抄补之处。与陈评本相比,中本文字亦有残缺,但抄补文字只有十余处,远不能和陈评本相提并论。因此,若从保留程乙本原貌的角度来看,中本抄补之处甚少,基本上保留了印刷时的状况,在这点上中本要优于陈评本。

三、中本、陈评本讹误举隅

在对中本和陈评本的校勘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一些典型的讹误现象。这些现象在版本校勘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择要略论如下。

(一)人名错乱

第二十九回黛玉身边出现了一个叫“鹦哥”的丫环:

贾母的丫头鸳鸯、鹦鹉、琥珀、珍珠,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鹦哥,宝钗的丫头莺儿、文杏,迎春的丫头司棋、绣橘,探春的丫头侍书、翠墨……

(二)窜行脱文

1.第四十五回写宝玉雨夜去看望黛玉:

黛玉看他脱了簑衣,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上露出绿紬撒花裤子,底下是搯金满绣的绵纱袜怕子,靸著蝴蝶落花鞋。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的,也倒干净些呀。”

“怕”字本应在“是不”之后,却窜入上一行“绵纱袜”之后,显然前一行衍字“怕”乃是后一行的脱字。查程甲本此处无误,可能是程乙本特有的错误。

2.第五十回写:

大家又闲话了一会方散,一宿无。次日雪晴。饭后,贾母又吩咐惜春:“不管冷暖,你要画去,赶到年话下十分不能就罢了。”

“话”字原应在“一宿无”之后,却摆放到了“年”字后,显然系排版时窜行所致。查程甲本此处无误,可能是程乙本特有的错误。

3.第五十二回写薛宝琴眼中的真真国女子:

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着都是玛瑙、珊瑚、猫儿眼、祖母;身上穿着绿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也没他那么好看。

玛瑙、珊瑚、猫儿眼都是宝石,与之并列的“祖母”当是“祖母绿”之误。陈评本即于此处抄补了“绿”字。经查,程甲本此处作“祖母绿”。此系程乙本摆印过程中脱字所致,亦可能属于程乙本特有的错误。

(三)语序颠倒错乱

1.第一回第6页b面:

隐士意欲也跟着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

这里的“隐士”,当为“士隐”无疑。

2.第一回第9页b面:

士隐听了,大叫:“妙极!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下人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霄之上了。可贺,可贺!”

此为甄士隐在听到贾雨村吟月诗后对其所言。贾雨村本非“下人”,故此处“下人”必是“人下”之误。

3.第六回第5页a面:

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老老,你好!你说么这几年不见,我就忘了。请家里坐。”

其中“么这”显然是“这么”之误。

4.第四十八回第3页b面:

薛姨妈笑道:“正是我忘了,原该叫他和你去才是。我前日还你和哥哥说……”

“我前日还你和哥哥说”不通。“你和”当为“和你”之误。

5.第一百十一回第1页b面:

大家都哭了一阵,只见鸯鸳已哭的昏晕过去了。

“鸯鸳”显系“鸳鸯”之误。

以上几例,显然都是在活字摆印过程中出现的活字摆放顺序颠倒所造成的语序错乱。经查,这些错误在程甲本中并未出现,可能是程乙本特有的错误。

(四)形近字混用

1.第四十五回第5页a面:

只知道享福,也不知你爷爷和你老子受的那苦恼,熬了两三辈子,好答易挣出你这个东西。

这显然是因为“答”字与“容”字字形相近而造成失误。程甲本相应之处无误,可能是程乙本特有的错误。

2.第四十七回第8页b面:

既是这么样,倒是回避他为是。只是你要毕真远行,必须先告诉我一声。

3.第四十七回第10页a面:

湘莲就起身出来,瞅人不防,出至门外,命小厮杏奴:“先家去罢,我到城外就来。”说果,已跨马直出北门。

以上两例,显然都是因为“果”字和繁体“畢”字的字形相近而造成错误。以上三例程甲本相应之处无误,可能是程乙本特有的错误。

四、小结

通过以上对中本和陈评本的校勘,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首先,中本和陈评本是属于同一版次的版本。这主要通过两本文字同样出现的倒置情况,以及其有别于程甲本的独特讹误体现出来。

其次,中本抄补之处甚少,比陈评本更多地保存了程乙本的原貌。

其三,陈评本和中本的文字倒置和独出讹误这些具有版眼性质的文字,可以作为区分程甲本与程乙本的重要标识。

其四,虽然程乙本的某些具体的页面可以有印刷的先后关系,但是做为整套的本子,现存诸程乙本之间,是很难区分出其先后关系的。

注:

②雷梦水《琉璃厂书肆四记》,《文物》1963年第5期。该文后收入他的著作《书林琐记》,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③《出版前言》,《程乙本红楼梦》,中国书店2011年影印本,第2页。

④⑤刘操南《清代陈其泰〈桐花凤阁评《红楼梦》〉初探》,《桐花凤阁评〈红楼梦〉辑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影印出版《红楼梦(程乙本)——桐花凤阁批校本》时,将此文收入本书卷首。

⑥⑦⑧刘世德《四种〈红楼梦〉程乙本的差异》,《红楼梦学刊》2012年第5辑。

⑨⑩顾鸣塘《论新发现的〈红楼梦〉第三次程印本》,《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王思豪

猜你喜欢

中本胡天异文
胡天妮:种小麦应用智能喷灌设施节水50%
Order Allocation i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for Textile and Clothing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比特币的谜底,很多年后才会揭开
“中本贯通”政策的逻辑、隐忧及理性实践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Reliability Allocation of Large Mining Excavator Electrical System Based on the Entropy Method with Failure and Maintenance Data
中本聪?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shroom-like vortex generated by a submerged round laminar j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