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MOOC之路展望

2016-01-09贾剑锋樊维维洪翠范小青李蓓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2期
关键词:武汉

贾剑锋++樊维维++洪翠++范小青++李蓓

摘 要 在对武汉各高校大学生对MOOC的认知度与认可度的调研基础上,分析武汉高校借势MOOC谋求教育改革的条件、可能途径。

关键词 武汉;MOOC;高等教育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42-03

1 MOOC的发展简介

MOOC的起源 MOOC的英语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直译为大型开放在线课程,国内将其称为“慕课”。一般认为,布赖恩·亚历山大、戴夫·科米尔最早提出MOOC这一术语,后来MOOC被用来形容西门思和斯蒂芬·唐尼斯于2008年合作开设的一门大型网络课程“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1]。此后,这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便开始遍及世界各地。

MOOC的发展 “MOOC”这一术语提出后,便在互联网网上刮起了一阵免费学习之风。阿萨巴斯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技术增强知识研究所副主任乔治·赛门思与国家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道恩斯设计和领导了这门在线课程:“关联主义和关联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该课原是为25名来自曼尼托巴大学的付费学生获取学分而设,但是搬到互联网后,23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获得了免费学习权。该课程以周为单位开展不同主题的交流,附带相关学习资料。学习者可以选择多种学习工具就主题发表看法,分享心得体会和学习资源。这些工具包括在线论坛、博客、第二人生和同步在线会议。所有的课程内容可以通过RSS订阅[2]。

在取得成功之后,赛门思和道恩斯开设了PLENK(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Networks and Knowledge,2010)。随后,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便吸引了美国高校的一些专家教授参与其中,如玛丽华盛顿大学的吉姆·格鲁姆教授和莱恩开设的DS106(Digital Story-telling,2011)[3]。

2011年底,斯坦福大学试探性地将三门课程免费发布到网上,这三门课程获得了来自学习者的意想不到的好评,超过十万的学习者注册了这三门课程,数量之多令人惊讶,而且他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覆盖人群之广让人称奇。网络学习者对试探性课程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让提供课程的二位老师达芙妮·科勒和吴恩达大受启发,在此基础上他们合作建立了Coursera。Coursera是一家旨在同世界顶尖大学进行合作,提供免费的在线网络公开课程的教育网站[4]。

在斯坦福大学发布的试探性课程中,斯坦福大学前教授、Google X实验室研究人员塞巴斯蒂安·特龙的“人工智能导论”(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课程有来自190个国家的16万学生注册参与。不久,特龙离开了斯坦福,与另外两名同事共同建立了Udacity。

2012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联合投资创建了edX,吸引了德克萨斯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加盟。该项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协同校内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广在线教育;二是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Coursera、Udacity、edX三大机构的建立推动了MOOC的迅猛发展,如今,这三大机构仍然是构成MOOC快速发展的主力军。

MOOC在武汉的发展 早在2013年12月3日,新华网就出现了一篇标题为“华中师范大学探索‘慕课引入正规教育教学”的文章。随后,2014年10月7日,新华网再次发表题为“武汉高校首门‘慕课上线,9小时有2000多人报名”的文章。由此关注到“慕课”在武汉地区的火爆。同年4月11—13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在武汉市召开了“全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项目建设与申报暨微课、慕课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此次会议加深了武汉各高校对MOOC的认识与理解,推动了武汉各高校挖掘、创新、传播现有优质课程资源,努力建设体现本校特色的优质课程的发展。

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56所中国地方大学自主成立了一个组织——全国地方高校优课联盟,简称“优课”。这种校际联盟加速了“慕课”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国家政府也大力支持,并提供一个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网。2014年5月8日,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在爱课程网上开通,来自16所知名高校的56门课程正式上线,供广大学习者在线学习。到如今,武汉就有武汉大学的七门课在国家级“慕课”平台——爱课程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近五万人报名学习,并且得到持续好评。

中国大学MOOC自开通到现在,大学视频公开课一直在不断更新,并且在2015年5月8日又有新课上线,即第34批大学视频公开课。武汉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有较多有特色的课程,如武汉大学的急救常识、方言与中国文化大受欢迎。除此之外,武汉大学的信息检索和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人数均超过万人。

2 武汉高校学生对MOOC认知度与认可度的调查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见MOOC在武汉地区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武汉高校学生对提供这些公开课程的平台的使用情况、用户体验如何,研究者关注得较少。为了了解武汉高校学生对MOOC平台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推动武汉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MOOC平台,充分挖掘武汉各高校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特点,组织了本次调查。

调查样本特征 此次课题问卷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发布,调查对象为武汉高校大学生。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2600份,其中有效问卷2513份,有效率为96.65%。

为全面考察武汉高校大学生对MOOC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此问卷问题涉及认知、情感、行为、课程资源、感性需求等方面的测试[5],具体如表1所示。endprint

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查对象大部分分布在大三学生人群,占54.62%;其次是大二,占25%;大四、大一学生分别占11.15%、9.23%。调查对象中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占59.62%。

武汉高校大学生对MOOC的认识度 在所调查的学生对象中,仅有37.69%是之前已经注册过MOOC平台的,其他则没有。但对MOOC平台,大部分学生都有听说过,其中,网易公开课在武汉高校大学生人群中知名度最高,占74.23%,

新浪公开课、腾讯课堂、豆瓣课堂等也均有一定的知名度,如图1所示。

从分析图表看,在2013—2014年接触到MOOC平台的武汉高校大学生最多,而自2012年以后,接触MOOC平台的武汉高校大学生人数年整体呈上升趋势。

武汉高校大学生对MOOC的认可度 关于武汉高校大学生对MOOC的认可度,主要从武汉高校大学生对MOOC平台的使用频率、学习效率、满意度等方面来研究。

1)从大学生对MOOC平台的使用频率分析武汉高校大学生对MOOC的认可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MOOC平台的使用频率还是很高的,每天都使用MOOC平台的学生占7.07%,每周都会使用MOOC平台的学生占41.41%,每月都会使用MOOC平台的学生占36.36%,而几乎不用的学生占15.15%。

2)武汉高校大学生对MOOC平台的满意度分析。武汉高校大学生对MOOC平台的满意度主要从MOOC是否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对使用MOOC的愉悦程度、对外推荐等方面来分析。在调查对象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MOOC可以满足学习需求,占60.61%(如图2所示,可以54.55%+完全可以6.06%=60.61%)。根据分析,大部分学生都很愿意向宿舍的人推荐使用MOOC相关平台。其中,有41.41%的学生非常乐意向身边的人推荐使用MOOC;52.53%的学生觉得课程不错,愿意推荐;其他则持不愿意推荐的态度。对于使用MOOC的愉悦程度分析,有17.17%的学生感到非常高兴,43.43%的学生感到高兴,39.39%的学生觉得一般。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使用MOOC并不排斥。

3 武汉高校借势MOOC实现教育发展

借助现有MOOC平台,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国内现有做得比较出色的MOOC平台有学堂在线、爱课程、果壳网等。武汉各大高校可以与上述平台采取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的平台,在平台上开设自己学校的精品课程,提供学分认证,实现校际资源的共享,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采用这种途径的优势是能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节约平台开发与管理成本;劣势就是主动权和控制权掌握在其他利益主体上,自身发展容易受到限制。

单个院校独自开发,只供本学校学生使用 这种模式类似于远程教育,实际上是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搬到了网上,这与近来各高校推行校园数字化建设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呼应。这种模式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学生必要的自学能力与自控力。

单个院校独立开发,平台完全开放 徐舜平在《中国大学和教师参与MOOC平台的行为分析》一文中,以清华大学为例,运用博弈论模型和激励相容理论分析了清华大学加入还是不加入MOOC平台的行为决策过程,结论是清华大学应该加入[6]。而且清华大学在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后,在国内开发了学堂在线这样的MOOC平台,引领国内教育变革。然而武汉各大高校水平参差不齐,除像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种在全国排名靠前的学校有能力建设MOOC平台外,其他学校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又由于网络的外部性,在现有的平台已经积累了众多的流量资源后,如果新进入者没有特别的优势,是很难与现有的平台竞争的。因此,单个学校独立开发这种方式其实是不可取的。

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牵头,合作开发,仅对武汉其他高校开放 MOOC本土化学分互认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本土化的MOOC实践中,上海市与贵州省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其中,上海五所高校开放硕士共享课程,课程互选、学分认证;贵州省在省属高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认证、图书互借等试点[7]。这有利于不同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武汉各大高校可以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为首,形成战略联盟,借鉴上海和贵州省的成功经验,开展适合武汉本地的MOOC试点实践。

4 总结

湖北省高校林立,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是教育大省。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于MOOC这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省发展的教育之路,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问题,而且教育变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希望武汉市在探索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成思危.管理科学与科学管理:兼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J].管理科学学报,2002,5(3):1-9.

[2]Masters K. A brief guide to understanding MOOCS[J].The Internet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11,1(2).

[3]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4]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5]杨振涛,李玉顺,卿竹君,等.我国学习者对MOOC认同感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6):18-20.

[6]徐舜平.中国大学和教师参与MOOC的行为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6):33-40.

[7]MOOC本土化学分互认成趋势[J].中国教育网络2014(1):

79.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Food is the problem, food is the solution
武汉加油
武汉挺住
决战武汉