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技的古技新传

2016-01-09李海燕

人民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杂技传统艺术

李海燕

传统杂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必须要走创新的路子,不仅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必须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让观众在感官和精神上得到耳目一新的享受。

风起于青萍之末,舞于松柏之下。杂技艺术在中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杂技的文学记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更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国杂技艺术以高难度而又绚丽多姿的表演,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各国观众通过杂技看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中国文化的勃勃生机。

杂技作为一种特有文艺种类,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代杂技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到了宋代,杂技艺术已有了40多个节目,那时,有人能表演挑一担水在绳索上行走的绝技。可见,当时的杂技艺术水平之高。

新中国成立之后,杂技艺术如遇雨露,焕然一新。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一大批杂技演员崭露头角,先后创作了许多新节目,许多杂技节目不仅深受国内观众喜爱,而且还先后走出国门、出国访问演出,并屡获国际大奖。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杂技大国。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并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杂技艺术通过不断创新,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已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各种杂技文化作品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的国家形象,向世界诠释了一个文化底蕴与时尚气息完美交融的中国形象,较好地实现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推介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代杂技艺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向海外观众展示出中华传统杂技文化的精彩魅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扩大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了一个大国的文化自信。

现代杂技的创新发展

中国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但是传统杂技表演形式比较单一,节目缺乏连贯性和艺术观赏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杂技仅靠高难度的技艺展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欣赏需求,因此杂技艺术要适应市场需求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杂技表演带有更明显的时代内容,把杂技表演变为生动的主题作品诠释,这就催生了现代杂技。

现代杂技突破了观众对传统杂技“杂耍”的认识,迎合了观众的需求,更具有观赏性。现代杂技突破了杂技的传统包装形式,将原先各自独立的杂技节目进行串联,将演员、歌舞、音乐、舞美、服装、道具等舞台元素与情景故事相融合,利用现代舞台声、光、电效果和完整的情节设计,呈现给观众一个全新的面貌,观众既可以感受杂技高难技巧的险峻之美,同时又可以品味多种艺术手段营造的意境之美,大大提升了杂技本体艺术的品质,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现代观众求新求美的审美需求。如今情景杂技已经成为国内外各个杂技团体进行节目创新的演出模式,并且在探究中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中国杂技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最珍贵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传统杂技是杂技艺术的基础,必须要保护好、传承好。传统杂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必须要走创新的路子,不仅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必须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让观众在感官和精神上得到耳目一新的享受。杂技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也要不断地从其他艺术中汲取营养,否则只会止步不前。”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杂技集团董事长付继恩这样表示,“我们公司的杂技剧目《水秀》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了四版,每周固定演出两场,不能说场场爆满,但保证八成以上的上座率还是没问题的,观众对《水秀》的评价非常高。《水秀》已经成为濮阳市甚至是河南省的一张名片,到了濮阳,不管是亲朋来访还是商务往来,必定要来看《水秀》。”

河南濮阳素有“杂技之乡”之称,濮阳东北庄与河北吴桥并称为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河南省杂技集团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民营杂技企业之一,每年演出千余场,接待国内外观众80余万人次,培育杂技专业学员500余人。投资5000万元创作的招牌大型杂技情景剧《水秀》更是美轮美奂,远近闻名。

杂技人才流失问题迫在眉睫

付继恩认为,虽然近年来中国杂技一直在走上坡路,但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没有新鲜血液注入。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给予足够的支持,不仅要发展基础的杂技教育培训,更要注重向高等教育迈进。杂技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还要有专业的创作人才、市场开发人才。政府部门应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广泛积累后备力量。其次,政府应当重视保护杂技生态环境,积极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采取主题社区、主题公园、文化节等方式,使地区特有的杂技生态文化代代传承。最后,各地政府部门应发展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如组织大型主题杂技晚会、电视特别节目、中西文化交流活动等,使各地的优秀杂技节目向外传播,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精彩的演出,领略中国当代杂技的风采,并从中带动杂技的市场化发展。

中国杂技家协会前副主席、中国杂技团创意总监孙力力对于杂技人才流失的现状则显得更加忧心。在她看来,中国的杂技现在不是在走上坡路,而是在不断下行,全国杂技剧团改制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流失。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全国各个杂技团成立了很多杂技学校,没有学校的也有自己的学员队,自己招生自己培养。然而现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员学成之后,待遇太低,留不住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大家条件好了,都不舍得送孩子来学杂技。现在青黄不接是杂技界最严重的问题。”孙力力表示这种现象可以理解,“好不容易有人送孩子来学,孩子学成之后要生存、要结婚买房,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社会上来挖人,比如万达集团,出的薪资待遇,我们杂技团根本没法比。”2015年2月份,中国杂技团重点培养了13年的一名演员,刚刚拿到金小丑奖,旋即被挖走。“他们这个节目一共需要5个人表演,主演一走,剩下的4个人怎么办?这对他们来说太不公平。”孙力力说起这件事一脸无奈且忧心忡忡,“要振兴杂技,得从根本上的体制变,不然行业要维持下去,我个人认为不可预测。”

猜你喜欢

杂技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空中杂技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看杂技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老鼠演杂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